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到底是谁?

公元前131年,汉武帝的朝廷里传出一个惊天谜案“窦婴献遗诏”!经验证,此遗诏属伪诏。

魏其侯窦婴被腰斩于长安西市,家人受到株连,满门抄斩。一个充满恐怖、诡诈、血腥的大案就此拉开了帷幕。

此案奇怪就奇怪在,按说窦婴一个大汉丞相,遗诏的保管和其中的程序,他应该了如指掌。伪造遗诏罪是什么样的大罪,他也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难道他会为了救命伪造先帝遗诏,去招惹满门抄斩罪?

汉武帝不想杀他,他自己也不会用伪遗诏犯罪,那么此案凶手是谁,便成为千古谜案。今天我们就试着想想,看这个历史的凶手到底是谁?

窦婴的结怨

一、窦太后

窦婴,字王孙,今衡水武邑东人。窦太后娘家侄子,其才能过人,深得窦太后的喜爱。汉景帝时期因平叛“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又有窦太后撑腰,可谓是朝廷红人。

1、为立太子之事,窦婴与窦太后结怨

一次皇家私宴上,酒至七旬时。汉景帝为讨好母亲窦太后,答应千秋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窦婴以为汉景帝在说醉话,当即制止了汉景帝的酒话说:

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史记》

如此便惹恼了窦太后,因为梁王继位的话,窦太后是皇后,朝廷政权仍握于自己手中。但如果是孙子继位,中间就多了一个皇后争权。对于这个好权的窦太后来说,这是件关权力的问题,也是生死问题。

所以窦太后大怒,将窦婴可以任意出入宫门的名字从登记薄上除去,不准他见皇上。窦婴也一气之下,称病辞职回家了。

2、政见不同

如果说只因为立储之事得罪了窦太后,那还可以用日后的讨好补过,毕竟太皇太后还是老大。但政见不同,则是致命的大事,政敌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汉武帝即位时,朝廷已经垂垂老矣,这个“老”不仅仅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们年纪老了。还有汉初的无为治国的政策也老了,朝廷上下暮气沉沉,大家都按部就班地无为而治。

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汉武帝那里受得了这样的死气沉沉。他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要把大汉发扬光大、开疆拓土,建立丰功伟绩。这时,窦婴便走进了汉武帝的权力中心。

汉武帝用窦婴为相,有两个原因。第一,窦婴有才,且满腹儒家经典。第二,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用他对抗窦太后,的确是块得心应手的盾牌。可惜的是,汉武帝的这块牌没什么用。

窦婴为汉武帝的建元新政确是立了大功,可是功劳越大,与窦太后的仇越深,终于被窦太后赶出朝廷,赋闲在家。

二、汉景帝、王皇后

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大汉朝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发生了吴楚七国叛乱。

1、汉景帝屈尊求窦婴挂帅平叛

当时汉景帝派窦婴挂帅平乱,可窦婴却因为堵气,不肯挂帅平叛。汉景帝无奈,只好亲自到窦婴府上去求窦婴挂帅平叛。汉景帝说:

王孙宁可以让邪?

《史记》

窦婴这才同意拜将出征。窦婴不仅有文才,同样还有军事才能。出征前他把自家的宝见及皇上赏赐的千斤黄金,摆在庭院里,任由将士们自取自己喜欢的宝贝。和这样爱兵的将领出征,将士们当然是拼死奋战。

到了前线,窦婴坐镇荥阳,负责指挥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汉军们上下同心,勇猛拼杀,大败吴楚七国叛军。反叛平定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从此位极人臣,无人能比。

此次平叛窦婴立下了赫赫之功,然,他在汉景帝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呢?

2、对抗汉景帝废太子

汉景帝4年,汉景帝要废太子刘荣,遭遇到了周亚夫、窦婴的坚决反对。汉景帝堂堂一个大汉皇帝,怎么会因为两个手下的反对就改变主意。到后来,周亚夫和窦婴两人发展到不只是反对,而是对抗。

不怪汉景帝说窦婴:

“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

《史记》

从此,汉景帝不再重用窦婴。一个朝廷重臣,迫使皇帝说出“难以为相,持重”,是件很可怕的事。同时为废太子刘荣一事,与王皇后也结了怨,种了仇。

三、与田蚡的争斗

田蚡,市井小民,凭借着姐姐王皇后的关系,走入大汉权力中心。

1、权力相争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田蚡想做丞相。但原窦婴门客籍福劝他说:论功劳、资格、年龄窦婴都比你大,这次你还是力推窦婴为丞相,你做太尉。这样还可以得个让贤的好名声。

虽然,田蚡听信了籍福的劝,让窦婴当上了丞相。但是,心里结下了争权的怨。

2、利益相争

汉武帝刚即位时,窦婴、田蚡都是外戚,加上他们俩人又都是儒学大家。所以汉武帝便将他们纳入权力中心,实行建元新政。不想惹恼了窦太后,将他们俩人赶出朝廷,双赋闲在家。

他们俩原本就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不想这会窦太后死了,窦太后一死,田蚡又回到了朝廷任丞相。

其实田蚡任不任丞相,那也与窦婴无关,他们之间本来也再无瓜葛。然,窦婴家的门客们都是一群势力小人,见窦婴离开了朝廷,又窦太后死了。

知道窦婴也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而田蚡则有个当朝的皇后姐姐,加上又是当红丞相。于是,窦婴的门客们又都跑到田蚡那去了。唯灌夫还一如既往地常去拜访窦婴。

不甘寂寞的窦婴,此时又想巴结田蚡。结果,田蚡趁势向窦婴开口要窦婴的宝贝,城南的那块田地。这可惹恼了灌夫。

窦婴获罪

公元前131年,田蚡与燕王之女成婚,王太后命令文武百官都必须去田蚡府上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前往丞相府去祝贺。

可是,洒宴上灌夫借酒大发酒疯,田蚡本来就对窦婴和灌夫有怨,趁势将灌夫以犯上罪投入大牢,并声称贺宴是皇太后旨意,他犯的是抗旨罪,当夷三族。

灌夫是窦婴门庭冷落时唯一的一个朋友,又是为窦婴打抱不平而获罪,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结果被牵连进入大牢获死罪。

生死关头,窦婴拿出汉景帝遗诏: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史记》

汉武帝看到遗诏,立即去档案库取存档,结果档案库里根本没有存档。没有有档的遗诏就是假遗诏。窦婴最终以“矫诏罪”被斩,留下了一个历史谜案。

总结

说了这么多,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史记》里没有记载,故而引来后世无数假想。今天大家一起来想象,看看到底谁是凶手?

其他废话就不多说了,因为无论是谁进机密档案库都会有记录,其中也包括皇帝。然,史料中没有记载窦太后、王皇后、田蚡进入档案库的记载。

那么,此案凶手就应该是汉景帝。因为汉景帝为汉武帝能够平安登基,顺利治国,连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刘荣都杀了,还有谁他不能再去杀。

窦婴为平七国之乱的确立了大功,但他劳动了皇帝大驾,也算给汉景帝来了个下马威。废太子刘荣时,窦婴又一次不顾皇上尊严坚决反抗。汉景帝的那句:“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不是白说的。

汉景帝的爸爸汉文帝的驭人术就已经玩得是炉火纯青了。到了汉景帝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他感觉到连他都难驾驭的刺时,他一定会为汉武帝拔掉这根刺。

窦婴对大汉的忠诚汉景帝知道,但汉景帝也知道窦婴难驾驭。他的母后窦太后在,窦婴有大功而无过错,他杀不了窦婴,所以他才想出给窦婴一份没有存档的遗诏这一招。

如果窦婴乖巧归顺的话,他一辈子也不用拿出遗诏。但是,当窦婴真的有拿出遗诏的这一天,那一定是汉武帝遇到难解决的问题了。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句话窦婴可以理解为,先皇给了我遗旨,我可以拿遗诏号令汉武帝及天下。可是,汉景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汉武帝是个独裁主义者,他不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上司。

所以说,汉景帝留的这九个字,不是说让窦婴可以拿遗诏“便宜行事”,而是告诉汉武帝“便宜行事”。当汉武帝拿到遗诏,又找不到存档时,汉武帝明了了他父亲的心意。

这才是汉景帝的真正用心,先帝的遗旨。

事实证明,汉武帝用窦婴脑袋砍掉了田蚡的脑袋。窦婴死后田蚡也离奇的死了,王皇后被禁入冷宫。

当汉武帝清除了所有外戚势力后,才真正实现了他中央集权的理想,成就了他的千秋伟业。

174 赞 踩 28评论

分享
举报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遗诏事件」与「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 53 年中前期和后期的两次重大政治事件。前者导致大将军,丞相,外戚窦婴被杀,后者更是皇后卫子夫,皇太子刘据在内的数万人死于非命。

遗诏事件,堪称大汉第一迷案,众说纷纭,扑朔迷离。或许是我们想太复杂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凶手一目了然。

外戚之争

(窦婴 剧照)

窦婴和田蚡是「遗诏事件」的两大主角,地位同样尊贵,为汉武帝初年时的两大顶级外戚。

窦婴是汉武帝祖母窦太后的侄儿,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弟。窦婴从文帝朝时便开始从政,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为资深外戚。田蚡在武帝初年,凭借姐姐王太后的权势才逐渐显贵起来,属于新兴外戚。

窦婴在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担任大将军,立下大功,被封为魏其侯。在武帝朝初年任丞相。

(窦婴和窦太后)

窦婴虽为外戚,但其军事和政治才能出色,也不完全屈从于窦太后。

在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上,与窦太后发生分歧。窦太后主张立自己的小儿子为汉景帝之后,而窦婴坚持礼法,主张父传子,由此遭受窦太后忌恨,被禁止进入宫廷。窦婴主张儒学,这又与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在治国理念上发生冲突,因此被霸主丞相之位。

窦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失败的外戚。随着窦太后的去世,王太后等新一代外戚逐渐掌握大权,必然与老外戚发生冲突。

灌夫事件

(灌夫 剧照)

两大顶级外戚之间,只有暗斗,没有明争。两者博弈的焦点和后来事态失控的导火索是另一位关键人物——灌夫。

灌夫是汉初大将灌婴家臣之子,因在平定七国之乱中作战勇敢,以勇猛著称,先后担任中郎将,太守,太仆之职。后因罪被免官,闲居在家。

随着甜田蚡地位逐渐尊贵,原来依驸窦婴的宾客纷纷投靠田蚡。窦婴闷闷不乐,只有灌夫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在窦婴身边,二人交情深厚,只恨相见恨晚。

有一次窦婴请田蚡吃饭,田蚡迟到,灌夫便在宴会上讥讽田蚡。后在田蚡的婚宴上,田蚡向宾客敬酒,大家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以示不敢。而窦婴举杯时,只有寥寥数人离开席位表示恭敬。灌夫十分愤怒,在宴会上责骂宾客,田蚡于是将灌夫白抓捕,追查其以前的违法行径,判处死罪。

窦婴为了营救灌夫,不听妻子的劝告,与田蚡在朝堂上辩论,相互攻击。后田蚡等朝廷大臣弹劾窦婴,窦婴也被捕下狱。

关键时刻窦婴嗯让家人向朝廷上书,称自己曾受汉景帝的遗诏,要求重新拜见汉武帝。

遗诏中有言「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是先皇的遗诏,意思是若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自行其是。朝廷大臣查找诏书档案时,发现该遗诏并没有副本,于是弹劾窦英,称其犯了伪造诏书罪,遗诏事件就发生。

遗诏迷云

窦婴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拿出了先皇汉景帝赐给自己可以「便宜行事」的遗诏。本以为是救命符,没想到成了催命符。

那么这个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确实是窦婴伪造诏书,二是有人毁掉了诏书的副本,三是汉景帝的遗诏根本就没有留下副本。

到底是哪一种情况?

真凶探秘

(田蚡 剧照)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大家的基本共识是第 1 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小。窦婴作为三朝元老,且其自身的政治修养和多年的政治经验,特别是在这一受困期间,不可能伪造诏书,这一点基本可以得到公认。

第 3 种情况受到一些人的推崇,而且这个解释的脑洞实在太大,非常烧脑,容易吸引眼球引起关注。

这种观点认为,窦婴在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上与汉景帝完全一致,并且对国家有大功,对汉朝忠心耿耿。汉景帝在为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时,窦婴是非常重要的人人选。

选择了窦婴,为了显示对其的重视和对其忠诚的褒奖,故授遗诏与窦婴。

没有重大事件,遗诏便不会出现在市面上。倘若遇到重大事件,特别是窦婴有反心时,当他拿出遗诏之日,便是他死亡之时。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防患于未然陷阱,你忠心便是对你的褒奖,你要有反心便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 3 种观点脑洞实在太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第 2 种情况中,因为皇帝的诏书有副本并且有记录,要抹去副本及记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这样做风险很大,而且不易保守秘密。所以认为第 2 种情况不合情理。

我个人倾向于第 2 种情况,虽然毁掉副本及记录有一定难度,但你得看是谁来操作这件事情。如果太后,皇帝,外戚国舅共同来操作这个事情,可以说易如反掌,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开篇我就说过,这是新老外戚之间的政治角逐。随着窦太后后的去世,以王太后为首的王氏外戚既有把持朝政的欲望,也有把持朝政的动机,而他们唯一的绊脚石只剩窦婴。借此机会除掉窦婴,完全符合王太后一派的政治利益。

同时对于年轻的汉武帝来说,抛开前朝旧臣,特别是像窦婴这样的重臣,对于自己巩固统治也大有裨益。

「遗诏事件」是田蚡推动,王太后主导,汉武帝默许,群臣冷眼旁观,宗室乐见其成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全部

195 赞 踩 10评论

分享
举报

汉武帝初期,发生了一件奇案。

赋闲在家的原汉武帝丞相窦婴与现任丞相田蚡,因为将军灌夫想要化解两人恩怨而打起了嘴仗,相继在汉武帝那里相互检举揭发对方。紧接着闹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短时间之内无法判定究竟孰是孰非,责令朝中大臣给个意见。大臣们立刻分成三派,支持田蚡,支持窦婴以及两面都选的。“球”,最终还是被踢回到了汉武帝这里。

汉武帝一时间犯难,加上受制于王娡王太后,汉武帝只得询问王娡对这件事的看法。

史书记载,拿出决定性意见或者说命令的还是王太后,当今皇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的堂侄,田玢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的兄弟。

同是外戚,田蚡在血缘上更近一些。但是窦婴却是在汉景帝朝爆发七国之乱之时,同条侯周亚夫一同抵敌七国联军,保住汉文帝一系的皇位,是社稷之臣,窦婴的声望在当时没有人能超过。

只是因喜好儒术,与酷爱黄老学说的窦漪房有分歧,进而被免官在家,可是一些人望还是余存一些的。

王娡太后,对此一概置之不理,铁了心要将窦婴拿下,杀鸡儆猴,扬威天下。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最终,窦婴被下狱问罪,整件事情的挑起者灌夫被认定有罪,要被灭族。

窦婴是极为赏识灌夫的,在这个节骨眼,还在狱中的窦婴通知家人,拿出了窦婴一直珍藏的汉景帝时遗诏。遗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窦婴拿出遗诏的目的,只是为了可以面见汉武帝,从而希望说服汉武帝,收回成命,免除对灌夫和窦婴自己的惩处。

然而,事与愿违。

遗诏非但没有帮到窦婴,反而召来了窦婴的杀身之祸,以弃市罪被斩杀于集市。其中缘由是,遗诏的来源受到质疑,因为遗诏没有在宫中存档,只是窦婴独有,窦婴就有矫诏的嫌疑,最终被定罪。

那么,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如果没有,幕后黑手究竟是谁?谁最有可能出手?

首先,我们要判断窦婴究竟有没有矫诏。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矫诏的话,遗诏中的内容是最有利于发出假诏的这个人或集团。而窦婴“矫诏”的内容,却只含有劝谏的成分,关于劝谏之后持诏人的权利划分根本没有明确,也就是说,遗诏内容限定了窦婴只有快速通畅的上疏权利,听不听就是看到这份遗诏的掌权者的事了。对身陷囹圄的窦婴来说,帮助并不大。

还有一点就是,这份遗诏是经过窦婴家丞的手而收藏起来的,如果这是一份假诏,作为昔日丞相的属下,矫诏的危害家丞不可能不明白,他一定会再三确认遗诏的真伪,然后再封存。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有可能家丞迫于窦婴的压力或者出于对窦婴的信任,受到了窦婴的蒙蔽欺骗,进而封存起来。

但是,窦婴这样做只能蒙蔽一时,长时间之后,或者是在汉武帝查验这份遗诏时,家丞完全可以反咬一口,从而获得一线生机,然而事实证明,家丞并未这样做,反而配合窦婴的家人找出了遗诏,并递呈于汉武帝。

所以,遗诏的真伪是不用质疑的。

其次,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可能出手销毁遗诏备档的有三类。

最大受益者

如果从最大受益人算起,自然是田蚡在其中做了手脚,销毁了遗诏的备档。

另外,丞相在职权,在汉武帝初期时,虽然有所削弱,但并不明显,在汉武帝后期才有了大幅度的削减。丞相主管十三曹,包括主官一切文书往来的尚书。丞相田玢完全有这个权利和能力,越过主管尚书悄无声息获得并销毁遗诏备档。

但是,田蚡却没有这个必要多此一举。

田蚡与窦婴之间的争斗,在汉武帝初期都已经定下了一个基调。

田蚡和窦婴早在窦漪房在世期间双双被贬。史书给出的理由是,两人都犯了窦漪房的忌讳,田蚡和窦婴都喜爱儒术,而窦漪房崇信的是黄老学说。田蚡和窦婴两人相继被罢免之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局,窦婴这里是门可罗雀,田蚡那里依然是车水马龙。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就是,窦太后行将就木,田蚡的姐姐王娡却是正当壮年,窦漪房离世之后,接替窦漪房皇太后之位大权的只有田蚡的姐姐王娡王太后。

而在这之前,窦婴能够接任丞相一职,完全是因为田蚡听从籍福的建议,以太尉和丞相职位职权相差不大,举荐窦婴,还可以获得谦让的好名声,最终在王娡的支持下,田蚡和窦婴双双接任太尉和丞相。也就是说,只要王娡在,田蚡的确可以一手遮天。

窦婴接掌丞相一年后(公元前140年六月----公元前139年十月),被窦太后免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打算就此搁置。直至四年后,建元六年(前135年)窦漪房去世,汉武帝才得以随心施政。同时,田蚡如愿以偿的当上丞相,自此大权独揽。

而窦婴早已坐上了冷板凳,甚至出现了窦婴之子出事,还需借助田蚡来协调而得以脱罪,进而引发田蚡仗势强索窦婴名下好田的事情。

窦婴在此时根本对田玢没有什么威胁,只需要慢慢耗下去,窦婴及窦氏家族便会崩溃。

另外,窦太后过世前,朝中众臣为杜绝吕后专权的事件重演,一再压制窦漪房的亲族,窦长君窦少君和窦甫等人只有窦长君与其子窦彭祖有侯爵,窦长君死后,窦彭祖为南皮侯,窦婴则因战功才得以封魏其侯。

与之成对比的是王娡的兄弟王信田蚡田胜相继为侯。窦婴与其家族实在是无力对抗王娡亲族。

最有能力的嫌疑者

王娡,在窦婴与田蚡发生争执时,第一反应在上文已经描述过。她的这种反应不出古今人物的意料之中。

按照正常的程序,窦太后离世之后,当时最有权势的女人莫过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王太后。

与窦漪房窦太后相比,王娡的太后之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外交与谋略,一步步从汉景帝的另一位前废太子刘荣手中获得的,其心智和手腕可谓是出类拔萃。

王娡已经在这件事情有了明确的态度,并且是在汉武帝面前强硬的表示出来,那么可以明白这件事在王娡心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她对这件事情即将出现的后果进行了全面的考虑,至少也是为了维护王家和田家的权利地位,不会再步入薄昭栗姬等人的亲族的后尘。

再者,如果王娡以太后之尊下令毁坏遗诏的备档,轻而易举。

然而,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如果王娡下令出手,那么这样显得窦婴的势力太过庞大,以至于王娡只能出下策而为之。这与她当时的身份以及权势根本不相匹配,更不会提高王娡的声威,反而因朝野内外过多的关注,既无法从中做手脚,也会因为窦婴突然出现“矫诏”的罪名而降低王姪的声威。

一代太后,竟然到了还需要暗中做手脚来除掉兄弟的政敌的程度,得到的效果只能是自取其辱,以王娡的心智根本不会如此做。事实上,王娡采取了更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强令汉武帝不论窦婴对错,直接定罪。

汉武帝出于无奈,为了堵塞悠悠众口,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借朝臣之口,将此事压下去。然而,朝中大臣并非各个都是趋炎附势之辈,因此分成了三派。分别支持窦婴和田玢的两派以及中立的一派。

这样一来,最终促使最有嫌疑,或者说最有长远利益的人出现。

最有嫌疑、最长远利益者

汉武帝能够成为大汉天子,关键在于王娡与刘嫖之间的政治交易。刘嫖出面说服汉景帝以及破坏汉景帝与栗姬母子之间的感情,待汉武帝成为太子后,立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皇后。

在汉文帝,薄太后,汉景帝,窦太后相继离世之后,曾经叱咤于大汉帝国的长公主刘嫖,她所能够倚仗的人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汉武帝即位后六年,窦太后离世,武安侯田蚡成为丞相。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最为关键的是,武安侯田蚡的封国武安与馆陶公主的食邑馆陶以及其子陈蟜的封地隆虑(河南林县)在地界上相邻,此时作为失势的长公主,如何维持住眼前的利益是迫在眉睫。

还有一点,刘嫖与窦婴之间因为文景两帝的关系,从感情上比较亲密,此时窦婴以及其家族的失势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刘嫖如果不做出一些举动取信于王娡,甚至是占据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之位,又多年没有子嗣的陈阿娇是必有被废的可能。

一直在政治中心摸爬滚打的刘嫖只有立刻与窦婴划清界限,最好是给出“投名状”,才能取信王娡以及其家族,甚至是大权在握的汉武帝。

最为重要的是,陈阿娇作为皇后,身处后宫禁地,完全有机会拿走遗诏。即便是陈阿娇出于顾忌,不能亲自下手,刘嫖以皇后之母的身份进出宫禁也是极为方便。

所以,刘嫖母女二人无论是出于何种需求,替王娡出手解决此事,可说是手到擒来。

最终,窦婴以口舌之争为引,以“矫诏”的罪名,论弃市。

展开全部

111 赞 踩 9评论

分享
举报

这事不复杂。窦婴是窦漪房太后的侄子,刘濞谋划“清君侧”的策略,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在公元前154年,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时,景帝刘启派窦婴平叛,“七国之乱”结束后,因功被封为魏其侯。

1.为什么会有“窦婴献遗诏”?

窦婴在汉文帝刘恒时代任过吴国相,景帝时任大将军,到汉武帝初期即任丞相,可谓位高权重。窦氏家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也拥有了极高的威望。但随着窦漪房太皇太后的去世,窦氏家族势力开始下滑、衰弱;汉 武帝继位后,刘启的皇后王娡开始提拔、重用异父同母的兄弟武安侯田蚡,随着田蚡的崛起,魏其侯的声望与权力也逐渐被武安侯所取代。导致了窦、田两人的争斗日益激烈。

在王太后的的一次宴会上,灌夫因目睹众人对窦婴不尊重而大闹宴会,田蚡即以“大不敬”的罪名,把灌夫逮捕下狱,并欲置其于死地。 窦婴即上奏汉武帝刘彻,请求宽恕灌夫,武帝下令在东朝廷开听证会,由田蚡和窦婴辩论是非,但没有结果。

由于王娡太后(刘彻亲妈)庇护武安侯,武帝只好派员详细调查灌夫的不法行为。弄清了灌夫确有违法犯罪的事实后,窦婴也以欺君之罪被下了大狱。这魏其侯真背时,本来想捞人,结果,把自己也送入了大狱。从此,尽管有魏其侯身份,却没有了面见武帝申冤的权力。

万般无奈,窦婴只好让自己的侄子拿出先帝刘启的遗诏 去见面武帝。武帝派人到存档处查阅,发现这份遗诏并没有留底存档!按当时的规定:凡遗诏,都应一式两份,当事人留一份,另一份存档备查。结果没有查到存根,武帝即以矫诏之罪,处死了魏其侯窦婴。

2.窦婴不可能矫诏。

窦婴是以矫诏之罪被处死的,实属冤枉。他做事谨慎,是知法懂法遵法的模范,否则,不可能历经两朝而不倒。以其一贯严肃的待人处事风格,他不可能伪造遗诏!他要求出示这份遗诏,只是救己一命,别无它意,他根本不会冒天大的风险去做矫诏的事!

3.先帝刘启腹黑不假,但,没有做假遗诏的迹象。

那么,是否是汉景帝有意为之呢?史上有一种声音,说景帝生前看到窦家势力日益坐大,担忧会重演类似奶奶吕后执政时的外戚干政之祸,所以景帝故意赐给窦婴假诏。就是说,是景帝早前给窦婴挖了坑,等着窦婴往下跳。尽管有一定的道理,但经不起推敲:

1).一旦形成了窦氏外戚干政的局面,纵使你查出了他矫诏,谁能奈何他呢?这不是说景帝很傻很天真吗?

2).如果景帝能感受到窦氏会取刘氏江山而代之,为何生前无任何削弱窦氏势力的行为?更不给刘彻留下只言片语?

4.窦婴献遗案中,真正的凶手应是王娡!

王娡可不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太后。她进宫前就有过一次婚姻,还育有一女。进宫后,还能得到皇太子刘启的宠爱,可以断言,只有美貌是难以做到的,做为二婚女人,她必定有工于心计的一面!

王娡在怀刘彻时,她告诉时为太子的刘启说:自己梦见“日入其怀”,说梦见一颗光芒太阳坠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刘启回答:“这是贵显的征兆。”。刘彻尚未出世,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成为了汉景帝。

景帝当初立的太子并非刘彻,而在王娡的精心哺育下,刘彻四、五岁时就上演了“金屋藏娇”的喜剧。王娡还能秉承馆陶公主的旨意、配合馆陶公主的行动,处心积虑地让刘启对太子废旧立新,使刘彻成为了储君,自己母以子贵,成为了皇后,可见这个女人不寻常!

且王娡不仅有宠于景帝,还是馆陶公主面前的红人,在窦太后处亦颇得亲幸。事实证明:王娡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宫斗高手,没有两把刷子,怎能从宫女晋升到皇后、皇太后?改换储君的大事她都能做得天衣无缝!那么,把真诏书弄成假的对她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了。

所以,我认为,王娡为了娘家兄弟田蚡能板倒政敌窦婴,故意令有关官员销毁了遗诏存根!她才是“窦婴遗诏案”的凶手!

展开全部

83 赞 踩 3评论

分享
举报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汉武大帝》。其中窦婴之死的确有史实依据,那就是“窦婴献遗诏案”。只不过在史料中,并没有指出窦婴那个遗诏的存档为什么会没有了,留给了历史以巨大猜想。

按照《汉武大帝》的逻辑,表面看起来凶手是王娡,但实际最大受益人是汉武帝刘彻。因为汉武帝刘彻通过此举,彻底解决了外戚干政的问题。

在剧中,这是田蚡伙同其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太后王娡偷偷抢在刘彻之前偷出来那份遗诏的存档,并且毁掉了。但是刘彻在其实明知道这种事实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故意以“伪诏”的名义,忍痛杀了窦婴。

当然刘彻知道窦婴很冤,因此在杀窦婴之前,特地去死牢探望窦婴,两人深谈了很久。而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剧中田蚡被吓疯。在王娡没有了外援之后,刘彻拿着那份遗诏去跟王娡摊牌,使得王娡不得干预外朝的事情。

其实在此之前,刘彻虽然贵为天子,但实际上并不能够彻底掌握权力。在他面前曾经有两座山。

刘彻刚即位的时候,实际朝政大权掌握在自己奶奶窦漪房窦老太太手里,但同时要兼顾自己母族,所以形成的权力格局,是窦家外戚窦婴是丞相、王家外戚田蚡是太尉的格局。

当然窦婴本身是有声望,对汉帝国是有贡献的,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中的大功臣。但是由于尚儒,对刘彻上来搞的“更化革新”态度暧昧,惹恼了崇尚道家无为而治的窦漪房,直接被革了。包括汉武帝刘彻本人也只得偃旗息鼓,另寻他策,假装声色犬马。

在此刻而言,窦婴对刘彻并没有任何的威胁,甚至在刘彻不利的情况下,算是愿意帮他的人。

窦婴的存在本身就是汉景帝刘启留在身后,平衡各方势力的一枚棋子。窦婴实际上更像是《三国演义》里揣着上方宝剑的赵云。

但是四年后,窦漪房一死,窦婴并没有能够回归朝廷。因为实际上刘彻仍然没有能够全完掌握权力,因为新的一个太后干政又产生了,那就是刘彻的母亲王太后王娡。所以外戚田蚡借着姐姐的势,当仁不让地霸着朝政。

在剧情中,将窦家和王家的恩怨又加以了复杂化。其实刘彻一个“无意之举”,才是窦王两家矛盾的导火索。

正史上王窦两家的矛盾没那么复杂,实际上窦婴彼时不在朝廷,没有权力了,儿子犯事后,还得花钱找田蚡帮忙。结果事办完了,没兑现,矛盾就在事前答应的那块地上。

但在剧中,黄河泛滥,灾民无数,但是朝廷谁也无法解决泄洪的问题,为原来的泄洪区,大量的田地都是王太后和田蚡家的。

最终窦婴在被逼问之下,把真相告诉了刘彻。最后被刘彻要求拿着刘彻的诏命去泄洪,淹掉了王太后和田蚡家的地,但是百姓们得救了。一时间窦婴再次声名日盛。而王太后和田蚡不但丢了名声,还损失了财产。窦婴此举犯了天大的忌讳,王太后和田蚡恨透了他。

田蚡此刻是丞相,身居高位,自然不服气,跟窦婴提出要借他家的地一两百年。实际上就是想找损失,窦婴自然不鸟他。而田蚡又不能找窦婴麻烦,只能故意借整治豪强的名义,找窦婴好友灌夫麻烦。

其实这个灌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都是豪强,谁怕谁。灌夫找到黑老大游侠郭解,拿着田蚡和淮南王之间的秘密恐吓田蚡。

所以这一来一去,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无论窦家、还是灌家、乃至田家、王家,都是豪强,狗咬狗一嘴毛。最终由于灌夫喝醉了大闹田蚡婚宴,导致了这事最终捅到了王太后王娡那里。

王娡本身因为田被淹的事,对窦婴恨之入骨。就下令处死了灌夫,窦婴因为袒护灌夫,囚禁了窦婴。

到底是女人,王娡不懂的敌我之间相互依存,才能各保平安。一旦动了杀心,开了杀戒。一堵墙倒了,另一堵墙自然也会轰然倒塌。

最关键时刻窦婴让侄子找门人去拿出那份“先帝遗诏”,内容为“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但是在剧中,遗诏的内容料更多一点,不是“便宜论上”,而是“便宜行事”。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正史上的意思,“如果有特殊情况,你可以上疏劝谏的权力。”而剧中要表达的意思,“如果王娡干政,对皇帝刘彻不利,你可以带兵诛杀王娡。”

难怪乎刘彻后来对窦婴说,“你拿着这样一份遗诏,不管是真是假,哪个皇帝敢让你活着?”

所以即便王娡和田蚡不去偷走那份遗诏存档,刘彻也一样会杀窦婴。因为只要有这份遗诏在并且成立,窦婴就可以代替王娡控制自己。

所以窦婴为什么有底气爽约田蚡的地,原因也是因为有这一份遗诏。窦漪房历经四朝,影响干预了三朝皇帝,那政治智慧岂是常人能比?

窦老太太在的时候,故意不重用窦婴,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尚儒?他当然知道自己一旦不在,窦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而和自己不亲的窦婴手里却捏着这么要紧的东西,纯属意外?

只是很可惜,他们遇到了汉武帝刘彻。

展开全部

38 赞 踩 3评论

分享
举报

引言:

西汉武帝元光六年,一个年轻人端着食盒走进了阴冷的长安监狱。此行,他是来看望被关押在这里的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叔叔,你受苦了,最近瘦了许多!”看着眼前的老者,年轻人的眼中止不住的泛起了泪光。“没事,孩子,别哭。”老者安慰道。“我还有一个救命稻草,那是当年先帝在世时赐予我的诏书,你把他找出来交给当今陛下,只有它能救我的命了,你附耳过来。”老人招呼着年轻人,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年轻人走后,老者一直在期待着,但是,他等来的却不是皇帝的召见,而是被判处死刑的圣旨!最终,老人因为伪造遗诏罪被判处死刑,遗憾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身陷囹圄的窦婴

这个老人,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窦婴!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窦婴被冤告入狱,此时已经失势的窦婴知道,没有人会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自己,于是,他拿出了自己的底牌——景帝遗诏!希望通过遗诏来救回自己一条命。可是,窦婴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免死金牌”的出现却成为他的“催命符”,最终,窦婴因伪造遗诏之罪被判处死刑。而他所持有的景帝遗诏却成为千古谜团。到底谁才是这起案件的幕后真凶呢?

一.事件起因——田窦交恶,窦婴入狱

窦婴也是外戚出身,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的亲侄子,窦氏家族是西汉时期绵延时间最长的两大外戚家族,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但是,当窦氏家族的顶梁柱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氏家族逐渐失势,窦婴也开始远离中央。

武安侯田蚡剧照

窦婴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于是去拍当红外戚田蚡的马屁,结果不小心拍到马蹄子上去了。更惨的是,因为窦婴好朋友灌夫的插手,田窦两家积怨越来越深,田蚡设计抓捕了灌夫。窦婴作为灌夫好友极力营救,与田蚡展开东廷辩论,结果因为田蚡姐姐王太后的压力,窦婴自己反而进了监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窦婴委托侄子从家里拿出他最后的杀手锏——景帝遗诏。希望能够借此保住自己性命。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汉朝规定,凡此类密诏,必一式两份,一份由大臣保管,另一份副本藏于宫中档案室内,若出现密诏则拿去比对以示真伪。在窦婴的侄子把这封遗诏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命人立刻拿去比对,结果在档案室内没有找到这个副本。这下麻烦可大了,窦婴因为伪造遗诏,最终被判处斩。随着窦婴的离世,这件案子也就成了无头公案,在这起案件的背后,到底谁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人呢?

二.1号嫌疑人——魏其侯窦婴

首当其冲的嫌疑人是案件的主要人物窦婴。当时,窦婴被关在牢里,不但没救出来灌夫,还把自己给搭了进去。无计可施的窦婴会不会铤而走险,选择伪造一份遗诏,以求蒙混过关呢?

这个可能性实际上是非常小的。

魏其侯窦婴剧照

首先是窦婴从性格上就不会这么做,窦婴为人耿直,性情使气任性,说话做事全凭自己的脾气,因此也得罪过不少人,他这种性格的人是不屑于做这种伪造遗诏的把戏的。

其次,窦婴虽然性格有缺陷,但是他并不傻。虽然窦婴因为东廷辩论时激怒了王太后被迫入狱,但他和灌夫的情况不一样,他并没有犯死罪。所以,窦婴没有必要去选择伪造一份遗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自己白白丢了性命。

三.2号嫌疑人——王太后王娡

在“田窦交恶”这场斗争中,王太后的出场并不多,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她在背后的支持,才让小人得志又理亏的田蚡如此猖狂,并且在东廷辩论没有出结果时又是王太后的一番哭闹逼得汉武帝把窦婴下了大狱,这才导致走投无路的窦婴选择拿出了遗诏。

而王娡作为王氏外戚家族的核心,面对曾经的死对头窦氏家族的主力窦婴,她是有绝对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时间的。首先是作案动机,王娡是一个非常有心机和城府的女人,通过她的一番操作才让她非嫡非长的儿子刘彻成了太子,假使景帝当初真的赐给窦婴遗诏,以王娡在宫中的人脉,她有很大的概率知道这件事情。那么,这份遗诏对于她来说就是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她必须要及时拆除,才能保证未来她王氏一族的荣华富贵。

王太后王娡剧照

再来看看作案时间,汉朝对于密诏的惯例是众人皆知的,那么,身为太后的王娡久居宫中,她有大把的时间和足够的权力去打开档案室取出密诏副本将它销毁。只要销毁了副本,那窦婴手上的密诏就成了一颗真正的炸弹,只要他敢拿出来,就一定会爆炸!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也采用了这一看法来解释窦婴遗诏案的结局,但《史记》和《汉书》中都没有记载王太后是否会窃取遗诏副本,因此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把她定为犯罪嫌疑人。

四.3号嫌疑人——汉景帝刘启

让我们回到遗诏本身,按照窦婴的说法,这是汉景帝生前赐给他的一封密诏,关键时刻保他性命的。所以,这份遗诏的签署人是汉景帝。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这是汉景帝早就布置好的一个陷阱呢?

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但同时明君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腹黑!偏偏汉景帝在腹黑方面又特别出众,因为腹黑,景帝一朝诸如晁错,袁盎,周亚夫等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先后含冤而死。他们冤死的背后,其根本原因都是触碰到汉景帝的权力欲了,那么,难道使气任性的窦婴就可以避过汉景帝的报复吗?

1.窦婴平叛

景帝即位之初,由于急于削藩,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了平叛,汉景帝任命周亚夫总揽平叛事宜,同时希望文武双全的窦婴能够坐镇荥阳,担任这次战役的总军需官。但任性的窦婴以生病作为理由推辞不去,连他姑妈窦太后都不好意思了,最后还是汉景帝三顾茅庐才让窦婴出山。

汉景帝刘启剧照

为了表示信任,汉景帝赐给窦婴一大笔钱作为奖励,但窦婴分文不取,把所有钱放在走廊里,任凭将士们拿。在窦婴看来,这就像他崇拜的战国四公子一样礼贤下士,潇洒啊!但这让汉景帝很不是滋味,我给你的钱你不要还扔在走廊随便送人,收买人心啊!汉景帝对窦婴有些忌惮了。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爱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底下,军吏过,辄令财(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

——《汉书.窦田灌韩传》

2.窦婴为废太子求情

由于宫廷斗争,原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刘彻被立为太子。此时,作为太子老师的窦婴看不下去了,他多次上书汉景帝,为刘荣说情,但废除刘荣是汉景帝亲自下达的命令,不可能朝令夕改。

窦婴一看劝谏没用,又开始耍脾气了,直接报告说生病,跑到西山养老去了,一直到后来别人劝说他才又重新出仕。

窦婴敢在汉景帝面前如此任性,一向腹黑的汉景帝会轻易饶过窦婴吗?显然不会。但窦婴毕竟是自己的表兄弟,看在母亲窦太后的面子上景帝生前没有难为窦婴。但景帝非常清楚窦婴的脾气,以他的个性迟早会出事,所以,景帝选择装一回好人,给了窦婴一份密诏,实际上在宫里并没有存档。景帝要的就是窦婴用遗诏的那一刻,可能直到去世窦婴都还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这就是景帝最腹黑的地方!

五.4号嫌疑人——汉武帝刘彻

在窦婴被杀后几个月,作为胜利者的田蚡突然感染疯病,面对空气作叩拜状,嘴里大声喊着:“饶命!”不久,惊惧而死。武帝一朝最具有权势的两位外戚在半年时间内先后离奇去世,一个因为一封莫须有的遗诏被判了刑,另一个莫名其妙的得了怪病。人们很难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这不禁让人想起这件事结束后实际上最大的获利者——汉武帝刘彻!

这件事发生在汉武帝元光年间,此时的汉武帝刚刚做了十年左右的皇帝,如果说这十年里汉武帝最痛恨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外戚。想当初刚刚即位的汉武帝一上台就雄心勃勃的想做一番大事业,先是征集贤良文学,找到了董仲舒,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又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为打击匈奴做准备。并且汉武帝从民间征辟了一批如赵绾等有名的人才,并重用喜爱儒学的窦婴,田蚡。正当汉武帝准备放开手脚开始他的“建元新政”时,以窦太皇太后为首的保守外戚势力开始干涉,活生生把汉武帝苦心经营的“建元新政”弄得腹死胎中。好不容易汉武帝熬到窦太皇太后去世,结果母亲王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又开始对他的皇权掣肘,这才使汉武帝想到这个计划,想要一举解决当时最强大的两股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窦婴和田蚡。

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分免。

——《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刘彻剧照

所以,汉武帝把已经失势的窦婴当做鱼饵,去钓他舅舅田蚡这条大鱼。当窦婴这鱼饵拿出遗诏之时,就是这大鱼上钩之日。因为遗诏问题,田蚡大获全胜,朝廷再也没人可以与田蚡争长短。放松了警惕的田蚡此时就是汉武帝的掌上鱼肉,这才莫名其妙的得了怪病,不久身亡。

随着窦婴与田蚡的前后离世,再也没有势力可以束缚汉武帝的皇权,他开始真正走向一代雄主的道路。而景帝遗诏之谜,只是汉武帝为了搞垮窦婴和田蚡所做的一个局,田窦二人都是这局里可怜的棋子罢了!

结语:

当然,这一切也只是笔者的推测,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件案子的凶手到底是谁,我们也只好根据当时有机会做这事的人进行甄别和分辨,依笔者看来。汉景帝的嫌疑最大,其次是汉武帝,然后是王太后,最后是窦婴本人,至于究竟如何,那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期待有不同的见解!

展开全部

24 赞 踩 6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遗诏案是发生在窦太后死后的事情,标志着窦氏时代已经告别了一个时代。新的掌握天下的家族又来了。

第二个是王娡王夫人了。王夫人是汉武帝的母亲。她是窦太后的儿媳妇。窦婴是太子刘荣的老师。汉景帝因为刘荣的母亲拒绝照看汉景帝的其他儿子,惹得汉景帝窝火,与粟姬生恨了。王夫人知道后,找人陷害刘荣母亲粟姬。王夫人成功地让汉景帝把粟姬打入冷宫。汉景帝要废太子刘荣,窦婴和周亚夫们坚决反对。引起王夫人的强烈不满。但是,汉景帝还是废了刘荣。王夫人就以得胜者的姿态恨死了窦氏家族以及窦婴了。

窦婴遗诏案的发生,碰上了王夫人的弟弟田蚡娶老婆。王夫人要求朝廷大臣宗室王公贵族大家都去庆祝。窦婴就把朋友灌婴的后人灌夫带了去。结果,灌夫多喝了几口,把田蚡骂上了。于是田蚡以灌夫违背太后旨意,把灌婴打入牢里。窦婴要去救朋友灌夫,方法用尽了,也不见效果。万不得已,他去见了汉武帝,皇帝请他吃饭,窦婴才把遗诏的事说出来,汉武帝吃了一惊,有遗诏拿出来嘛,救命要紧。

汉武帝看了遗诏,为了证明是不是真的,必须把底档找出来对照。皇帝派人去档案处找,结果,没有副本,这就失去了诏书真假的依据。,没有查到副本,就说明遗诏是假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一旦有这遗诏,窦婴没有事情了,那么,王夫人的弟弟田蚡就有事情了。

三,汉武帝也是接触到遗诏的人,会是他吗

西汉初年的太后们都喜欢专权,干涉儿子们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汉高祖的吕后,汉文帝的母亲薄夫人,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那个是简单的女人?就连汉武帝继位后,不也在窦太后的阴影下过了六年时间吗?所以,汉武帝深刻的领会了外戚势力对朝廷的危害。他早就巴不得祖母早点死。但是,窦家在窦太后死后,形不成对朝廷的危险,一个窦婴是折腾不起大的浪花的。所以,汉武帝没有必要要害表叔窦婴。

但是,如果窦婴还有遗诏,又应该作如何说?窦婴为什么不早点说出这样的事情来,万一哪一天,我得罪了他,他又拿给遗诏出来 我的位子恐怕就危险了,汉武帝吓了一跳。这事情不能简单放过,要追查到底。

四,这几个接触过遗诏的人都不你肯定是不是,那会是谁?可能是窦婴自己拿出这个遗诏出来,自己把自己给害死了。因为他不早不晚 偏偏在这给骨节上抖出遗诏来,无异于找自己的麻烦。

五,我认为窦婴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拿出这个遗诏了,因为,就算是真的,在那种环境中,变数也非常地大。毕竟这关系到许多人的身家性命。

其实,窦婴死于遗诏案,问题集中在汉武帝母子两个的的身上的可能性最大。

王夫人再横蛮无理由,事情的决策权在汉武帝的手中。

所以,窦婴之死的最大操盘手,不说也应该是谁了

展开全部

18 赞 踩 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景帝派窦婴平叛,结束后因平叛有功,被封为魏其侯。

1,窦婴献遗诏的前因后果


窦婴文帝时任吴国相,景帝时任太子太傅,大将军,武帝初期任丞相,位列三公之首,窦婴在朝中声望极大。窦氏家族也是西汉时期延绵最长的外戚家族,历经文帝,景帝和武帝,但随着窦太皇太后去世,窦氏家族开始衰弱,新的外戚势力崛起。

武帝继位后,皇太后王娡开始提拔异父同母的兄弟武安侯田蚡,窦婴声望也随之被武安侯取代。此后窦田两人的矛盾也是日益增大,有一次,在王太后的宴会上,窦婴的好友灌夫,看不惯众人不敬窦婴而大闹宴会,武安侯以大不敬不法行为,把灌夫下入大狱,置他于死地。

窦婴上奏武帝求情宽恕灌夫,武帝下令在东朝廷武安侯和窦婴以辩是非,无结果。由于王太后力保武安侯,武帝迫于压力,确实查出灌夫有些不法行为,窦婴便以欺君之罪下入大狱。没想到救人确自己也进入大狱,再冤枉也没用了,失去了见武帝的权力。

2,无奈的窦婴便委托侄子,拿出先帝遗诏

正当窦婴在狱中无希望时,他想起了先帝给他的遗诏,于是让侄儿找出面见武帝,窦婴想也会可有希望了。谁知武帝派人到尚书存档处查阅,确没有存档,凡有遗诏一式两份,当事人一份,另一份存入尚书处档案里,形似今天的合同书,一式两份,各持一份。结果没有,武帝以矫诏之罪,把窦婴处于斩首之刑。

哪么窦婴有没有伪造遗诏呢?

  • 1,窦婴三朝元老,做事谨慎,严予律法,不可能不知道伪造遗诏的后果。

  • 2,窦婴只所以拿出这份遗诏,只是希望见到武帝救人,没有什么企图。窦婴伪造遗诏的可能性不存在。

哪么是不是王太后和武帝见到存档销毁了吗?

  • 1,根据汉朝制度,尚书存档有两种诏书存本和登记造册。既然把存本销毁了,登记造册不可能涂改。

  • 2,王太后和武帝也不应该为了窦婴出狱,冒着侵犯国家律法的风险,去销毁涂改档案。纸里包不出火,人多嘴杂,使中会传播开的。

哪么真正的捣鬼者是谁呢?

  • 1,排除了武帝王太后的嫌疑,最后一位的就是下诏的景帝了,他的嫌疑最大。

  • 2,可以肯定窦婴手上确是有一份遗诏,但是,汉景帝没有给它登记造册存档,这就等于只一份,起不到法律效应,是不受保护的假诏,所以按矫诏治窦婴于死罪。

  • 3。汉景帝为什么这么做呢?景帝看到窦家势力太强大了,怕再重演吕后之祸。窦婴是位核心人物,所以景帝赐给他的假诏,有两种可能,一旦危害到刘氏皇权,如果拿出来时,被天下人击之,这就吻合了刘邦的誓约:“非刘氏为王者,天下人击之。”再一种可能是,如果取刘代之,又无存档也认为是做假而除死。

总结,窦婴救人反而把自己也害了,他没有理解遗诏的含义,这一切都是汉景帝挖下的坑,就等着窦婴跳,果然窦婴上钩,这都是汉景帝为了延续大汉刘氏江山,设得局。而窦婴无反意,确白白惨死,汉景帝好阴险,死了还挂着子孙后代的江山。“兔死狗烹”是历代王朝不变的定律。

展开全部

15 赞 踩 2评论

分享
举报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前言

在“东朝廷辩”上,窦婴和田蚡结仇,王太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弟受欺负,以绝食来威胁汉武帝,结果汉武帝迫于压力,将窦婴下了牢狱。窦婴在大牢里想起了汉景帝临死之前曾经给过他的一封遗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假如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事情的话,窦婴可以拿出这个遗诏,直接向皇帝报告。窦婴便让他的侄子向皇帝报告景帝遗诏的事情。汉武帝一听说窦婴有先帝遗诏,便立即派人去查皇宫档案室中的存档,结果一查之下发现没有记录。

这样一来,遗诏不仅没有救他的命,而且还落了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从而加速了窦婴的死亡。

二、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遗诏,皇宫中不可能没有存档。如果是假遗诏,那么窦婴为什么要在被捕入狱后拿出来?

关于这个遗诏,有以下几种猜测:

(1)窦婴伪造说

首先,从窦婴的为人来看,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不懂权术的一个大臣。其次,窦婴是在被关在大牢中时,拿出来的遗诏,他是想用这个遗诏来救命的,而不是催命的。所以,窦婴他不可能伪造这个遗诏。

(2)毁诏说

将皇宫档案室中的诏书给毁了。这种说法有几种可能,一是有可能是王太后和田蚡将诏书毁了。但是遗诏本身是没有任何威力的,对他们没有威胁,再者毁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太后和田蚡再有权势,面对严密的诏书管理制度,毁诏是很难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汉武帝将诏书毁了。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个诏书丝毫威胁不到汉武帝,汉武帝没有必要毁掉这个诏书。汉武帝本身是同情窦婴的,如果将诏书毁了,那相当于是给窦婴加了一个伪造诏书的罪名。

(3)档案室主管谎报实情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当时掌管档案室的主管迫于丞相田蚡的权势,向汉武帝谎报了实情,说先帝遗诏没有存档备份。这种说法没有相关史料证实,所以无法站住脚。

如果不是以上的几种情况,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皇宫中的遗诏找不到?

小编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汉景帝所留的后手了,汉景帝在给窦婴遗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留存档,他给窦婴打了一张白条。

窦婴曾经在景帝传位等大是大非面前反抗过他的姑妈窦太后,所以汉景帝相信窦婴是个可以值得信赖的大臣,他会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彻。于是就把窦婴留给汉武帝重用了,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赢得窦婴的忠诚,将他与刘彻绑在一起,就有必要给予他一些赏赐——而最好的赏赐莫过于信任。那么,该怎么办?

赐给他一道诏书,让他更加相信皇帝对他的信任。

于是,这道遗诏就应运而生了。使得窦婴非常的感动,于是便倾尽全力、一心一意辅佐汉武帝。

当然了,汉景帝最重要的后手就是这道诏书不能留档。

假如最后窦婴因“亲不亲,一家人”倒向窦太后,准备威胁刘彻的统治而最终拿出这道诏书,那么,诏书没有存档备份,这就是伪诏!窦婴就会因伪造诏书的大罪而下狱,并且连着窦氏家族的人一并治罪,最终的结局就是窦氏家族覆灭!

所以,“遗诏”事件的幕后真凶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此举,一箭双雕,既利用了窦婴也防范了窦婴。不得不佩服汉景帝的权术,玩得非常的溜。一是为了儿子汉武帝着想,二是为了提防窦婴乱权。

结论

窦婴的前半生风光无限,可是到了晚年,汉武帝时期,他的权势逐渐衰败下来了。后来因为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结仇,而下了牢狱。

真是可悲可叹。

最终,窦婴也因为汉景帝“遗诏”事件,被汉武帝斩首示众,同时也殃及了窦氏一族。真是时也命也。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展开全部

7 赞 踩 1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献遗诏”一案中的真正凶手是王太后,窦婴是窦太后的外戚,田蚡是王太后的外戚。窦婴和田蚡在朝堂上争辩的时候,窦太后已经去世多年,王太后的权利正处于巅峰期。窦婴得罪了王太后的亲属,又拿出来汉景帝的遗诏为自己辩解,王太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只能否认窦婴遗诏的真实性,以伪造遗诏的罪名杀死了窦婴。

窦婴的发迹

窦婴是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侄子,汉景帝继位之后,窦婴凭借着窦太后的提拔,成为了汉景帝身边的宠臣。窦太后想要让汉景帝立梁王(汉景帝弟弟)做太子,窦婴支持汉景帝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汉景帝因此更加信赖窦婴。

汉景帝去世之后,窦太后在朝廷内仍然具有极大地权威,窦婴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天下士人都纷纷依附于窦婴。然而窦婴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窦太后的去世,窦氏家族的影响力一落千丈,窦婴也逐渐被新崛起的田蚡取代。

窦婴惹火烧身

窦婴失势之后,士人们都纷纷离开窦婴投奔了田蚡,只有灌夫仍然按照从前的礼节对待窦婴。窦婴把灌夫当做了心腹至交,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亲兄弟一样。有一次灌夫喝醉了酒顶撞了田蚡,田蚡便把灌夫抓起来准备处死。

窦婴看到好兄弟遇难,便到宫廷里面求见汉武帝,并且跟田蚡在群臣面前进行了一场辩论。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王太后听说窦婴和田蚡辩论十分的愤怒,责备汉武帝赶走了窦婴。窦婴和田蚡辩论失败后,灌夫全家都被田蚡杀死,窦婴也不再被汉武帝召见。

窦婴拿出遗诏

窦婴想要找汉武帝解释真相,却苦于汉武帝不召见自己。这时候窦婴突然想起家中留有一份汉景帝的遗诏,汉景帝在遗诏中授予了窦婴直接面见皇帝的特权。于是窦婴拿着遗诏到宫廷中申辩,希望汉武帝能够见自己一面。

汉武帝让人查找诏书的副本,宫廷中保管档案的人找不到诏书的副本。最终窦婴被认定“伪造诏书”的罪名,廷尉认为应该判处窦婴死刑。窦婴知道自己无力辩解,只能回到家里等待死亡,同年十二月窦婴被汉武帝下令斩首。

“窦婴遗诏案”的真相

窦婴是一个聪明人,绝对不会做伪造遗诏这么愚蠢的事情。而且汉景帝在遗诏中只是授予了窦婴面见汉武帝的权利,并没有授予窦婴其他特权,窦婴伪造这样一封遗诏,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窦婴遗诏案”肯定是一件冤案,而制造“窦婴遗诏案”的幕后主使,就是王氏外戚集团的首领王太后。窦婴是窦太后的亲属成员,窦太后去世之后,王太后外戚集团将窦婴排挤出朝廷。而窦婴为了灌夫的冤案,公开跟王太后的弟弟田蚡翻脸,得罪了权势如日中天的王太后。即使窦婴不拿出来遗诏,王太后也会以其他理由杀死窦婴。

总结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窦婴在得罪王太后之后,已经是必死无疑的结果。不管窦婴是否拿出汉景帝的“遗诏”,王太后都有办法除掉窦婴。窦婴在明知道自己失势的情况下,仍然为了灌夫得罪王太后的弟弟田蚡,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不得不说窦婴确实是一位很值得交的朋友。

展开全部

3 赞 踩 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献遗诏”一事不简单。

表面上看是窦婴和田蚡(或者说是二人分别代表的新旧外戚势力之争,)但实质上还是皇帝和外戚之间的明争暗斗;而事件的源头在汉景帝(汉武帝的爷爷)——在汉景帝给窦婴立下“遗诏”的时候,窦婴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极大的圈套之中。

因此,“窦婴献遗诏”事件,直接凶手是汉武帝,幕后黑手是汉景帝,而在台面上活动的王太后、田蚡只是起到了导火索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个事件反映的是巩固皇权的斗争。

“窦婴献遗诏”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复杂:

汉武帝时期,代表旧外戚势力的窦婴失势落魄了,以田蚡为代表的的新外戚势力上台。二者之间难免产生了矛盾和龌龊,都想借机铲除对方。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群臣们被迫要二选一站台表态,大部分大臣都很自然的选择了处于上升势头的田蚡,而只有灌夫等极少数大臣继续跟随窦婴。

而双方的矛盾终于在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两次赴宴中爆发,田蚡也将灌夫抓住并要治罪,而窦婴为了营救灌夫,再加上平日与田蚡的矛盾,终于与田蚡撕破脸,在朝堂之上与田蚡相互指责,后来田蚡指使大臣弹劾窦婴,汉武帝将窦婴投入大狱进行审查。

此时,窦婴秘密告诉自己的家人,家中藏有汉景帝的遗诏,遗诏中可以让他:“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然而就是这个窦婴自以为可以保全性命的遗诏,正是送他上断头台的证据。

汉景帝的遗诏很诡异,看上去是一把护身的尚方宝剑,实则是悬挂在窦婴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非但不能保全窦婴的性命,反而在窦婴拿出遗诏之时,宝剑将毫不犹豫的砍下窦婴的头颅。

汉景帝是一代明君,早已对世事洞若观火,且对身后事也早早做了安排,目的只有一个——维护刘姓汉家江山。

窦婴是能臣干吏不假,也为朝廷立下了灭除叛乱等盖世奇功,但对于君主来说,尾大不掉、掌握大权的朝廷近臣,特别是集团化、规模化的外戚势力,则比拥兵自重的外地藩王更有威胁。

试想一下,千里之外的叛乱,皇帝还有缓冲时间调兵遣将,而皇宫咫尺之遥的危险可是千钧一发,稍微不慎就满盘皆输。

汉景帝就是看到了这一点,鉴于窦婴的外戚身份,以及逐渐形成的窦氏集团,包括窦婴本人飞扬跋扈,势必成为日后皇权的极大隐患。汉景帝的帝王权术早已炉火纯青,他在弥留之际,故意留下“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的遗诏给窦婴,表面上是对窦婴的无上信任和荣光,实则是挖了一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坑。

一是遗诏的内容。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这简直就是赋予窦婴为所欲为的权力,按字面来看,窦婴甚至可以在危急时刻,不听从皇帝的命令自行其是。

这对任何一位皇帝来说都是致命性的,于是不允许的,套用《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句话就是:不允许有这么**的人存在。

所以这句话一方面是让窦婴对皇帝感恩戴德,另一方面是让继任的皇帝时刻保持对窦婴的警惕。

二是宫廷中没有存档。

这事就很奇怪了。

在汉朝,皇帝的遗诏一般是皇帝亲笔书写,且一式两份,遗诏对象拿一份,皇宫中档案部门存档一份。

而事情怪就怪在档案部门没有存档,西汉时期皇宫档案管理已经非常规范,也有专门的尚书台负责档案管理,因此档案丢失这种时期这在西汉时期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此真相只有一个:汉景帝故意没有留下存档,只书写了一份遗诏,遗诏只有窦婴一个人有。

这就留下了隐患,到底有没有遗诏,遗诏的真伪难辨。

而这,其实就是汉景帝立下遗诏的真实目的——一旦窦婴拿出遗诏,对继任的皇帝不利之时,就以“伪诏”罪名杀害。

汉武帝的权谋之术比之爷爷汉景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他面对着窦婴和田蚡新旧两股外戚势力的争权夺利之时,一开始还处于隔岸观火、任由两排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当王太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窦婴罪行的时候,也没有过多介入,还让窦婴、田蚡双方当庭辩论.

而当窦婴拿出遗诏之时,汉武帝顿时就明白了爷爷的意思——此人不可活,外戚势力只可利用,不可姑息。

此时,窦婴的性命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说到底,还是皇权与外戚权力的争夺,在帝王心目中,皇权至高无上,其他任何权力都要听从于皇权,决不能僭越,连威胁都不行;不管是大臣、外戚还是宦官,都只能无条件服务于了皇权,一旦产生了威胁,就必须铲除。

因此,“窦婴献遗诏”一事就显而易见了,外戚势力对皇权产生了威胁,新的外戚对老的外戚痛下杀手,汉武帝顺水推舟铲除一大隐患,汉景帝在九泉之下也达成了自己的夙愿。

从窦婴的角度来说,被权力迷惑了双眼,不能及时抽身而退,仍然在争权夺利,触动了黄泉的底线,自然落得此下场。

而对田蚡来说,最终也是失败者,虽然赢得了和窦婴之争,但家族最终什么结局?仍然逃不了被治罪、剥除爵位,得不到善终。

展开全部

3 赞 踩 1评论

分享
举报

在五汉武帝统治前中期,曾经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两大权臣窦婴田蚡结仇,王太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弟弟田蚡受欺负,便以绝食来威胁汉武帝。面对母亲的威胁,汉武帝迫于压力,只能将窦婴下了牢狱。这时,饱受牢狱之苦的窦婴在大牢里想起了汉景帝在临终之前曾经给过他的一封遗诏,遗诏中写着:“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意思是,如果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事情的话,窦婴可以拿出这个遗诏,直接向皇帝报告,便宜行事。窦婴便让他的侄子向皇帝报告景帝遗诏的事情。

汉武帝一听说窦婴有先帝遗诏,便立即派人去查皇宫档案室中的存档,结果一查之下发现没有记录。这样一来,这份遗诏不仅没有救窦婴的命,而且还落了一个伪造遗诏的罪名,从而加速了窦婴的死亡。而汉武帝确借机除掉了窦婴,打击了王氏外戚势力,可谓是一石二鸟。

电视剧中的汉武帝

那窦婴遗诏案的凶手到底是谁?

我认为真正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汉景帝。具体原因,带我细细道来。

第一,防止皇权被窃,汉景帝暗留一手

熟悉汉朝历史的各位朋友都知道,汉景帝可是一代有为之君,他和汉文帝共同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景帝可是气宇轩昂,才智过人,可惜他英年早逝,寿命不长,只活了46岁。

为了汉武帝上位,汉景帝谋划设立一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汉武帝。于是能力卓著,又是皇亲国戚的窦婴便成为汉景帝的首选。可是这也意味着,窦婴将成为权臣,也存在压制武帝,窃取权位的危险,如果一旦窦婴野心膨胀,那后果……

所以汉景帝便想到了一个反制措施,那就是留下一道遗诏,让窦、王两家外戚相互制衡,从而保证汉武帝的皇位永固。

电视剧中的窦婴

电视剧中的田蚡

第二,顺坡下驴,汉武帝渔翁得利

王、窦两家外戚,相互撕咬,争权夺利之时,王家借着和武帝“娘亲舅大”的关系,将窦婴逼入绝境。而窦婴也不得不拿出秘密武器:在王氏外戚弄权,威胁皇帝时,可以由窦婴除掉王氏势力的遗诏。

但是这份遗诏,却也成为窦婴的催命符。因为这份遗诏,对于武帝来说,是一份可以杀掉自己母亲和舅舅的遗书,是一份高于自己权威的命令。汉武帝能忍吗?答案是:当然不能忍!

汉武帝不愧为一代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利用绝对王权,先除去窦婴,再控制王氏,这样一来,正所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汉武帝便一石二鸟,一下子除掉了两大势力,从而将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综上所述,窦婴所持遗诏,很有可能是汉景帝留下的,这份遗书是可以引发自动杀戮权贵外戚的一石二鸟的工具,是汉景帝的一个阴谋。

展开全部

1 赞 踩 1评论

分享
举报

西汉时期此一重案,至今众论不一,笔者一孔之见,窦婴作为汉景帝与汉武帝之重臣,一直是忠心耿耿,谨小慎微,这就排除他矫诏的可能。那么,此案的脉络与背景又是什么呢?

其一,窦婴在入狱后,之所以向汉武帝亮出先帝诏书,主要是为了救灌夫,只要并没有对田蚡构成真正的威胁,所以田蚡一伙没有必要除掉窦婴。

其二,即使太后及田蚡一伙想要趁机除掉窦婴,毁灭诏书,那么也不太可能实现。因为,当时除了存档的以外,还要登记在册,可以说,一份诏书,在皇家保管的就有两份证据。毁灭遗诏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要毁灭专门登记的册子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种登记需要好几个人在场,即使是皇帝也没有私自篡改的可能。

以上原因如除外,那就是汉景帝给窦婴遗诏的本意就是对汉武帝着想,他希望窦婴能够忠心耿耿地辅佐汉武帝。但是,他又害怕窦婴会凭借此诏书来要挟自己的子孙,所以没有给诏书存档,所以说,这不过是给窦婴吃了颗定心丸而已。

由此分折,真正的凶手极大可能应为汉景帝,帮凶则为汉武帝。汉武帝如真不想杀窦婴亦可找百条理由,但他为了自己站稳脚跟,平衡宫中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最终还是下决心杀了窦婴。可见,伴君如伴虎,帝王阴谋之隐深,帝王心机之凶险,可怜的窦婴就这样被无辜地害死了。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实在是太多了!

6 赞 踩 评论

分享
举报

西汉刘彻时期的窦婴遗诏一案,是历史一大谜团。笔者分析如下:

一、遗诏背景

窦婴,窦太后的堂侄子,景帝的表兄弟。助景帝平定七国之乱获得至高军功,在重大问题上,始终是拥护景帝的,因此曾多次得罪窦老太太,尤其是在梁王立储一事上,更是触怒了窦太后。

为了给刘彻日后亲政扫平障碍,景帝死前,扳倒周亚夫等一批权臣。景帝深受母亲窦氏干政的危害,但他不可能弑母。因窦老太太这层关系,又念其功劳和忠心,景帝保留了窦婴。景帝内心清楚,前太子刘荣自杀一事涉及到刘彻的生母王夫人,所以,景帝也需要防备王氏日后干政。 综合这些因素,给窦婴留下遗诏一事,应该是真的,景帝是希望窦婴将来保护刘彻!一旦刘彻有难,便可以依靠窦婴,只要获得皇帝信任,此时遗诏是否有存档,已经无关紧要了!但景帝为了防止窦婴篡权谋反,遗诏没有存档,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景帝也不是普通的皇帝!

二、窦婴的杀身之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窦婴作为前太子刘荣的老师,刘荣被废,对窦婴的打击极大。窦婴好结友养门客,景帝临终前劝其解散门客,以免引起祸端,其未听。待景帝及窦太后相继逝去,靠山无存。据史料,无论景帝武帝,窦婴始终忠于皇帝,未受窦太后影响,这就是窦婴高明之处!

武帝刘彻时期,因治理河患及灌夫(窦婴好友)等事宜,窦婴触动了田蚡及王太后私人利益,从此,其与刘彻生母及国舅田蚡矛盾加剧!且正值刘彻打击豪强、惩治不法时机,又因刘彻生母王夫人怀恨当年受窦太后压制而对窦氏一门颇为不满,也就是说,窦、王两家的积怨由来已久,灌夫一案,终因王太后强力干政,刘彻让步,把窦婴逮捕入狱。 此时,窦婴搬出了遗诏,刘彻有理由相信,他这位表叔的遗诏是真的。但是,在刘彻自己看来,自己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拥有绝对权力的皇帝,谁也掌控不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窦婴的保护!因此借口遗诏没有存档,处死窦婴。

三、个人结论

汉武帝刘彻此人行的是法家之道,冷酷无情,是个政治强人,他不允许有任何牵制他的集团存在!因此利用这个时机一举扳倒窦婴和田蚡这两家最大的绊腿集团,也是借机彻底摆脱王太后干政,汉武帝刘彻此举异常高明!

据史料记载,窦婴始终忠于皇帝,才华出众,无非是有点心高气傲,养了一些门客,但没有野心,他没有必要弄个假遗诏骗刘彻,造假难度极大,可能性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遗诏是真的。没有存档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有存档,应该是被人告密,出卖了窦婴,存档被王太后掉包,因为当时的王太后有能力做这事!

即使窦婴不搬出遗诏,王太后也有可能逼死窦婴,这是窦、王两家多年积怨导致的。所以,直接导致窦婴被处死的凶手,可能是景帝,也可能是王太后。

以上是笔者的浅见分析,让各位见笑了!

展开全部

5 赞 踩 1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献遗诏,无论真假,窦婴都会死,假遗诏不过就是杀人的借口。真正凶手就是汉朝外戚制度。

首先看一下两汉政治制度和权利运作方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吕后作为结发妻子,起了很大作用。皇帝也是人,作为最高权利的人,每个人都可能为了自己利益背叛皇帝,皇帝也自称寡人。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皇帝必须找到信任的人,自己的家人当然是最亲信的人,再往外亲信就是就是妻子娘家人,也就是外戚。所以刘邦一边大封自己的儿子兄弟甚至侄子为藩王,巩卫自己王朝,另一方面封吕后家人作为另一股势力保卫皇帝。刘邦死后,吕后执政,吕后对自己娘家人信任远超过刘氏诸王,吕氏外戚地位甚至超过刘氏诸王。这样引起刘氏诸王强烈反对,只不过慑于吕后毒辣手段不敢明着反抗。吕后死后,刘氏诸王立刻以吕氏外戚涉嫌篡权名义起兵造反,最后联合朝中功臣集团诛杀诸吕,消灭汉朝第一个外戚集团。后来功臣集团为了怕再次出现第二个吕氏集团,就选择薄姬母子继承皇位,因为薄姬娘家力量较弱,不会形成强大外戚集团。即便这样,汉文帝还是当着母亲薄太后的面,亲手逼死亲舅舅薄昭。

从上面可以看出,汉朝实际上特别是西汉王朝实行的是皇族与外戚共治。只不过每一个皇帝最亲近外戚总会变化,为了给新外戚腾出权利位置,将不肯退出权利外戚杀掉是必然选择,相当于现在换届,只不过是特别原始残忍的手法。

窦婴隶属于窦氏外戚集团。窦氏集团开山鼻祖就是窦漪房,也就是美人心计主角。窦漪房通过各种政治斗争,成功做到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地位。窦漪房的娘家人窦氏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成功跻身西汉最有权势外戚集团。窦婴作为窦漪房亲侄子,也是窦家子弟最有能力的,曾经参加过平定七国之乱,窦婴就是窦氏外戚集团象征。月满则亏,窦氏集团依赖窦漪房起家,随着窦漪房去世,窦氏集团地位风雨飘摇。当时新上位外戚集团就是汉武帝的母亲弟弟田蚡。田蚡出身地位,当年为了巴结窦婴无所不用其极。现在形势逆转,窦漪房去世,王太后上位,大力扶植自己的弟弟田蚡上位。朝中都是趋炎附势的人,一看窦婴失势,田蚡得势,纷纷投靠到田蚡门下,窦婴感到更加势单力孤。如果窦婴有特别高的政治觉悟,应该立马辞官去职,躲到人看不到地方,或许还能保住性命。但是窦婴缺做了最坏的选择,不顾自己失去窦漪房靠山的事实,继续与田蚡死磕,纯粹是自找死路。

窦婴之死爆发点就是窦婴好友灌夫当众侮辱田蚡,这直接激怒了王太后,灌夫被下狱。为了救灌夫,窦婴上书汉武帝,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后来,窦婴为了自救拿出汉景帝遗诏,没想到这反而成了自己甚至包括整个窦氏外戚催命符。其实汉武帝也明白窦婴是冤枉的,但是没办法,窦氏家族在窦漪房时代享尽了荣华富贵,占据朝中大量要害部门,就算是王太后不出手,汉武帝也会想法设法收拾窦氏家族。结果就是窦婴被杀,夷灭三族。过了几年,田蚡心里有愧,最后被吓疯死了。汉武帝不会吹灰之力就消灭了窦氏外戚集团和王太后外戚集团。后来,汉武帝又亲手扶植卫子夫外戚包括卫青霍去病等人。

总之,两汉外戚制度就是为了维护皇权而存在的。当外戚宫中代理人换人后,两汉外戚基本处于被清洗地步。纵观两汉四百年,获得巨大权势而能得到善终外戚家族很少。

展开全部

5 赞 踩 1评论

分享
举报

我觉的是汉景帝。

用帝王之术考量,窦婴遗诏用来制衡王太后的,但是遗诏威力太大,威胁到儿子刘彻怎么办?

所以汉景帝只给他留了一份,期待他做当代周勃,关键时候拿着遗诏诛杀王太后,保驾刘家天下。窦婴成功后,遗诏真假就无关紧要,在档案库补一份就好。

而失败了,档案库没有存底,只能说窦婴假冒。

无论成败,汉景帝都可置身事外,着实高明。

只有窦婴,拿了遗诏就跟拿了雷,还炸了。

4 赞 踩 评论

分享
举报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分析应该是王太后,她为了自己的兄弟田蚡,构陷窦婴,使窦婴矫诏被杀。

3 赞 踩 评论

分享
举报

窦婴文帝时任吴国相,景帝时任太子太傅,大将军,武帝初期任丞相,位列三公之首,窦婴在朝中声望极大。 窦婴的存在本身就是汉景帝刘启留在身后,平衡各方势力的一枚棋子。窦婴因好友灌夫得罪田蚡获罪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

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因为田蚡伙同其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太后王娡偷偷抢在刘彻之前偷出来那份遗诏的存档,并且毁掉了。但是刘彻在其实明知道这种事实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故意以“伪诏”的名义,忍痛杀了窦婴, 表面看起来凶手是王娡,但实际最大受益人是汉武帝刘彻。

具体原因如下:

1、帝王心智,暗留一手

众所周dao知,汉景帝是一代有为之君,可是其寿命不长,加上废长立幼。不得不为武帝上位,设定顾命大臣。于是能力卓著的表亲窦婴,成为首选。可是这也意味着窦婴,将成为权臣,也存在压制武帝的可能。一旦窦婴野心膨胀,武帝不济。那么.......!

所以汉景帝必须留有相应反制措施,于是一道遗诏留下,明面上为让窦婴可以解决武帝,膨胀失控的母族外戚,实则是帮助武帝驱虎吞狼,让窦、王两家外戚相互撕咬。而后武帝从中得利。将对战中相互伤害,致残的两家,服从自己的绝对权威。

2、顺坡下驴,武帝得利

所以,王、窦两家豪强外戚,相互权利争斗时,王家借着和武帝"娘亲舅大“的关系,将窦婴逼入绝境。而窦婴也不得不拿出,最高授权的,在王氏外戚弄权,威胁武帝时,可以由其除掉王太后势力的遗诏。但是却也是让窦婴,权力膨胀的命令,对于武帝来说,是要杀掉自己的母亲和舅舅,是一份可以命令自己的权威命令。

但是封建帝王,绝对权力。是绝对不复从他人命令的,所以窦婴出示遗诏,意味着武帝必须容忍,他比自己高一头,听命于窦婴。于是王、窦相争,你死我活。武帝就顺坡下驴,利用绝对王权,先杀窦婴,后控王家。一下除掉两个权臣外戚集团,对自己权力的掣肘。

3、帝王权谋,一石二鸟

所窦婴遗诏,实则是景帝留给武帝的,一个可以引发自动杀戮权贵外戚的一石二鸟的工具。更是汉景帝君主集权下帝王权谋。这个机会就是:以牺牲“旧贵派”为代价,把“新贵派”架到火上烤,借此拉拢“骑墙派”,以朝局压力瓦解“新贵派”的权势。

“旧贵派”本不在汉武帝的朝政框架内,所以牺牲他们,对汉武帝来说毫无损伤。当接到窦婴让人转交的遗诏时,汉武帝第一时间查看并毁了备份,也只有他可以做到毁了备份也无人察觉。这带来结果就是所有人把矛头直指王太后和田蚡,汉武帝装作很痛心地处死了窦婴,而这笔债,却记在了“新贵派”头上。汉武帝对窦婴处置越狠,“新贵派”的血债越深!所以,窦婴必死!史学家说汉武帝无情,其实,他只是汉武帝必须牺牲掉的棋子!

灌夫灭族,窦婴被杀。于是,朝中所有舆论都倒向“旧贵派”,汉武帝借着这股反弹力,迅速跟王太后、田蚡摊牌,以宽恕田蚡换回对朝政权利的控制。

汉武帝这一连窜的行动,杀伐果断,步步为营,没给任何一派喘息之机。“旧贵派”肯定不可能重新东山再起;田蚡也因此受到了惊吓而病倒,隔年“惊惧而死”,“新贵派”也垮了。受惊吓的还有“骑墙派”,他们看到了汉武帝的惊人的政治天赋,也看到了他冷酷与决绝,在这样一位皇帝面前,谁敢“骑墙”?于是,全部倒向汉武帝的怀抱。

这就是一份遗诏引发的朝局地震,汉武帝运用他的智慧和冷酷,一举剪除了挡在他面前的派系势力。从此,大汉天下,刘彻就是唯一的发令者,所有臣民,都只能跪在他的脚下,唯他是命!

展开全部

汉武帝时期的窦婴献遗诏案中,原外戚丞相窦婴被以擅改遗诏的大逆之罪被斩首灭门,此案真正男子汉凶手是获利最大的另→外戚家族,即汉武帝的生母太后王娡与其弟丞相王蚡,获利最大。而前丞相窦婴则不幸败于权力斗争之中,惨死九泉,成为权力斗争中又一牺牲品。

(0)

相关推荐

  •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一)少年天子的“左膀右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对于历史,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往往来源于影视作品.策马疆场的将军,洒脱不羁的侠士,阴郁诡谲的太监--但是却往往很少能找到一个统一刻板的印象去形容宰相.从二世而亡的秦朝到明太祖废除宰相 ...

  • 汉武帝刘彻 :我就爱和皇家斗

    如果把中国几千年的皇帝聚在一次,看作是一个班级,那么绝大多数的皇帝都属于那种虽然上课溜号,偶尔睡觉,但还算老老实实.虽然给不出惊才艳艳的考卷,至少连蒙带唬也能弄个七八十分,勉强及格. 但总有几个同学, ...

  • 窦太后活着的时候,汉武帝为什么怕她?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在制定祖训时,往往都加上后宫不得干政这一条.在后宫干政方面,宋朝和汉朝受到的荼毒最深. 汉朝外戚专政一度到达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汉武帝雄才伟略,在他奶奶窦太后活着的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 ...

  • 汉武帝为何与祖母窦太后明争暗斗?只因汉初的这股势力令人胆寒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让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力量加以控制.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提出了削藩的策略,被汉景帝采纳. 公元前154年,当朝廷下令削夺诸侯王的一些封地时,吴王刘濞 ...

  • 窦婴向汉武帝出示的景帝遗诏,怎么会变成伪诏

    窦婴向汉武帝出示的景帝遗诏,怎么会变成伪诏?谁才是幕后真凶? 元光四年,灌夫在田蚡婚宴上使酒骂座,被田蚡投进监狱准备处死.窦婴为了解救灌夫向汉武帝申辩,汉武帝怕得罪王太后,搞了个"廷议&qu ...

  • 田蚡与窦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而权力斗争便宜了谁

    田蚡与窦婴的互相斗争最终便宜了谁呢?答案和你想的一样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汉景帝时期,一直到窦太后去世的汉武帝初期,要说在朝堂上最得势的莫过于外戚窦氏了,不过随着 ...

  • 案中案!林家的门密码啥时换的?小贞母子为...

    案中案! 林家的门密码啥时换的?小贞母子为什么不知道? 报警器为什么也坏了? 黑板上的字绝对不是孩子写的. 事发当天17楼的水伐是水弄坏的? 家里的门窗是谁做了手脚? 三假消防员为什么来无影去无踪? ...

  • 揭密汉武帝时刺杀大将军案:李敢为何刺杀卫青?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两位悲情人物随着这首滕王阁序让无数仁黯然神伤,而李广的儿子因为李广去刺杀卫青,这不得不让人千古哀叹,汉武帝时期的三大名将在这一些列的纠葛中,归于尘埃.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 ...

  • 以案说法:危险驾驶案中被害人放弃伤情鉴定时应如何处理(2016)|法客帝国

    危险驾驶案中被害人放弃伤情鉴定时应该如何处理 版权声明&法客帝国按 作者|周湘茂[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来源|作者赐稿并授权法客帝国刊发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延伸阅读: 点击→ 单 ...

  • 刘渡舟时方医案集锦荆防败毒散案

    例1:王某,女,68岁.1994年12月3日初诊 患慢性肾炎两年,常因感冒.劳累而发水肿,腰痛反复发作,多方治疗,迁延不愈.近半月来水肿加剧,以下肢为甚,小便不利.腰部酸冷.纳呆.腹胀,时有咽痒.咳嗽 ...

  • 案例|小小“垃圾桶” 挖出“案中案”

    作者:吴余华 来源:瑞安市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R市政府及各镇街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对环境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大,而效果却不尽人意,环境卫生问题已成为 ...

  • 如何判断主力是否建仓入场,常用哪些方法? 庄家建仓的5种走势特点 庄家建仓时,股票的走势图中会显示出...

    庄家建仓的5种走势特点 庄家建仓时,股票的走势图中会显示出一定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投资者可以洞察庄家建仓的动向,跟随庄家一起买入股票. 1.分时盘口的特点 庄家建仓时,并不会暴露自己的操盘动向,因此在 ...

  • 指导性案例:假冒注册商标案中被告辩解刷单如何认定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87号 郭明升.郭明锋.孙淑标假冒注册商标案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17年3月6日发布) 关键词 刑事/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数额/网络销售/刷信誉 裁判要点 假 ...

  • 明朝案中案:一段奸情,牵出两桩命案

    文/林岩 <皇明诸司公案>记载:明朝时期,广元县(今属四川广元市)有个叫岳充的人,为人贪婪,残暴无义,以屠宰为业. 有一天夜里,昭化县(四川广元)有个贩卖猪肉的贩子史符,赶着十几头猪来到岳 ...

  • 小小“垃圾桶” 挖出“案中案”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R市政府及各镇街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对环境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大,而效果却不尽人意,环境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市政府领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