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与贫血,不但在词义上有些相似,而且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也有些重合交叉。因此,有人常把血虚与贫血当作相同的病来处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医疗后果。其实,血虚与贫血是中、西医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的一种病理现象。具体来说有心血虚、肝血虚和心脾血虚等。1.心血虚的症状多为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脉涩。2.肝血虚的症状多为眩晕、眼花、目涩、手足发麻、四肢拘挛、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3.心脾血虚的明显症状为心悸、食少、乏力,以及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
中医对上述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补血养心、养血柔肝、健脾生血等方法。这里所说的血虚,除了心脾两虚有部分贫血外,单纯的心血虚或肝血虚很少是贫血病。
现代医学所说的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贫血病人在中医辨证中,除了有血虚症状,主要还有乏力倦怠、呼吸短促、面色 白、畏寒肢冷、浮肿、舌淡、脉虚等气阳不足的现象。也可以说,血虚之因为阴血的亏耗,贫血之因为气阳的不足。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是“无阳则阴无以生”“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所以治疗慢性贫血不但需要“扶阳益阴、补气生血”的方法,即便急性失血也必须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原则,采用“益气固脱、补气生血”的方法。治疗血虚和贫血,中医有不少经方,如治疗心血不足、健忘不寐的养血清心汤;治疗血虚,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的四物二连汤;治疗心血不足、心悸怔忡的四物安神汤;治疗血虚肝郁、月经不调的加味四物汤;治疗血下不止、胎动不安的芎归胶艾汤等。如贫血表现为气血两虚者,宜用圣愈汤或八珍汤;阴阳两虚明显者,宜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伴有心悸失眠、食少便溏者宜用归脾汤。严重的贫血,往往存在肾阳的不足,必须采用补阳益阴、填精益髓、化生精血的方法,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常用方剂为薯蓣丸、右归丸之类。总之,血虚是单纯阴血不足,而贫血是气血阴阳俱虚。贫血可兼有血虚,而血虚不一定贫血,二者不得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