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虎:玉龙沙湖,豪迈与婉约和谐着恋歌|李凤冰摄影
文/陈志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小时候,妈妈对我们几姊妹要求很严格,她常告诫我们要“人穷志不短”,不要随意拿取别人家的东西,“细时际(小时候)偷根针,大了是个贼婆精”。讲话要实事求是,“一句一见”,“口哇大话,手夹菜吃”是表里不一的“花舌子”(花言巧语之人)。我上学后,外公老盯紧我,一旦发现我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禾坪里滚铁环、坐珠子轮车、打纸板什么的,必要像唐僧给孙猴子念咒一样地训导一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待外公转身走了,妈妈、姐姐还要跟着来一顿“日里走通通,夜里哄老公(公)”“前世不读书,后世要变猪”“读出书哒是你自己的好处,我们做大人的无非是个‘话名’(名声)”什么的。家里穷得叮当响,我也怕后世变猪,敬畏之下,我终究不敢放肆贪玩。和我家的长辈一样,安仁老乡聊天或摆理时,不管有文化没文化,都喜欢引经据典,开口以“古时哇”“古话哇咯”“古话哇得好”(意即古人说过)几个字眼起头,后面跟上一句朗朗上口的成语、谚语或押韵俗话之类,然后才进入正题。话题所及,古今中外天上人间皇帝老子忠奸臣子讨米耍杂蒸酒买豆腐无所不包。
闲谈之中,话里话外,或语重心长,或嘻哈逗趣,蕴含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古话”很多其实并非安仁人独创,但在安仁乡野风情的长期浸淫下,形成了独具地方特点的安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安仁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安仁古话频繁出现于围炉夜话、耕作交流、集会议事、纠纷调解、家风教育等场合,县城人会讲,乡间村民也能说。口口相传的安仁古话彰显出弥足珍贵的强劲文化教育功能。笔者来自安仁农村,我把我在农村耳闻的一些古话在此浅说一二,权当管中窥豹,抛砖引玉吧。
以前农村钱米紧,教个子弟读书相当不易。一旦某个寒苦人家子弟考上大学,附近几个村子甚至整个大队的乡亲都会晓得。乡亲们对这一家子绝对刮目相看,皆曰“寒门出贵子”。当然这也自然成为家家户户籍以劝导自家“徕即”“妹即”(儿子、女儿)刻苦读书的活样本:“哪个屋里都是‘父望子成龙’。变龙还是变虫,你自己想哈。舍己(刻苦)读书,鲤鱼跳‘农’门。只要你读得,‘老子肩头挺不起用背挺!’;不舍己呢,你以后就是作田的命!”
老乡爱走动。老倌子(丈夫)出去串门,在别人家的团炉火边刚坐定,婆娘(妻子)后脚又跟来了。一起烤火“打寒港(聊天)”的乡亲就会一齐调笑,“啊呀!你们俩个真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串门也有碰上主人家为柴米油盐吵架的时候。这个时候,来串门的乡亲绝不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打转身回避,相反,先反客为主让女主人招呼好大家烤火再说。一番“查情问理”后,叔伯婶儿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导开来,“家和万事兴”“你两口子又不是今日才走到一起,舌子哪有不碰牙齿的?苟仔,你男子汉大丈夫,气量宽点子,你婆娘哇你两句你就给她哇撒!”
“细妹子,莫蠢,再怄气也要吃饭。古话哇,‘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不吃饭明日哪里来的力气做事徕?!”“‘夫妻冇得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我屋里那猪脑壳(爱人)有时还不是咯样子,我都懒得理他(她)!”道理摆过了,怨气也出了,两口子自然也就破涕为笑了。安仁老乡历来勤勤恳恳、精耕细作田土园塘之事。他们深谙“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种养之道。若是谁干活时隔三岔五找借口歇气,旁边人定要骂“懒人屎尿多”。谈到谁家种什么、谁家养什么的好与孬,庄稼人会哲理性地来上一句“行时莫赶,背时莫丢”,一股子持之以恒的劲儿!当然,农事七分靠打拼,三分看天气,“作田徕即(后生)莫笑,年有年冇”,遇上背时年兴那是冇办法的事,该做的农事还得照做。
时至今日,安仁年轻人通过媒人介绍找对象的情形也还不少。择偶考量上,“捉狗看娘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当年媒人为了两边撮合,对双方家境描述难免善意地添油加醋夸大其词,正所谓“媒人不打哄,两头不得拢”。男人娶妻生子后,长辈常谆谆教诲做丈夫的要有持家智慧和耐心,“席上教子,枕边教妻”“女好不如郎好,崽好不如新妇(媳妇)好”;做媳妇的则要模范贤淑敬老爱幼,“大新妇做鞋,细新妇看样”;一家子要和顺过日子,不要动辄吵架,“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一家之内,兄弟姊妹几个,年纪最大的自然要多做事,多吃苦,多担责,“打铁莫做锅,做崽莫做哥”。“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分家后兄弟、妯娌之间在赡养父母、承担债务方面难免生出一些罅隙,赡养父母锱铢必较、不善待父母的事情偶有发生,“麻雀子,尾巴长,娶了老婆忘了娘”。
谈及某家儿子、媳妇的孝道表现,村里凤香外婆、淑芳舅公他们常慨叹,“养崽不要多,一个顶十个!”村里也开会议事。门前禾坪、圳边洗衣台、团炉火边往往是会前会后的通气场和缓冲场。“冇商冇量,打狗散场”“诶呀,本来事是难做,古时哇‘一人难满百人意’,过得去就要得哒!”会议讨论时也有啰里啰嗦、断章取义、半天拎不清的,伙计们就会笑骂其“结子话多,辣子把多”“饭蒸三道不好呷,话哇三道不好听”“东扯葫芦西扯叶”“鸡脑壳閗到鸭脑上”。安仁老乡常用古话“赚钱好比针挑水,用钱好比水冲沙”来比喻当家之难。背时的人家,“越冇越刮风”(屋漏偏遭连阴雨之意)。对困顿人家,厚道、朴实的乡邻普遍会怜悯并设法予以宽慰:“婶子,莫急唻!慢慢做起去,‘人穷看崽大,崽大看世界’,哪一天‘走起运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主家领了好心,也会报之以苦笑自嘲,“呵呵,你是‘高子哇起让矮子宽心呢!’”。正因为生活不易,安仁人特别勤劳俭朴,“一分钱一粒汗”“天上有跌(下来)也要起得早”“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许多年迈的父母,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还是不肯停下劳碌的脚步。他们有自己的道理,“只要自己还做得,做一点算一点。‘娘有爷有,不如自己有’,点点毫毫向子女伸手,不自在!”与左邻右舍相处,安仁人持重“远亲不如近邻”;在外打拼,他们笃信“雷公不打笑面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就是和别人扯上了麻纱,双方也尊崇“好话好哇”和为上,一起请有威望的尊长来“断理”(决断是非),因为“吵吵闹闹,背时倒灶”“打高(打架)冇赚,不扯烂衣裳也有一跤绊”。教育晚辈时,安仁的长辈们也有不少硬道理,“有样(榜样)看样,无样看世上”“打鞋冇样,边打边像”“交个秀才会读书,交个贼古会偷猪”“人过三十无少年” “六十六(lu),学不足,六十六(liu),学不周”“做事不舍己,活到世上打鬼”“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少吃多有味,多吃坏肚皮”“行路饱,坐到饥,睏(睡)倒吃得一撮箕”。
不过,若遇上个别油盐不进的“犬子”(儿子),做长辈也是莫奈其何,徒留喟叹连连:“诶!崽大爷难做”“豆腐掉到灰堆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马屎外面光,底里一包糠”“男人发癫,赌钱抽烟;女人发癫,求神问仙。”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祈求不听话的犬子“树大自然直”“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众多安仁古话中,绝大多数语意积极向上。偶尔也有个别消极或偏颇之言,如“朝中有人好做官”等,这些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宜逐步淡化甚至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