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纲:笑声,飘出窗外|故事
文/李立纲
【作者简介】李立纲,重庆市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重庆主流媒体《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等及国内其它报刊上发表各类短文若干,后置笔多年,近学习网上写作投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大学时,他俩学的都是俄语;那时,他俩是同班同学,还没成为恋人。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教他俩俄语的,是一个文静漂亮的中年女教师。留苏学生。一口流利的俄语,加上平易近人的亲和力,很受学生们的爱戴。他俩是班上俄语的尖子生,很受她的青睐。为进一步提高他俩的俄语阅读书写能力,她鼓励他俩给苏联小朋友写信,并提供一大摞《苏联画报》,让他俩在画报上寻觅可以通信的苏联小朋友。
很快,在画报里,他寻到了一个基辅大学二年级名叫苏姗娜的女孩;她寻到了一个莫斯科大学大二名叫阿辽沙的男孩。那时,他俩正读大二。两年后,他俩大学毕业,频繁地通信,他和苏姗娜、她和阿辽沙都已成了亲密的朋友。后来,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爆发了,苏姗娜和阿辽沙的国家成了他俩国家的头号敌人,自然而然,他和苏姗娜、她和阿辽沙就中断了联系。
大学毕业,他俩没分在一个城市。一南一北,万里之隔,但并不妨碍他俩成为恋人,最终成为夫妻。
几十年过去,而今的他俩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且是空巢老人——独子在离他俩千里外的另一个城市。
像许许多多的空巢老人那样,他俩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圈子小了,朋友少了,惟一多了的是时间、寂寞与孤独。
无事的时侯,他会心血来潮地用俄语一篇接一篇地,朗诵俄国诗人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莱蒙托夫的《帆》、叶赛宁的《夜》……每当这个时侯,她会静静地坐在一边,聆听他激情如火的朗诵,不时纠正一下他某个词语不甚标准的俄语发音。受他情绪的感染,他的诗朗诵完后,她会很兴奋地一首接一首地用俄语演唱:《小路》、《喀秋莎》、《山楂树》、《莫斯科效外的晚上》……她的歌声很美,他会随着那优美的旋律,用俄语轻轻地哼那些经典之曲。
诗与歌尽兴后,她就会从书房里抱出一大摞相册,在里面翻找出那两个苏联小朋友的照片。然后,两颗白雪覆盖的头紧挨着,一张一张地观看那些发黄变色的照片,聊当年与这两个苏联小朋友的通信,聊那些逝去了的无限美好的青春岁月……
这样自娱自乐的事,在他俩的生活里经常发生。他俩喜欢这样。他俩感到激情诵诗、纵情高歌以及回忆苏联小朋友,能极大的丰富他们日复一日、冗长而苍白的晚年生活,使他们能在回忆中变得年轻美丽帅气!
一天,当他看见她,久久地凝视着一张年轻英俊的阿辽沙的照片时,他竟调侃地对她道:如果那时的世界是个地球村,你和阿辽沙会发展成为恋人吗?听了,她赧然一笑,嗔怪道:你有病哪!你和苏姗娜能成,我也会成!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那是老来乐的笑!那是对青春岁月追忆的开怀大笑!
笑声朗朗,不苍老,且清纯,如蓝天白云;朗朗笑声,穿过洞开的窗口,飘出窗外……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