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女婿没商量,崇祯岳父都做过哪些龌龊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皇帝恐怕只有崇祯了。拮据天下十七年,内忧外患,宵衣旰食,越是勤政,越是努力,大明的江山越是走向灭亡。

在存亡之际,君不一德,臣不一心,所有皇亲国戚似乎都认为大明王朝与自己无关,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比如,崇祯的岳父周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因女儿由妃立为皇后,1630年崇祯三年周奎被封为“嘉定伯”,成为身份显赫的皇亲国戚。与骄横跋扈的田贵妃之父田弘遇相比,《明史》评价周奎“碌碌而已”,十分平庸。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初,李自成的军队势如破竹,入山西,陷大同,离京师越来越近。在与后金、李自成“两线作战”已使国库捉襟见肘,户部库存现银仅剩八万两。

无饷就无兵,无兵则京师不保。于是吏部尚书李遇知向崇祯建议:所有皇亲国戚、大臣带头爱国捐款!崇祯同意并下旨,捐款的加官进爵,凡助饷上万两的建牌坊表彰。

做事总是要有带头的,谁带头呢?崇祯认为非国丈周奎莫属,“以为国老休戚相关,宜为首倡!”

当崇祯派太监徐本正悄悄来到嘉定伯府邸时,周奎却一口咬定自己没有钱,“老臣安得多金!”徐本正再三哀求,周奎依然一毛不拔。徐本正于是愤然说:“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广蓄多产,后来何益!”

在女儿周皇后的不断试压下,周奎不得已捐了一万两白银,其中还有部分是找女儿要的。周奎的不配合给皇亲国戚、大臣作了个坏榜样,其他人没有一个捐款过万的,大臣魏藻德仅捐银500两。

极具反讽意味的是,太监群体成了捐款主力。奉劝周奎的太监徐本正捐银5万两,太监王永祚、曹化淳共捐了5万两,王之心捐了1万两。《甲申传信录》记载,厚载门(地安门)有一小民捐银300两。另一位住彰义门(广安门)的60岁老人,“一生积仅四百金,痛哭出输户部。”崇祯大为感动,封两位平民为“锦衣卫千户”。

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获得募捐20余万两!!

两天后,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进入北京。

起义军从周奎家中搜出白银53万两。周奎的儿子周鉴,被拷掠而死。更令人咬牙切齿的是,周奎竟然将自己的亲外孙永王、定王献给了李自成,以换取了自己的性命。

李自成败走,大清骑兵来了,周奎依然左右逢源。

当年冬天,在外流落数月的太子朱慈烺来到周奎府邸,周奎装作不认识。长平公主见后,与太子抱头痛哭,周奎才不得不收留了这个外孙。满清入关初期打的旗号是替明朝复仇,崇祯太子的出现就尴尬了,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周奎当然明白其中道理,不断撵太子走,让他承认自己是“假太子”。

最后,周府将太子推出门外,导致其被清廷抓获,顿时掀起了一场真假太子之辩。周奎坚称太子是假的,甚至说“即以真为假,亦为国家除害。”这句一定很得多尔衮的欢心。清廷最后的处置是,将凡是称真太子的人全部杀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