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自己? ——洛阳家庭心理带你解读自我认知偏差

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自己怎么会不认识自己呢?应该对自己是最了解的呀。因为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想法,别人是都不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的,而且自己和自己时时刻刻都在一起,自己知道自己的每一件事。这样看来,自己应该是最容易准确认识自己的吧。

我们一起来看则小故事。

1995 年的一天,一个大块头的中年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或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晚些时候,在警方给被捕的麦克阿瑟·惠勒看当天的监控录像时,惠勒难以置信地说: “可我涂了柠檬汁。”他嘟囔着。

原来,惠勒认为把柠檬汁涂在皮肤上会使他隐形,这样摄像机就拍不到他。柠檬汁可以被用作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的时候会显形。所以惠勒觉得,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完全隐形的。

最后警方的调查认为,惠勒既没有疯,也没有嗑药,他只是很夸张地“搞错了”柠檬汁的隐形用法罢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达克效应”:越一知半解的人,越自信。

或者说,越没有能力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也就是我们常说,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容易自我膨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太多这样的现象,比如:

倚老卖老、站着说话不腰疼、半瓶子晃荡、新手泡沫.

为了更好地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搞清楚几个基本概念。

一、自我认知偏差概念: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知觉自身、他人或外部环境时,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社会知觉中常见的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均为某种形式的知觉偏差,是个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特征所致。

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认知偏差跟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有关,是为了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保持自尊或者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二、自我认知偏差分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认识自我存在偏差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表现:

一是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表现为“盲目自大”或过分的“自卑”,常常是两个方面不平衡,偏向于一方面,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期望过高且有些不切合实际,或对自己怀疑,不信任,做事的结果是给自己带来极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社会适应不好等;

第二种是没有自我意识。表现为无所事事,整日颓废不堪,做事依赖,已出现从众,缺乏自我概念。

最后一种比较极端,表现为极度自卑或极度自傲,常常是强烈的自我矛盾和自我束缚。做事过分强调自己或盲目、随意、被动缺乏主见。

是什么引起了自我认知偏差呢?

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水平都优于平均水平,这种“优于平均效应”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自我认知领域同样如此,很多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其实不然。

达克效应也适用于此,即能力越弱的人,自我感觉越是良好。越是对自我没有认识的人,越是以为自己了解自己。

1、过去经历中,个体能力差异和大脑认知模式带来的偏差

自我认知来自对于过去的经历,源自记忆、感知、分析、归因,这一切受限于我们视角、当时能力、大脑认知模式等

2、个体对未来的期待和外界环境影响了自我认知,“我想要成为的”和“现实发生的”落差产生的偏差

比如:今天听了这个大师的讲座,觉得有道理,打了鸡血去战斗了;

明天看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觉得说得真好,人生就是要努力啊,又打了一碗鸡血去战斗了;

后天在公司被老板否定了,被女友甩了,顿时又觉得人生了无希望,去他的努力奋斗,拿起佛学大师的书来准备放下一切。

3、偏差难以避免,校正很有难度

从前面两点看,自我认知有偏差是正常的,人类的自然属性造成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规避。

有人说,作为心智成熟的人,我们可以校正这些偏差呀。但是,校正这件事也有点难。

这又要说到我们身体的总司令“大脑”了。大脑中一个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改变:它往往会不断地被强化,顽固地壮大着自身,形成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信念”。当一个信念不断地在你脑中重复,它就会慢慢地成为你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又不能自我改变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去帮助我们。

洛阳家庭心理关注心理健康,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