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纪事:归葬阳抱山的廉石主陆绩
归葬阳抱山的廉石主
陆绩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郡(今苏州)人。三国时学者,博学多识,大名士庞统、虞翻等人,与他是莫逆之交。当时有“南橘北梨”佳话,说的是江南的陆绩怀橘、北地的孔融让梨故事。原来陆绩6岁时,父亲带他到袁术家赴宴,桌上有一盘橘子,他拣了3只最好的揣在了怀里,袁术语带讥诮地问道:“陆郎作客而怀橘乎?”陆绩从容答道:“橘甘,欲怀而遗母。”袁术于是赞道:“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元代郭居敬编写《二十四孝》,将“陆绩怀橘”编了进去。不过,人们记住陆绩,主要因为一块石头。
陆绩“怀橘遗亲”
01
陆绩与廉石
今广西梧州、桂林一带,三国时名“郁林”,属东吴版图。陆绩被吴大帝孙权委任为郁林太守,跑到几千里外做了几年官。
当时的郁林,穷乡僻壤,吴大帝让他去治理郁林,陆绩便尽自己最大的力把这块地方管好,上上下下对他评价很高,获得了“为政清廉,两袖清风”的赞誉。
陆绩任满返回故里,赴任时他走的是陆路,回程他想改走水路。但是,那时从郁林到苏州,内河不通,须绕海道。虽是贴近海岸线行船,船也得很大,否则抵御不了风浪。陆绩为官一任,十分清廉,积下来的钱买不起一艘大船,最后购买了一条普普通通的木船,他怕船身的份量无法压住海浪,便相中了海边一块大石,请人把这块大石抬上船,搁在舱中,船的吃水一下子低了许多,船身显得不那么轻飘飘了,陆绩一拍手,说:“行了!启程!”
靠着这块大石,镇舟而行,陆绩平安到达苏州。
《吴郡图经续记》中关于“郁林石”记载
02
廉石与苏州
船给陆绩卖掉了,买船的人当然不会连大石一并买去,便将大石丢弃在陆绩宅旁路边。陆宅在临顿路,这块石头在今拙政园附近趴着,一趴趴到了南宋。
南宋有个龚明之,打算撰写一部书,说说苏州各种各样有趣的事儿。有天他注意上了临顿路上这块石头,心想,车来人往一条大道上,这块石头如此碍事,却不被搬走,其中必有缘故。龚明之问出了此石的来历。原来陆绩和这块石头的故事,一代代传了下来,从未湮没。当年陆绩以石镇舟的事迹,被陆宅的左邻右舍听说后,他们都很钦佩,说这叫做“石以人重,人以石清”,陆绩的清廉之名让人从这块石头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陆绩的事迹从东吴传到了南宋。龚明之听了感动得不得了,赶紧采录进了他的《中吴纪闻》,并给这块无名大石起了个名字:“郁林石”。
明代弘治年间,巡按御史樊祉读杂书,读到了关于郁林石的记载,觉得它对于官场很有教育意义,便特地跑到娄门去寻找这块大石,当他看到郁林石一大半埋在了泥土下,心想任其下去,过不多久就会完全被埋掉,谁也不知道它了,不禁大叫:“可惜!可惜!”立即命人把郁林石从泥土中起出,移至察院门外(今察院场),还特地替它盖了座亭子,为它遮风挡雨。樊祉给郁林石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做“廉石”。这个名字才确切地显示了此石的价值,深刻地揭示了此石的内涵。做了这一切,樊祉意犹未尽,又请状元吴宽写了篇《廉石记》,镌于石上,待存万世。
到了清代,知府陈鹏年认为要当官的清廉,最好是从官的后补梯队抓起,府学里的学员便是这样的梯队,所以,他又将廉石移至府学内,让读书人时时入目,砥砺修养。现在,“廉石”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
03
陆绩与阳山
陆绩辞归家乡不久,就英年早逝,年仅32岁。岳岱《阳山志》:“陆绩墓,在阳抱山。元季,昆山朱氏卜葬此山,梦朱衣人谓曰:'吾陆绩也,墓,吾墓也,君能让之,尔后有兴。’于是土中得旧槨,避而葬焉。由是世为吴中缙绅之族,代不乏人,至今盛科目者皆称之。” 阳抱山,就是今天阳山西侧的宝山,阳抱山是被太阳环抱的山,有不少名人归葬于此。
陆绩墓确定在阳抱山还与一则传说有关。元代初年,昆山朱氏家族为家人施氏在阳抱山卜葬地,施氏梦见陆绩让他们换地而葬,后果然在地下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郁林太守陆公绩之墓”,朱氏家族马上重新在阳抱山寻找其它合适葬地。其后朱家生下了著名的大儒朱德润,生而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工画山水人物,能诗,善书,还与倪瓒共同堆叠狮子林假山,朱氏家族人才辈出,成为吴中的名门望族。托梦之说虽为荒诞,但因挖出了陆绩墓石,也确定了陆绩的归葬之地。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讲他亲自探访:“西行阳抱山,访柏庐先生墓。……又有元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朱公德润墓,吴荫培题碣。德润,即与倪云林叠成狮子林假山者也。此墓颖芝先生告余曰:'旁为吴陆绩墓。’然朱墓建碑而陆墓尚付阙如,其犹有疑义耶?”可见与陆绩一样,朱氏家族均葬于阳抱山。
作者:卢群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