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杂病录24 | “老慢支”遇上老中医,7剂药就搞定

上期医案

刘某,男,82岁,10月12日诊。

患者原患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10余年,半月前因为感寒,咳喘复发,在外院治疗2周无效,故前来就诊。

就诊时症见:咳嗽气喘痰鸣,动则尤甚,呼多吸少,身倦怕冷,咯吐稀痰量多色白,面色青白,口唇紫绀,夜尿频多色白,舌淡暗,脉沉弱无力。

查体:桶状胸,叩诊反响增强;听诊心音遥远,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双肺底有湿罗音。

诊断: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病);

证型:上实下虚,肾不纳气,兼阳虚感寒;

治则:温阳解表,纳气定喘;

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赭镇气汤加减。

用药:

炙麻黄9g,附子20g,细辛10g,

(麻黄附子细辛汤)

党参15g,赭石粉30g,生芡实20g,

炒苏子15g,龙骨30g、牡蛎30g,

山药20g,山萸肉15g,白芍15g,

(参赭镇气汤)

白果仁20g,炙款冬花15g,炒补骨脂15g,

干姜15g,五味子10g,核桃仁4个(打),

炒葶苈子20g,紫石英(先煎)15g,蛤蚧(冲服)6g,水煎服。

前后两诊,用药7剂,咳止喘平,患者要求巩固治疗,用李可老中医培元固本散加味,此后两年未再复发。(此案选自余泽运医案)

🔺李可老中医

固本培元散是李可老中医的经验方,由鹿茸、人参、紫河车、三七、琥珀、五灵脂组成,加减运用于治疗各种虚损不复的大虚症、后天缺乏、衰老退步、免疫缺陷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医林汇解

患者以前有慢阻肺病史,因感寒导致咳喘急性发作,治疗应采用温阳解表、纳气定喘的方法,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赭镇气汤加减。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来治疗既有阳虚(本),又有外感风寒(标)的疾病,临床以恶寒重,无汗蜷卧,脉不浮反沉为主症(感受外寒,多为浮脉),使用较为合拍。

但本案患者又表现出“动则尤甚,呼多吸少,咯吐稀痰量多色白,面色青白,口唇紫绀,夜尿频多色白,舌淡暗,脉沉弱无力”的症状。

应考虑合并有肺肾气虚,肾不纳气的症状,导致喘逆迫促,并有将脱之势,所以合用参赭镇气汤以补气敛肺,降气平喘。

🔺中药·代赭石,入汤剂9~30g,宜久煎

提示:

1、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与哮喘都是西医的说法,并且两者有所不同,需要加以区分;

2、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对应的中医病名,以主症的不同,应该辨病为咳嗽、哮病或喘证等,平时要多加注意。(戳链接,看哮病与喘证区别→ )

本期医案

患者,女,54岁,2014年7月2日初诊。

患者近半年来彻夜不眠,入睡困难,睡时多梦,曾口服安眠药帮助睡眠;平时容易心烦发脾气,心情不畅时容易出现阵发性左侧头顶部疼痛,痛及左耳,痛时伴有局部灼热感。

就诊时症见:心悸健忘,头晕昏沉,胸闷脘痞,口苦,口中黏腻感,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略厚腻,脉弦数。

既往史:以往有“偏头痛”病史。

诊断:██

证型:██

治则:██

方剂:██

处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