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瑜:例谈如何灵活运用对联平仄的基本规则

例谈如何灵活运用对联平仄的基本规则

江苏南京 谷  瑜

对联的平仄如何安排?《联律通则》提出了平仄对立规则,即: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但在欣赏和写作对联的过程中,不少联友对这一规则并不能准确理解、灵活运用,以为只要按照律句那样安排平仄就行,动辄将貌似失替、失对的联作视为违律。下面以曾小云老师贺龙祝仁老先生九十大寿联为例,谈谈如何灵活运用对联平仄的基本规则。

联云:

逾三日犹张元宵灯火,

过十年再祝百岁寿翁。

这是一副祝寿联。寿星九十大寿,生日在元月十八,元宵节后三天。上联切时节,借写元宵节火树银花、张灯结彩的景象,烘托祝寿热闹、喜庆的浓厚氛围。下联切生日,用数学法点明生日,暗含对老人长命百岁的祝愿之意。全联对仗工巧,用词典雅。

有联友对此联产生疑问:节奏点上的“张”“宵”、“祝”“岁”,平仄没有交替,是否有违反联律的嫌疑呢?我认为没有。

对联的句式源于多种文体,除了律诗中的律句之外,还有散文中的散句、骈文中的骈句等。在安排对联的平仄时,要考虑其属于何种句式。若是律句,一般严格遵从律句的平仄规则,极少数特殊情况下也可“造次”。若是散句,则严宽即可。第一,按照律句的平仄来安排,做到平仄相替、相对;第二,按照散句的平仄安排,则不需注意节奏点,只需注意句脚尾字的平仄。

我们来考察曾小云老师这副贺寿联的平仄。

一方面,按律句的平仄规则来衡量,此联的节奏点可以作如下划分:“逾/三日/犹张/元宵灯火,过/十年/再祝/百岁寿翁。”把“元宵灯火”“百岁寿翁”各视为一个节奏点,这样完全做到了平仄相替相对。另一方面,按散句的平仄安排来衡量,则只需注意句脚尾字平仄即可,也未违反联律。

总之,我们在学习对联创作时,要准确理解、灵活运用《联律通则》。在安排平仄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对联句式多元的情况,根据句式的来源宽严自如地安排平仄。需要强调,平仄只是形式。当形式与内容发生冲突,无法兼顾时,则只能取内容而舍形式。

最近视频

(0)

相关推荐

  • 对联基础知识(5)

    转:龙韵龙行天下的博客作者:梅花欢喜漫天雪A 三.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前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且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对 ...

  • 教学感悟•《以文言文阅读为例谈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作者 瑾瑜香萱(土家族)

    以文言文阅读为例 谈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 瑾瑜香萱 摘要: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阅读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赋予它独一无二的教学意义,与学生的文学素 ...

  • 诗词对联平仄、重字、尾字韵目查询程序V4.1

    说明: 1.平仄分类依据:古声按<平水韵>,今声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标准."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表示该字平仄未定:空 ...

  • 例谈座谈会发言如何实现开头''满堂彩''

    座谈发言开头要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方式要灵活多样,而开头的分类,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作为借鉴.        第一种,以幽默的方式开头.这种开头的方式既幽默又风趣,能够很快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一般幽默的 ...

  • 魅力课堂:例谈任务驱动作文

    例谈任务驱动作文 大同一中   李林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

  • 教师必备|例谈英语阅读课活动的分层设计

    培养学生,一定不能停留于物质层面,也不能只停留于精神层面.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有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而阅读是培养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教材既是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 ...

  • 钱谷融先生谈读书

    殷国明:钱谷融先生谈读书 钱谷融先生经常说,他几乎一辈子呆在校园,教了一辈子书,读书自然就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曾如此谈到过自己:"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 ...

  • 【2021考前作文微指导7】速立意:三类典型作文审题立意例谈

    任务:考场作文有其限时的特殊性,对于考生来说,面对作文题目,第一要务是迅速立意,快速构思,然后下笔行文.作文大禁忌为偏题.考场作文,前提是立意正确,先要求稳,拿切入分.要尽快抓住核心立意,也就是做到立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

  •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性学习例谈

    教学片断: 师:我们欣赏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现在我们来探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月亮.同学们由"明月几时有"会想到些什么呢?我的第一反应是中秋,你们呢?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