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疼痛日中国疼痛周过了,患者的疼痛问题解决了吗?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

今天,是2021年的10月18日,国际疼痛日、中国疼痛周都已经过了,我们广大患者的慢性、复发性疼痛问题解决了吗?

从2004年开始,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而我国是自200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1~17日定为“中国镇痛周”。

引起全世界医疗系统高度关注的“疼痛”问题,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解决了了吗?

据权威流调数据显示,估计90%以上的疼痛患者,不管是输液、内服药物,还是外敷和采取各种治疗方法,都只是临时性地缓解了疼痛,稍隔些天,疼痛又恢复了,不少患者还留下各种后遗症,特别是口服各种西药后,不少患者还造成各种各样的“药源性疾病”,有的采取“手术疗法”的患者,还留下终身难以修复的后遗症。

为什么全世界的药物研产机构和医疗工作者,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一折磨患者的疼痛问题而终究未获满意效果呢?

其实,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西医药针对慢性、复发性疼痛问题,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慢性、复发性疼痛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针对“神经问题”采取“止痛”方法,是不可能解决引起慢性、复发性疼痛的根本病因的。

第二、中医药针对慢性、复发性疼痛问题,普遍认为是“痹症”,即经络痹阻不通的原因,就连普通老百姓也经常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那么,究竟是啥物质“痹阻”经络而造成不通?

《黄帝内经》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论杂风状第一篇云:诸痹由风、寒、湿三气并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得寒则聚,则排分肉;肉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其实,历代医家对“痹症”的认识上还是不够全面,不完全只是“风、寒、湿三气”而造成,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以致在“辨证论治”上就存在一些不足,终至临床的近、远期效果特别是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大量临床观察研究认为:痹症(骨痹——颈、肩、腰、腿等关节疼痛,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和三叉神经痛等周围神经痛)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造成寒湿、痰饮、气滞、血瘀等病理物质瘀堵经络,进而造成相关经络和邻近组织气血滋养不够,相关组织失养,应有的生理功能退化而出现各种程度不同的疼痛。

要从根本上解决慢性、复发性疼痛问题,必须辩证并将瘀堵于相关部位的“寒湿、痰饮、气滞、血瘀”等物质彻底祛除,畅通经络,恢复气血物质的滋养,恢复相关应有组织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慢性、复发性疼痛问题。

为此,我们研究总结的《中医骨痹三步三通外治法》及其秒立帮、络松活油、腰挺、颈舒爽、腿宁等相关配套产品,经大量各种程度不同的颈椎部、腰椎部、肩周手腕部、下肢关节部骨关节疾病案例,包括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案例,以及带状疱疹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临床验证,使用安全、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显著防止复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