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西葡(34)
四十三、历史的马德里
马德里的历史并不久远,9世纪才由摩尔人建起边贸小城,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于此才成为西班牙的中心。中心一定有中心的野望,于是马德里开始收藏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藏品主要集中于西班牙国立考古博物馆。第二天清晨,我伴着细雨而来,国立图书馆与考古博物馆在一栋建筑的两面,文献与实物共同构成这个国家的历史。
(国立图书馆)
(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与普拉多美术馆相比,参观的人少到可怜,却是难得的好展馆,布置非常花心思,序厅仿佛时空穿梭的通道,用一件件代表展品把观众带入远古。在整个伊比利亚的历史长河中,选择钱币作为串联,既有西班牙的特色,又能反应时代的特征。
展览从史前文明开始,有原始伊比利亚土著人的骨骼、头颅,还有岩画和陶器,可以看到彼时的审美。有一件非常前卫的眼状石柱,反应对眼睛的崇拜,介绍说不同氏族还会有不同的特征,西班牙超现实的艺术从远古就有体现。陶器中我留意到两件黑陶,和中国的盏与钵非常形似,而且胎很薄,工艺很老到。青铜器已经诞生,用石质的模具进行范铸。但用的更好的还是黄金,在自然状态下,黄金是可以稳定存在的,而且柔软易于加工。但最终呈现的器皿,还是精美到超过我对原始人的认知。人类对黄金的喜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或许蕴含着对太阳的原始崇拜。
原始时代,这个时代的划分似乎与史前文明有些交叠,一开始我不是很明白,与国内的历史断代并不相同。反复斟酌后,才发现一些端倪,这是专指外来移民涌入伊比利亚半岛的时期,跨海翻山而来的有腓尼基人、鞑靼人、凯尔特人等等,最后还有希腊文化的入侵。不同的种族,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并碰触出很意外的文明火花。带有黄金面具的青铜小人,应该是腓尼基人带来的,和一些大理石的瓶子和雪花石的雕像一样都有埃及的风味。希腊人从地中海划船而来,这在一枚金戒指的图案上有生动的描绘,一起随波而来的还有陶器的新纹样、波斯风格的玻璃器皿、失腊法的铜牛首,以及打制金银币,这可是希腊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来自北方的凯尔特人带来先进的铁器,以及彪悍的战斗风格。其火葬习俗影响深远,有一座女士墓,陶塑的女人像本身就是骨灰瓮,厚重的服饰也很有北方游牧风格。同样风格的半身女像骨灰翁也令人印象深刻,夸张的头饰竟然让我想起蒙古贵妇,但希腊化的严肃面貌提醒我这块土地上文化一直在融合着。
(腓尼基和埃及的风格)
(希腊和波斯的风格)
(凯尔特风格)
迦太基与罗马的战争终止了伊比利亚半岛自由发展的好时光,汉尼拔没有拯救迦太基,罗马统一地中海,伊比利亚成为一个行省,青铜版上铭刻着罗马的法律,青铜标准体现着罗马的意志。强势输出的罗马文化,使得完美的大理石雕塑和精致的马赛克拼贴和意大利见到的一般好。罗马帝国的五贤帝中图拉真和哈德良都来自西班牙行省,但罗马人对伊比利亚的掠夺依然非常残酷,以至于起义不断,这也导致基督教在这里迅速发展。
伊比利亚半岛的中世纪历史从西哥特人入侵开始。在西哥特人的首都托莱多发现一批会堂供奉的挂饰,有很浓郁的拜占庭风格。说实话,我对西哥特的这段历史所知甚少,也不太清楚西哥特的文化特征是什么,仔细审视极少数不带宗教风格的物品,如一对鹰型嵌宝石扣针,希冀发现点什么。西哥特的统治并不稳固,南方来的阿拉伯人攻城略地,764年托莱多陷落,西哥特灭亡。阿拉伯人一直向北征伐,直到比利牛斯山,这时候法兰克人来的,保住北方的一隅,一起到来的还有天主教。从法国翻越比利牛斯山直到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代表着天主教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胜利。之后六百年都是伊斯兰文化与天主教文化的交锋,其实越剧烈的碰撞,就是越充分的融合。从工艺和技术而言,西班牙的器物繁复细腻,堪称欧洲之巅。双王完成了光复失地运动,终将阿拉伯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但伊斯兰文化早已植根于此,盛开出摩尔文化的奇花。
(西哥特文物)
(伊斯兰文物)
(天主教文物)
大航海时代把西班牙带入现代,来自新大陆和远东的元素丰富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我竟然看到中国式样的轿子。大航海的背后是科技的发展,古老的计算柜或许是计算机的滥觞。枪支和火炮也是殖民者不可或缺的武器。来自东方的瓷器在西班牙扎下根,塞维利亚成为瓷业中心,融合着欧洲、中东和远东风格的瓷器有着不同的审美。总体而言,相对荷、英、法、德等国的崛起,西班牙的鼎盛时光非常短暂,这段历史对我而言,最感兴趣的竟然是美洲的大银矿和西班牙的本洋(双柱银币)对中国的影响。
考古博物馆还有古埃及、古希腊的专馆,这或许是西方著名博物馆都不可缺少的主题。比较有特色的还是钱币收藏,不仅贯穿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还将目光投射到全世界各地的钱币。中国的银锭和泰国的瓷币对于西方人而言,一定很有趣吧。钱币可不仅仅是金融和经济范畴的事,其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有一个主题就是关于钱币与葬俗的,还陈列着一张中国的冥币,中国人见到肯定能会心一笑,可西方人能理解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古埃及文物)
(古希腊文物)
(中国银锭)
(泰国瓷币)
在最后有机会用历史重新回顾一遍整个旅程既值得,又必要。我一直认为文物最好出现在它本来的场景中,但大多数时候,这只能是奢望。所以在看文物的同时,脑补所走过的场景,两厢呼应,感受更多。有历史的马德里,就是厚重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