俞敏洪:教育好孩子,才是你最重要的终身事业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8年8月1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和健康》。

这本书是由被誉为青春期心理学之父的斯坦利·霍尔所写。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青春期指南。作者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心智成长及意志培养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独特精辟的阐述,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方法和技术手段,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7月27日的晨读中,有读者问自己的孩子马上上初一,但是爱和老师唱反调、说话想当然、不能和同学和平相处,怎么办?感谢这位读者的陪伴和信任,今天我们就试着在这本书里找到问题的答案。

青春期特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工作上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了解。家长在应对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上,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在生理上,8到12岁这几年是孩子一生中最独一无二的阶段。大部分孩子的出牙期已经结束,大脑发育渐趋完整,大小和重量都已和成人相差无几,身体的健康状态差不多处于最佳时期。因此,他们的活动量显著增加,耐力超常,似乎永不疲倦,即便在午休时被大人按在床上,他们也是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

在心理上,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给外界的回应很少。他们的领悟力、理解力、兴趣爱好以及感受都还仅仅处于形成阶段,与成人相比还处于萌芽期。

在成熟度上,他们的感知力和觉察力非常敏锐,能够让自己远离寒冷、饥饿以及别有用心的引诱。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道德感、同情心、同理心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还很薄弱。

上述青春期特征决定了,即使成人认为是最明智合理的,孩子们也多少会觉得不可理解。他们会把那些要求或道理理解为:专制、束缚和矫情。然后就会主动抵抗或逃避。即便面对父母也一样。

错误的观念

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先乱了阵脚。要知道即便是一个平素表现很好的孩子,有时候也会放肆一下,挑战权威。违逆、反叛、不听话、不合群从某种角度讲,这标志着他的独立本能和自我认知诞生了。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基础。

这时候,有两件事家长千万要少做。

001 道理至上。“不好好学习,你怎么对得起家人?”“爸妈为了供你上学多辛苦?”类似的说教对孩子而言只是负担。由于阅历有限,孩子的思想还不成熟,当接触到来自父母的各种观点时,他们除了烦躁,就是陷入逻辑混乱。因此,父母如果非要讲理,内容上一定要简洁明了,态度上要端正认真。

002 树立权威。家长习惯在孩子犯错时,树立权威。孩子们总会被要求无条件地尊重和服从。可当他们反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的答案大多变成了:“你现在还不明白。”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只有认为这些道理来自比自己更高级的智慧时,才会认同和尊重。所以,如果父母没做好,孩子就会很容易不听话,并对父母的说教不以为然。

『陪TA走过青春期』

研究表明,孩子在12到16岁之间,还会发生一次转变,但这改变非常漫长,要持续数年时间才能完成,孩子的秉性会逐渐趋于稳定。因此,父母的陪伴极其重要。

这期间,他们渴望友谊、认可和尊重,对应的过激表现可能是:和老师唱反调、说话想当然、不能和同学和平相处。如果不是太出格,这些只是他们在满足自己渴望时走的弯路,父母一定不要放大它们的影响。“完全听话”的生活对他们的未来不一定有好处,毕竟社会的游戏规则和学校完全不同。

001 以身作则。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眼睛向外,只看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孩子过激的做法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影子,只有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了正面、坚强的形象,孩子才能参照学习。

002 给予空间。“叛逆”不过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波折,父母要适当给他点空间,陪着他面对问题。久了,他还是能毫发无损地恢复平静。如果把它的精神世界想象成一条马路,他的“叛逆行为”就是在拓宽马路。当情绪缓和后,他后面的路会走得更从容。

003 精神坐标。孩子的浮躁、暴躁和不友善来源于弱掌控感,而父母的说教无疑是火上浇油。比较好的应对策略是:讲故事。讲那些名人、伟人克服困难的故事,比如林则徐制怒、爱迪生试错、C罗练球等。给孩子一个精神坐标,让他明白不只自己会遇到困难,从而增加战胜问题的信心。

总结一下,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起成长。许多貌似是孩子身上的问题,实则来自父母。管教孩子前,你首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在孩子的大好青春时,用正确的方法帮他们给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千万不要放松学习,否则我们将会遇到更多问题。

参考书目:《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和健康》[美] 斯坦利·霍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