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范姓

LOGO

fanxing

姓氏文化探源

姓氏释义

范读作fàn,是形声字,艹(艸)为形,氾(fán)为声。范本指一种草(见《说文》),现多用作姓氏。范是范的繁体,车为形,笵(fàn)省氵为声,本指一种出行时的祭祀,古代文献中多用来表示模子、法则。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祁姓,东周时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遂为士氏,称士蒍,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执政晋国。士匄生范献子士鞅,又为晋国执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为前497年赵氏发生内乱,赵鞅杀死了中行氏的姻亲邯郸赵午,也作为中行氏姻亲的范吉射帮助中行氏和邯郸赵氏一起对赵氏进行围攻,但最终被四卿打败为赵简子所驱逐,范氏才退出了晋国政坛。此时,士蒍已是子孙满天下。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便已显赫万分,自士会范武子以后,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的世家钜族之一。

源流二

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源流三

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范文。

史书记载,“林邑国民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中期(西元285年),复来贡献。晋咸康二年,范逸逝世,由其辅臣范文继位。

范文,原来是日南郡西卷县夷人首领菩跋摩的奴仆,为古安南土著夷族,原本不姓范。后来由范逸赐他名为范文,并将其故主人菩跋摩改称为范椎。

范文从小就经常随商贾往来,曾多次进入中原地区,了解晋朝社会制度,后来到林邑王范逸的属地,教范逸“上国制、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甚爱信之,使为将”,成为了林邑王范逸的重要辅佐大臣。到林邑王范逸逝世后,因无子,范文随即其位,成为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林邑王。

范文自立为王后,把原来范逸的妻妾悉数关押在楼里,愿意转而成为自己妻妾的,就放下来伺候自己,不从者就绝其食,将其活活饿死。

后来,范文率林邑国之兵攻伐周边的大小部落,如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诸国,然后将其兼并,最后拥众四、五万人。待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范文遣使通表入贡于晋帝。

至晋永和三年,东晋王朝濒临灭亡,范文率其众乘机攻陷日南县,杀太守夏侯览,并屠杀居民五、六千人,然后奔九真(今越南河内顺化以北清华又安),让国人参观所杀人尸,并以其祭天。随后,又率兵铲平了原来自己为奴时的西卷县城,占据了整个日南地区。之后书告交州刺史朱蕃(今越南河内),要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割据地区势力。

其后,中原大乱,五胡十六国战乱纷纷,谁也无暇再顾及林邑国之事,林邑国遂日渐坐大,这使范文一族逐渐强势,该支范氏族系不断繁衍壮大,成为今天越南范氏一族的主源。如当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副总理范家谦,就是范文的后裔子孙。该支范氏族人在历史上多有进入中国广西地区定居者,是今广西地区瑶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并有复归至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经汉化为汉族。

源流四

源于满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字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范佳氏,满语拼音为Fan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源流五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称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孛鲁术氏),以姓为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汉字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文化上流改为汉姓范氏,世代相传至今。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关于范姓名人,大家最熟知的莫过于范仲淹了,今天小编就带您走进范仲淹的世界。

说起“文正”二字自宋、元、明、清以来,就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就是赫赫有名的心学宗师王阳明先生,被认为是明代第一流的人物,也只被谥为“文成”,而鼎鼎大名的刘伯温的谥号也是“文成”。范仲淹被历代读书人所敬仰的楷模典范、士大夫的精神领袖。“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富弼)韩(韩琦)皆不及”、“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黄阁风裁第一清”。。。。。。如李东阳,就被时人嘲讽道,“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意思有点不够资格和范仲淹比肩。那么,范仲淹是谁呢?

范仲淹自小志向远大,长大后得知自己身世后就哭着和母亲辞别到京师求学去了。到了京师后他勤奋刻苦,昼夜不息,冬天的时候他太困就用凉水洗脸提神,有时候没有东西吃他就一直何愁充饥。对于常人无法忍受的辛苦他都不以为然,最后经过他的刻苦努力终于考中了进士,并任命为司理参军。当官后,他把自己的老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孝养,并且改回了“范”姓。范仲淹外表和蔼,内心刚正不阿,非常孝顺。母亲在世时虽然后来跟着儿子富贵了,但是一家人仍然保持勤俭的作风,如果没有客人来从来不做超过两样荤菜,他的妻儿衣食也仅够维持温饱而已。虽然他对自己很“苛刻”,却对他人乐于好施。在开设“义庄”,的时候一直无偿赡养同族中那些有困难的人,由于他博爱善施,很多贤明的人都归在了他的门下,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他的大名。

范仲淹去世之后,各地的人得知消息后无不悲痛不已,就在他去世那天,羌族有几百人就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之后斋戒了三日才不舍的离去。

传说,范仲淹童年时曾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便问:“您看我将来能否做宰相?”算命先生笑道:“小小年纪,不要太轻狂!”范仲淹借着问:“那您再看看,我能不能做医生?”算命先生很不解:“刚才做宰相,现在怎么又要做医生?”范仲淹说:“唯有宰相和医生能够救人”。算命先生赞叹道:“你有此心,真宰相也!”正是这颗济世救民的心,划出了范仲淹的人生轨迹。

范仲淹说:“人生忧多乐少,惟自适为好。”尽管是“忧多乐少”,范仲淹还是将那更多的“忧”留给了自己,而将那本不多的“乐”献给了天下。岳阳楼上的字字心血,正是范仲淹的人生实践。文章纵然能流传千古,而更令人感动的,还是其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那种朴质刚直的精神,对他人、对百姓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正是他巨大能量的源泉,是其锦绣文章流出之所在。

姓氏文化

生平惟存忠恕;胸怀广具甲兵。

上联典指北宋范纯仁,皇祐年间进士,历官襄城知县、侍御史,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河中府、和州、庆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哲宗时,官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徽宗时,官至观文殿大学士。他曾说:“我生平所学,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下联典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少年时贫困而苦学,做官后以敢言著称。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历官西溪盐官、以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宝元年间,西夏攻延州,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夏人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庆历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工于诗词散文,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诗词风格明健。

有祛病回春妙手;存先忧后乐雄心。

上联典出东晋名医范汪,字玄平,博学多通善医。下联典出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齑盐淡薄心常乐;潇洒襟期洽亦豪。

上联典出宋代侍人范周,字无外,负才不羁,安贫自乐。下联典出宋代侍人范良遂,字次卿,自号墨庄居士。放情山水,不慕荣利,长于诗歌。其兄显贵,他宁静淡泊,潇洒自豪。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的来源之范姓姓氏起源

    中国的姓氏文明起源较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的部族文化中,我们通过区分形成的早期的一部分姓氏,在这之后,随着分封以国名地名,或是皇帝封赏的官爵等形成了目前我们国家的一千多个常用姓氏.那今天的百家姓来看的是范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范氏的发展传承与寻根探源

    范 范姓是中国第五十九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和山东两省.当今范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总人口大约有485万. 范姓始祖范武子(随武子),祁姓,士氏,名会,字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因 ...

  • 姓氏文化:范姓

    范  姓 范姓始祖 范武子(随武子),祁姓,士氏,名会,字季.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因曾封于随,称随会:后转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之氏号,又称之为士会.后因故流亡于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 ...

  • 姓氏文化探源——殷姓

    姓氏文化探源 殷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富裕,富足. 2.深厚,恳切. 3.众,多. 4.盛,大. 5.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 6.姓. ...

  • 姓氏文化探源——信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函件:信件.信笺.信鸽. ...

  •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姓氏文化探源--安姓 传承姓氏文化,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安稳.安定.安全. 2.安逸.安乐. 3.安心. 4.安放.设置(后起意义). 5.疑问代词.a.什么,什么地方:b.怎么,哪里. 6 ...

  • 姓氏文化探源——姚姓

    姓氏文化探源 -- 姚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姚姓 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q ...

  • 姓氏文化探源——申姓

    姓氏文化探源 --申姓 姓氏起源 源于姜姓 出自姜姓.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

  • 姓氏文化探源——公孙姓

    姓氏文化探源 公孙姓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 ...

  •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了解更多资讯,关注上方蓝色文字哦!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6. ...

  • 姓氏文化探源——乔姓

    姓氏文化探源 乔姓 姓氏释义 (1) (会意.从夭,从高省,高亦声.夭,象人(大)行走的样子.本义:高) (2) 高耸.多用以形容树木乔,高而曲也.--<说文> 乔,繁体乔字从夭从高.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