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瑁传》:善待寒士有如友,字字带理劝吴主!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47 篇文章

今天来讲 陆瑁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陆瑁,字子璋,今江苏苏州人,陆逊的弟弟。

陆瑁年少的时候跟襄子一样,很喜欢学习,信守情义,当时的陈国人陈融、陈留人濮阳逸、沛郡人蒋纂、广陵人袁迪等,都是出身贫寒而心有大志之人,但陆瑁不嫌弃他们的出身,与他们相处地很好,经常聚在一起,陆瑁也非常大方,常分出自己珍美的物品与他们共同享受。

有一个人叫徐原,与陆瑁素不相识,但听说了他的事迹后,临死前竟然留下遗言,将自己幼小的孩子托付给他,陆瑁也毫不推脱,他给徐原修建坟墓,收养教育徐原的儿子。

陆瑁的叔父陆绩去世地很早,也留下了两男一女,年龄很小,陆瑁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抚养,到了长大之后才分开,州郡钦佩陆瑁的行为,举荐他,但他没去上任就职。

当时的尚书暨艳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在评论的时候,特别喜欢揭人家的短处,比如将别人不体面的过失公布出来,以显示自己是一个严于谴责的人。

陆瑁对此种做法不认同,便写信给暨艳,说:圣人嘉奖善良同情愚昧,一般都会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而忘记别人的不足之处,这才是良好的教化。而今帝王基业刚刚建立,将要一统天下,这是当年汉高祖刘邦需要人才的时代啊,总之,您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啊!

暨艳在看到陆瑁的信后,扔到了一边,没有采纳,最终被孙权逼得自杀。

232年,朝廷征召陆瑁,任他为议郎,选曹尚书。有一次,孙权因为公孙渊戏弄自己的事儿愤怒不已,准备亲自带兵去揍他,陆瑁因此上书说:我听说古代圣贤的君主驾驭遥远的外族,只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已,并不打算长期占有这些地方。今日的公孙渊只是一个东夷小丑罢了,距离那么远,虽然长了一副人的皮囊,但与禽兽没什么区别。您之前赏赐他礼物,并不是为了要嘉奖他的德行道义,只是想诱导摆弄他们,以便谋取他们的马匹罢了。而今公孙渊奸诈,使得陛下您生气,想要远征,我们大家都心中不安。

孙权翻开了下一页,上面写道:为什么呢?因为北方的曹魏与我们接壤,如果找到了一点可乘之机,肯定不会放过,最重要的是,公孙渊太远了,如果真的要揍他,在没有导弹飞机的今天,得不偿失呀!

孙权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将陆瑁的书信放在一边,没有采纳。

随后,孙权收到了陆瑁的第二封书信,上面写道:战争,本来是人用来诛讨暴乱、威慑四夷的,然而这种战争都是在奸雄已被铲除,天下太平无事,君王从容地坐在朝廷之上,以闲谈的形式谈谈而已。至于中原混乱,九州交错之时,大都应该加深根基巩固本体,爱护国力珍惜费用,致力于自己国家的休养生息,以待邻国敌人的衰败,没有一个处于今天这种情况,舍近求远,以此疲惫自己军队的。从前尉佗反叛,僭称帝号,当时天下安定,百姓富庶,兵员的数额,粮食的储积,可以说很多了。然而汉文帝还是考虑到征伐边远之地不容易,虽说也大兴军旅,但只是告喻尉佗而已。如今凶顽敌人尚未歼灭,边境不断传递警报,即使是蚩尤、鬼方那样的叛乱,也得根据情况缓急而区别对待,不宜以公孙渊作为首要问题。希望陛下抑制威怒运用良计,暂且稳定六军,潜心深思长远规划,以利日后的谋划图取,这样天下则安矣。陛下,还望三思啊,权衡利弊啊,分清缓急啊。

这一次,孙权看完之后,大为赞赏,再加上其他人,比如陆逊也在劝诫孙权,最后,孙权打消了念头,没有出兵。

239年,陆瑁死了,突然感觉这段好突兀,哈哈~

END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及【西方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