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光鲜多金?还是塔尖的璀璨遮盖了基座的阴影?

随着伦敦年终总决赛的落下帷幕,也宣告着本赛季的完美收官。对于那些顶尖网球运动员来说,结束漫长的职业赛事,在收获满满的冠军以及赚得盆满钵满的奖金之后终于迎来短暂的休假期,于是我们从那些熟悉并喜爱的网球运动员的个人社交媒体中又看到那些久违的、让人羡慕的高山滑雪度假靓照或者是身处热带海滩时的椰风海浪的浪漫休闲。

ATP官网也适时推出赛季数据盘点,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运动员奖金排行榜,根据数据显示,下半赛季表现完美并重夺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用他堪称“现象级”的统治力表现同样换来在奖金排行榜上的称霸,他以1260万美元奖金收入高居榜首,也成为TOP10中唯一奖金收入过千万美元的球员,而纵观整个职业生涯总奖金排行榜,他也以1.22亿美元奖金总数独占鳌头,身后是“自成一派”的各位巨头们以及明显大幅落差的其他顶尖选手。

毫无疑问,如果仅从职业生涯的奖金收入来看,那些收入几千万美元甚至以亿计的顶尖巨星们绝对称得上多金而又光鲜:他们手握着最顶尖的后勤及理疗团队;在场上闪转腾挪之间就可以赚到大把钞票,还有成绩背后吸引的那些顶尖品牌金主的垂青以及十年甚至终身长约背后的巨额财富。网球运动的 “钱景”看似一片形势大好,不知道在当代中国有多少望子成龙的父母又在心中激动一番,甚至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的孩子规划好了未来的成才之路。

但如果你由此判断那些网球选手们多数人可以将这种向往的生活当成自己人生奋斗目标的话,下面的境况与现实可能会给你刚要认真的理想泼上一盆冷水。不论你是刚接触网球希望把它当成强身健体的爱好,还是偶然间发现自己孩子有某些运动方面的天赋想要有所寄托,暂时需要的都是清醒而理性的认知。有远大的理想固然让人敬佩,但如果不能清醒的认清现实,让那些看似实际的理想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中对自己是另一种形式的残忍。

首要的现实便是:网球是一项很贵而非单指贵族的运动,这里不仅是对那些决意走网球职业化道路的运动员来说,对那些将网球当成业余爱好的普通人来说同样如此。对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从年幼时走上正规学习培训的道路开始,网球这项烧钱的运动便会一点点刷新我们的认知:即便从年幼、青少年期间,由于没有成熟的赛事体系支撑,你的参赛数量不那么频繁也没有长途跋涉的烦恼与专业团队指导花费,这期间的花费对于一个中产阶层家庭来说或许还可以勉强承受。但花费巨大的阶段似乎从转入职业方才开始,中国金花王蔷曾透露过初转入职业之后那段难熬的历程:为了供给自己打球走职业化道路,家中的经济一度来到危险的边缘,一面是不断的重金投入,另一面却是并不明确的未来与收益,这样需要背负巨大风险的 “投资”对任何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即便是在一个不太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将网球当成一个业余爱好也说不上是一个 “明智的选择”,按照每周两到三次的打球频率,你要寻找并不便宜的场地、购买装备等等的投入都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

如果你还不能直观的体验职业网球其中的心酸,那么根据ITF在2014年底公布的一份长期追踪并提炼的“网球人口普查报告”则向我们直观展示了 “光鲜与多金”的职业背后触目惊心又有些残忍的现实:2013年登记在册的男子职业选手有8874人,其中3896人(占比44.0%)拿不到一分钱奖金。对,你并没有看错,是零收入群体几乎占据名义上以此为生的运动员半数的比例,因为对于多数的低级别赛事,冠军奖金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数千、几万美金,但选手为此要舟车劳顿成百上千公里,自己负担所有的衣食住行开销,收支平衡已经是艰难的维持。媒体曾报道当年排名世界第92位的美国选手卢梭虽然辗转奔波赢得一项远在南美挑战赛事的冠军,但区区几千美元奖金甚至还不够抵消他的路费。按照我们常识中的理解,排名前200位的选手除了可以实现基本收支平衡之外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这些数量相对于那些登记注册的规模实在是少的可怜。连李娜也曾在自传中写到,在自己单飞的第一年虽然奖金已经拿到80万美金,但仍然不足以支付团队的开销。

多数身处金字塔基座的低排名运动员,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与荣耀。虽然随着大满贯及各级别赛事奖金的水涨船高,运动员收入大幅提升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占据奖金大头的大满贯及大师系列赛,赛事主办各方对运动员群体的利益分配仍比其他运动项目显得低了很多,这也导致即便常年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四巨头们也在足球、篮球等一众高薪大佬前显得寒酸不少。更何况对于这种高级别赛事,排名100位开外的选手能够进入正赛已是难得,更别说爆冷晋级下一轮的超高难度。这也可能让那些低排名选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原本天赋和技术相当的两个人,很可能因为背后的财力的盈亏以及团队的助力与缺位走上不同的职业化方向,这一刻,我们清楚的理解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简单话语的直接与无情。

也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存在,各国网协甚至是社会团体对于那些拥有足够网球天赋但自身财力不足的年轻选手都有自主的资助体系,这一方面为那些未来之星们免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各国发掘网球人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道路,像我们熟知的费天王和克耶高斯等都曾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本国网球协会等的帮助。但那些能够打进前一百,前十位的选手是否具有足够典型的意义?或许对于我们长期苛责的中国男网来说,体制内的保护同样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排名长期在百名之外,排名靠前的张择、吴迪等人,尽管已经转入职业近十年有余,但并没能真正的经历职业网球的历练,一方面是自身实力的限制,难以在技术上快速突破,另一方面单飞带来的经济压力与适应性是这批运动员难以承受的。

在怎样提高职业球员群体收入的策略上,球员工会组织和各级别赛事主办方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球员工会主席德约科维奇和副主席安德森甚至和与会的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多数球员举行了一次小规模 “闭门会议”,据称主要的议题便是整个职业球员群体的收入问题,特别是针对较低排名的职业球员的收入问题,但这一消息也一度让媒体解读为球员工会组织为争取自身利益的一次“揭竿而起”。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怎样通过不断的努力共同做大网球体育产业这个蛋糕,不断通过球员工会等运动员权益组织为球员争取合理的利益分配。这当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现有国际网球联合会、各大满贯及巡回赛组委会甚至各国网协等利益纵横交错及规则限制下,甚至增加了些"与虎谋皮"的味道。

或许我们也不该太过悲观,那些挣扎徘徊在职业生涯较低排名的选手们或许有无数的理由去选择放弃,而去选择一个更加舒适的解说或者教练岗位,但多数人仍然追随着对网球本真的、唯一的热爱。尽管仅仅凭借热爱与情怀不足以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能够在仰望那些璀璨夺目的塔尖明珠闪耀的同时,也能够去关注并认识到那些最普通选手的努力与光芒,对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热爱抱有一份敬意,这或许才是热爱网球教给我们的真谛。(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马登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