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法则:请给孩子独立的尊严

被毁掉的独立性

4岁的蕊蕊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幼儿园的刘老师却发现她特别黏人,凡事都要喊老师帮忙。吃饭时喊“老师喂我”,午睡喊“老师帮我脱衣服”,就连上卫生间也要喊“老师陪我”,时刻离不开老师。每当刘老师让她自己做时,蕊蕊总是说“我不会”、“我不要做”。

刘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蕊蕊妈妈,妈妈一脸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一阵子了。以前有一段时间,蕊蕊遇到事情总要尝试自己做,比如自己穿鞋、自己吃饭,是我嫌她磨蹭、动作太慢,总是耽误时间,就全替她做了。现在可好,懒得不行,什么都要大人帮忙,想让她自己做,那是一万个不乐意,还不如小时候呢!”

蕊蕊的依赖性如此之强,根源在于家长没有让她养成独立的习惯,没有让她“自己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自己来”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自己来”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独立。关于这一点,有个著名的狐狸法则。

狐狸法则

一个寒冬,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相爱了,生了5只小狐狸。一次外出觅食,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而死去,狐狸爸爸不得不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富来普没有像母鸡妈妈那样,把孩子们完全保护在羽翼下,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会独立。因为狐狸爸爸知道,没有谁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就连自己也不行。

在狐狸宝宝还很小的时候,狐狸爸爸就开始教他们如何捕食;孩子们一成年,爸爸就让它们离开家去开拓新领域,自己想办法生存。即使小狐狸哭喊着不愿离开,狐狸爸爸也会硬起心肠,把孩子们赶走。结果,每一只小狐狸独自生存后,都变得更加健康强壮。

这就是大自然中流传的“狐狸法则”:爱孩子,就要让TA独立!

狐狸爸爸运用丛林法则和野兽本能训练小狐狸独立,其实,我们人类何尝不应该如此呢?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可比狐狸世界困难得多,人类孩童要想独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远远比小狐狸们的捕食训练要多得多。

所以,我们人类更加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才能助TA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

袖手旁观的母亲

有个1岁多的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来到公园。广场上有几十级台阶,母亲原本准备牵着小男孩上去,但没想到,小男孩居然挣开了母亲的手,想要自己爬上去。

然而,台阶实在太高太多了,没爬几级,他就觉得害怕了,回头看妈妈。妈妈却站在原地,一点也没有要抱他的意思,只是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男孩一看指望不上母亲,只能回过头来手脚并用继续爬。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在此期间男孩曾不止一次地回头看妈妈,可妈妈的态度一直很坚定,于是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继续,累了就坐下歇一歇,然后再爬。

终于,他爬到了台阶的尽头。直到这时,妈妈才过去将儿子抱起来,并在儿子的脸蛋上狠狠地亲了一口。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的林肯。他的母亲便是南希·汉克斯。

担心,让我们不敢放手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上台阶,人慢慢长大,走过的台阶慢慢变多。如果有人牵着、搀着、甚至背着、抱着,很多人都愿意选择更为省力的方式。因为,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吃饭慢、总挑食,就亲自喂饭到小学,结果孩子因为在学校自己吃饭总是撒落出来、被同学嘲笑,就哭闹着拒绝去学校,父母为此还找到学校理论,要求严惩那些嘲笑自己孩子的同学;

有的家长担心做家务会占用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便主动包揽一切家务劳动,对孩子说“你只要负责学习就好”,于是养出了不会煮方便面、不会用洗衣机、假期带着一拉杆箱脏衣服回家的名牌大学生;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就在家长群里放话“谁敢欺负我家宝贝,就让你家公司股票跌停”,于是培养出攀比炫富、骄奢软弱、怀揣玻璃心的X二代……

凡此种种,皆源于我们的各种“担心”!佛家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便是如此了。

可是,我们最应该的“担心”、也是最大的隐患却是,在被牵着、被搀着、被背着、被抱着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双腿开始退化、双手逐渐笨拙、身体平衡感变差,最后完全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根源是,我们不相信!

很多家长朋友都说,我知道“独立”很重要,我也想“放手”,可是一到实际生活中,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爱是有边界的,没有边界的爱,也是一种伤害。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表面上是“爱孩子”,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不相信”:我不相信你3岁能自己好好吃饭独自穿衣、我不相信你6岁能主动写作业自己整理书包、我不相信你的交友选择是正确的所以我来替你把关、我不相信你可以独立成长直面冲突不惧风雨……

这样的“不相信”,就像一层又一层的绳索,捆住了孩子的身体,也捆住了他们的心灵。到最后,在家长巨大的暗示下,孩子也开始“不相信”自己了,像本文开头的蕊蕊那样:不相信自己离开大人可以把事情做好!

学一学狐狸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让孩子的事,真的成为“孩子自己”的事,并且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日本小孩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总是自己背书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别人帮忙会被看不起。有的男孩从小就一年四季洗冷水浴,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第二,耐心指导孩子怎样“自己来”。孩子在尝试“自己来”时,开始往往会搞得一塌糊涂。有些父母就想,有指导你的时间,我早就可以自己完成。

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次的“费心”,是为了后面的“省心”。即使孩子把事情干“砸”了,也不要大声指责,否则孩子极易变得胆怯、消极、缺乏自信。

第三,及时恰当的表扬,让孩子愿意“自己来”。学习一项新技能,首要是专注,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事情做完后,父母要及时反馈,给予恰当的赞扬、指出不足并鼓励,不断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