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学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在 3 月 26 日上线的皮肤组织病理学体系化课程中,孙建方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学习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小衡分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郑强老师的学习笔记,希望下次你也能和我们一起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理科 郑强

第一讲

学习皮肤组织病理学的意义及方法

皮肤病理的主要作用

1

建立诊断及鉴别诊断

2

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感染性疾病、血管炎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3

指导临床治疗

4

判断疗效及预后

一、建立诊断及鉴别诊断 

1. 病理可明确诊断的病变

例1:镜下:黑色素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具异型性,表皮内及真皮层浸润性生长;结合临床表现:符合恶性黑色素瘤。

例2:临床:病史长,足底单发界清红色结节;

镜下:和表皮相连,细胞温和一致,可见细胞间桥,腔隙分化,诊断为汗孔瘤。

例3:临床:面部棕色囊性肿块;

镜下:真皮内,囊壁内衬柱状上皮,腔面顶浆分泌,腔内粉染液体,诊断为大汗腺汗囊瘤。

例4:临床:儿童全身多发色素减退性斑疹,

镜下: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表皮及真皮浅层,见亲表皮现象及 Pautrier微脓肿,符合蕈样霉菌病(MF),进一步IHC标记证实诊断。

2. 病理基本可明确诊断的病变

例1:临床:老年人四肢躯干紧张性水疱;

镜下: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水疱液内亦有嗜酸粒细胞,考虑类天疱疮,需进一步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明确。

3. 病理基本可明确诊断,但具体分型需密切结合临床

例1:镜下:真皮内组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见多核巨细胞,符合黄色瘤样改变;

临床: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如发疹性,腱黄瘤,结节性,睑黄瘤,扁平黄瘤,播散性黄色瘤等,组织学表现类似。家族性高脂血症也可导致黄色瘤。

4. 病理组织学特征不特异,具体病种需密切结合临床

例1:镜下均为慢性皮炎样改变,但临床表现不一,如脂溢性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淤积性皮炎、银屑病等;

例2:镜下为亚急性皮炎改变,但临床为匐行性环形红斑,多合并内脏(如消化道)恶性肿瘤(副肿瘤综合征)。

二、探讨病因及发病机制

例1:梭形细胞血管源性恶性肿瘤→HHV8阳性→符合卡波西肉瘤

例2:足菌肿→镜下硫磺颗粒→提示特定病原体感染

例3:表皮内水疱→免疫荧光DIF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提示为免疫相关

例4:真皮内血管炎、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Ig、补体沉积→提示为免疫相关

例5:镜下为多型性T细胞表型肿瘤浸润; 临床为青少年多发皮损,反复迁延→诊断为淋巴瘤样丘疹病→本病惰性,治疗不需过于积极,可以激素、干扰素治疗。

例6:镜下表现类似,但临床为单发溃疡型皮损→应诊断为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二者镜下鉴别困难→临床上较惰性,处理不需过于积极。

三、判断预后及疗效

例1:色素痣激光治疗后,镜下见残余痣细胞,可复发

四、学习皮肤病理注意事项

树立辩证唯物论思想,强调联系、动态、全面看问题,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致病、影响疾病的因素有病因的强弱、长短、作用方式等。因此,同一疾病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要有辩证思想认识疾病。

1. 不同期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例1: 蕈样霉菌病斑片期,难以诊断→斑块期,镜下典型,易诊断→肿瘤期,广泛浸润,需和其他皮肤T细胞淋巴瘤鉴别。

例2:老年人面部角化棘皮瘤,具自愈性,从经典期至消退期,病理表现变化极大,应注意识别。

2.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可以有不同的临床及病理改变

例1:青春期前皮脂腺痣,皮脂腺不明显,见基底样细胞巢,可发育为皮脂腺;

青春期后为经典皮脂腺痣,镜下可见大量皮脂腺。

3. 强调病理改变要密切结合临床

例1:镜下均表现为基底层黑色素消失的病变,临床可为白癜风、白化病、斑驳病等;

例2:镜下形态呈角化性基底细胞癌样,若临床为青少年面部多发结节,则应诊断为毛发上皮瘤,若为老年人面部隆起结节,则应首先考虑基底细胞癌。

4. 病理改变要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例1:临床为多发化脓性肉芽肿结节→镜下血管增生显著 →银染示巴尔通体阳性→符合杆菌性血管瘤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

例2:全身多发斑块皮损→镜下为大量泡沫细胞→抗酸染色阳性→符合麻风

例3:足部肉芽肿性病变→镜下见大量棕色厚壁分隔孢子(硬核样小体)→着色芽生菌病

五、皮肤病理局限性

  • 疾病本身缺乏特异性组织改变

  • 疾病的不同阶段缺乏特异性改变

  • 同一疾病的不同皮损缺乏特异改变

  • 没有取到病变部位

  • 低质量的制片染色技术影响结果判断

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笔记可以很好的帮助记忆。欢迎向小衡(service@histomed.com)晒出你的学习笔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过程~

点击图片,进入课程

了解更多衡道病理资讯,欢迎访问官网:https://www.histomed.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