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题组层级快练(十二)
一、选择题
(2018·滨州二模)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完成1、2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玄武岩 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花岗岩 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 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沉积岩 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据此选C项。第2题,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这里没有海域,B项错误;贵州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作用不强,C项错误;这里纬度低,海拔也不是很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项错误,选A项。
(2018·上饶二模)2016年7月3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体安装完成。该望远镜口径达500米,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射电望远镜依靠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来工作。大窝凼洼地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广人稀,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浅海。读射电望远镜景观图,完成3、4题。
3.大窝凼从浅海到洼地的过程( )
A.沉积—抬升—溶蚀—塌陷
B.断裂—侵蚀—抬升—蒸发
C.抬升—断裂—侵蚀—渗漏
D.抬升—风化—侵蚀—搬运
4.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洼地的原因( )
①洼地地形,工程量小
②地势高,降水少
③喀斯特地貌,雨水易下渗
④地广人稀,人为干扰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下形成的海相沉积岩层,该地古时是一片海,从浅海到洼地的过程中,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层。后来地壳抬升,形成云贵高原,地势变高,受外力作用,溶蚀形成溶洞。最后溶洞上层塌陷,形成天坑,即大窝凼地貌,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第4题,大窝凼是洼地,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洼地的原因是利用洼地地形,工程量小,①正确。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②错误。喀斯特地貌,雨水易下渗,地表积水少,③正确。区域经济落后,地广人稀,对电子信号的人为干扰少,④正确。
(2017·临沂一模)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岩溶通道形成的地质环境主要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寒冷湿润
6.该区域除图示岩石外,一定条件下,可能还形成有( )
①大理岩 ②板岩 ③石英岩 ④片麻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岩溶通道主要形成于石灰岩中,即石灰岩被溶蚀形成,一般多形成于温暖湿润亚热带气候区。第6题,图中主要有两类岩石:石灰岩和砂岩,在一定高温高压条件下,石灰岩变质会变成大理岩,砂岩会变质变成石英岩。
(2018·襄阳模拟)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能够表示灵璧石岩石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8.图中过程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7.C 8.C
解析 第7题,灵璧石属于变质岩,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a为喷出岩,b为侵入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第8题,变质作用指的是形成变质岩的过程,由图中可以看出c为变质岩,则③为变质作用。
(2018·潍坊一模)宜兰县位于台湾地区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称为“宜兰浊水溪”。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图1示意台湾地区局部地区地形和兰阳平原的位置,图2示意宜兰县风频。据此完成9~11题。
9.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其沙源及沙丘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
B.河流带来泥沙,海浪顶托沉积
C.海浪带来泥沙,洋流搬运堆积
D.盛行风吹来泥沙,风力堆积
10.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 )
A.东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小
B.东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大
C.西侧坡度小,颗粒物粒度大
D.西侧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小
11.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对兰阳平原的主要影响是( )
A.尘沙飞扬,沙暴盛行
B.阻挡海风,降水减少
C.排水不畅,多沼泽分布
D.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土壤盐碱化
答案 9.A 10.D 11.C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兰阳平原是兰阳溪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入海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沙滩分布范围广。当地盛行风向是东风,是向岸风,风将沙滩上的沙吹动,在沿海地带形成连绵沙丘。主要成因是河流带来泥沙,风力堆积,A项正确。第10题,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沙丘东侧是迎风坡,坡度小,西侧是背风坡,坡度大,B、C两项错误。迎风坡搬运物受阻颗粒大的先沉积且颗粒小的易被风吹走,留下的颗粒物粒度大,A项错误。西侧是背风坡,坡度大,颗粒物粒度小,D项正确。第11题,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的连绵沙丘对兰阳平原的主要影响是阻挡径流入海,排水不畅,多沼泽分布,C项正确。区域位于湿润区,降水较多,尘沙、沙暴天气少,A项错误。海拔低,阻挡海风作用不大,降水不会减少,B项错误。降水多,不会出现土壤盐碱化,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为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的大西洋海岸最大的沙丘——琵拉大沙丘,沙丘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乙图为非洲西海岸塞内加尔河入海口处的沙洲,近年来该沙洲不断向南伸展。
材料二 下图为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景观图。
(1)据图描述甲图沙丘的形成过程,并比较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乙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水落潮时,露出大面积沙滩,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遇到森林阻挡,堆积而成。
沙丘的西侧为西风的迎风坡,坡度缓;东侧受森林的阻挡,为背风坡,坡度陡。
(2)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受自北向南的加那利寒流影响,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甲图中沙丘位于法国西部,且不断向内陆推进,可以判断与西风有关,联系移动沙丘中迎风坡一侧坡度缓,背风坡一侧坡度陡,即可进行判断。第(2)题,注意考查的角度“向南”和洋流有关,“延伸”和泥沙不断沉积有关。第(3)题,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有关。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射电望远镜选址对无线电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我国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口径500米,选址在贵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大窝凼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
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解析 第(1)题,海底沉积的石灰岩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被流水溶蚀塌陷,而形成天坑。喀斯特地貌对自然环境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对水文、对土壤、对地形地势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地形分析工程量小,从地貌分析不易积水,对设备腐蚀较少,从人烟稀少等分析无线电环境好。第(3)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可以分析其形成过程。
(2018·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 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14、15题。
14.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
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
答案 14.C 15.D
解析 第14题,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第15题,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 400万年,故D项正确。
中学生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