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喝出你家白茶日晒的时间!!!

《1》

岁月静好的午后,我们在吃石榴。

幸福地从快递站抬回来一只硕大的箱子。

来自新疆的巨大石榴就躺在里面。

是茶友寄来的,对我们的爱。

每每这个时候,拆快递便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快乐地去找刀,快乐地去割开透明胶,快乐地掀开箱盖,快乐地刨开杂物,快乐地在箱子里寻宝。

当那个硕大的,比我的拳头大两倍的红石榴,从箱子里被捧出来的瞬间,周围响起了惊叹声。

天呀,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个头的石榴。

把小茶杯放在石榴底下摆着,一衬,这杯子怎么这么娇小。

拿过盖碗来,再衬,在硕大的石榴底下,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成了一个小娃娃。

望着那大体积的红石榴,我在一边感慨它的巨大。

而李麻花死盯着它,喃喃自语,表皮这么红,里面肯定更红。

哇,你有透视眼吗?都没剖开就能断定里面是什么颜色?我调侃她。

阿萝在一边解围,这有什么?红石榴皮红籽肯定也红,这是规律。你们不知道,还有茶友喝了一口茶汤,就能推断这茶日光萎凋的时长呢!

呃,从茶汤里能喝出茶叶的萎凋时间?这个更牛。

村姑陈竖起了大拇指。

《2》

然而,当我把这个新发现告诉S师傅的时候,他笑了。

他说,这又是哪个『砖家』讲的?

笑过之后,他解释道,要讲一款白茶是日光萎凋还是室内萎凋,喝汤是能喝得出来的。

但是,要讲能喝出来一个茶萎凋了几个小时,那不可能的。反正我是喝不出来的。茶季的时候,天天天气都不一样,多一个小时少一个小时,哪里能喝得出来当中的差别?

确实是这样。

就像炒菜。

如果有人说,吃一口菜就能猜出放了几勺盐,那真心是在是虾扯。

每家厨房里的盐勺子大小都不一样,容量都不同,哪里能准确猜出来是几勺呢?

除非在人家厨房里装了监控。

否则,肯定是猜不准的。

回到白茶的萎凋时间,道理是一样的。

做茶的时候,也许今天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大,日光萎凋少了一两个小时;到了明天,天气转为阴天,温度下降,空气干燥,日光萎凋多了一两个小时......

这些情况都是有的。

甚至于,今天早晨采下来的茶青,中午开始萎凋,而下午采的茶青,傍晚开始萎凋——不同批次的茶青,就算日期是同一天的,萎凋时长也不一样,早晚差了半天的光景,又如何能通过喝汤,来判断出它究竟萎凋了几个小时呢?

这太魔幻了。

至少做了快十年白茶的S师傅是不会这项技能的。

而江湖上那些自称做了二十年三十年白茶的老油条们,他们什么不会呀,地下全知天上半懂,只可惜,一查他们茶厂的注册时间,全露了马脚。

2017年的注册日期,妥妥曝光了老底。

《3》

日晒的时间长度,是能喝得出来的吗?

当然不能。

日晒的时间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当然不是。

这里提到的日晒,专业名词是“日光萎凋”。

白茶的工艺有萎凋和烘干两道,而萎凋,是白茶加工的技术难点。

它的精髓是:看茶做茶,看青做茶,看天做茶。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它们三者的萎凋时长和烘干时长都是不一样的。

以白毫银针为例,芽头内层足足能分出5-7层的高山银针,做茶难度是最高的,要想做到逐层干透,萎凋时长肯定不能和有芽有叶有梗的白牡丹、寿眉同日而语。

同时,每年茶季的气候不同,有的年份三晴两雨,有的年份晴多雨少,有的年份雨多晴少,这些变化,都会影响茶树嫰梢的长势。

故而,每年的茶青,在制茶细节上,比如萎凋时长等等,就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得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初春时节(三月中下旬),在萎凋白毫银针的阶段,山上即便到了中午,阳光仍旧是柔柔的,和风送暖,云开雾散。

日光萎凋白茶时,便尽可以恣意一点。

要是到了春尾近夏的时节(四月底),在做暮春寿眉时,气温升高日照变强,正午的阳光已经极热烈,极灼人了。

此时,白茶的日光萎凋,便要及时改变策略才行,在阳光强烈时收进来,在阳光温和时再拿出去。

可见,萎凋白茶时,温度、空气湿度、日照强、风力大小等等自然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萎凋时长的变化。

所以,若有茶友认为白茶的萎凋时长,跟跑马拉松全程那样,有着相对固定的数字,那显然极为外行了。

这种板上钉钉、一口咬死、没有变通的做茶数字,显然与看茶做茶的制茶法则是相背离的。

但凡做茶,敢拍胸脯保证,自己手里做出来的每一场茶,白茶日光萎凋88小时,岩茶焙火时长1888分钟,红茶发酵足足三天两夜的,都离实际很远,早上升到娱乐大众的范畴了。

这已经不是在做茶了,是作秀与拱趴。

《4》

普通茶友需要去了解茶叶细致的制作周期么?

没必要。

只需要了解香气、滋味,如何鉴赏便好。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在任何一个领域内做到深耕,很不容易。

如果是半路出家,另起炉灶,跨行到新行业内,那势必要付出数倍心力,才能迎头追赶上别人。

作为普通茶客,若是没有痛下决心,立志成为制茶大师,那么,大可不必细致地了解一款茶的制作全过程。

因为完全没有必要。

再说了,做茶这件事,也不是通过简单看书、看视频,就能将技巧了然于心。

需要亲自上手操作,在老师傅的带领下,手把手进行学习,才能将基础的制茶流程摸熟。

至于下一步,谈到做出一款众人交口称赞的一流好茶,离不开两点。

一是花心思钻研,精益求精。二是个人的领悟力。

简单言之,学做茶可不是一件简单好玩的事,是很费劲的。

作为普通茶客,若是只想舒心喝几泡茶,享受好茶带来的美妙风味体验,那学学品茶便可。

先学会分辨白茶正常香气、滋味。

那些带梅子味、巧克力味、渥堆味的;那些喝起来滋味薄,苦涩强烈,完全不耐泡的;那喝茶后满嘴粘腻,涩麻锁喉,没有回甘和生津的,统统不要买!

这对新茶友入门来说,已是很大的进步。

至于专业的做茶内容,还是交由专人去操心负责为好。

否则,听了一两耳朵制茶做茶的皮毛,便出去炫耀,也只落得个笑谈罢了。

《5》

做茶,是一门学问。

是一门高深的,大学问。

非积数十年的经验与深耕,不可得。

不是江湖上几位茶客所侃的几句表面文章,可以窥得的。

我等茶人,还是认真习茶喝茶为妙。

制茶就交给S师傅、方大师这些前辈高人吧。

风花雪月,喝茶赏花,才是我们的主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1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

第34篇: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写在春茶笔记结尾)

第33篇:李麻花在茶园摔了一跤

第32篇:许久未去的茶厂,它如今是哪番模样?

第31篇:今年的春寿眉,竟然来得这样早

第30篇:有些白茶,看上去是白牡丹,其实是寿眉

第29篇:春光明媚,采摘清明白牡丹啦.....

第28篇:今天采到清明白牡丹了吗?

第27篇:试新白茶,是春茶季的日常

第26篇: 银针增产牡丹减产,茶山怪状有多少

第25篇:预订春茶退订之殇

第24篇:今年的第一场雷雨,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第23篇:茶山上的蛇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第22篇:那些宣传自己收青做茶的茶商,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21篇:白牡丹的盛宴来临

第20篇:寻访一个古老的村落

第19篇:如何区分牡丹王、一级牡丹、二级牡丹、三级牡丹

第18篇:阳光灿烂的一天,抛荒白茶迎来了采摘旺季

第17篇:那些不应该属于白茶的利益之争

第16篇:太姥山的雾与露

第15篇:白毫银针的特级和一级,是按采摘时间区分的吗?

第14篇:大家盼望的倒春寒,终于来了

第13篇:春雨惊春清谷天,六个字写尽春白茶的一生

第12篇:春茶季,从四个方面,教你识破抽针的白毫银针!

第11篇:从树形树貌,深度辨析荒野白茶树与抛荒白茶树之异同

第10篇:菜茶为什么不能做银针?

第9篇:寂寞空庭春欲晚,方大师今年不开门

第8篇:阳光灿烂的日子,适合采白毫银针

第7篇:今年茶季特别冷,没带取暖器不敢上茶山

第6篇:福鼎日渐兴起的广告牌文化

第5篇:见见茶山上久违的朋友们

第4篇:春茶季的主角究竟是谁?

第3篇:那些在茶农家里玩游戏到天黑的寻茶掌柜们

第2篇:抛荒白茶的采摘盛宴

第1篇:春茶开采,太姥山送给女神节最好的礼物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