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间完成的孙刘联军,留下了这一争端的祸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完北方后,挥军南下。八月,荆州刘表病死,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向曹操投降。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备兵败长坂坡。
曹操的南下震惊了江东。江东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派鲁肃到荆州窥探虚实。鲁肃向刘备传达了孙权想要联合抗曹的意图,这让原本心灰意冷打算投奔交州的刘备燃起了最后的希望之火。于是,刘备就派诸葛亮和鲁肃到达江东,商议孙刘联合抗曹的事情。
但是,这个仓促之间完成的孙刘联军却留下了一个争端的祸根——借荆州。
当时的江东,主要分成主降派和主战派两派。两派争论激烈,孙权难以决断。真正让孙权选择“战”的,不是诸葛亮的劝说,而是周瑜的分析。
周瑜认为,曹操不堪一击。原因有五:第一,西北的马超、韩遂总是在找机会反曹操,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必然会在后面偷袭,此为操之后患。第二,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原所长。中原的铁骑到了长江天险,就叫他寸步难行,只有站在那挨打的份。第三,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现在是严冬季节,他的战马没有草料。第四,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生疾病。最后,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便下定决心主“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天下若非有孤,老贼已成帝业。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既然孙权决定主战,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打了。孙权想要打败曹操,就“不得不”与刘备结盟;而刘备只剩下与孙权结盟这一个选项。于是仓促之间促成了孙刘联军。
可是无论再怎么仓促,联盟也不可能一拍即合。即便双方只有这一个选项,也要为谈判进行相关的利益交易。
诸葛亮来到江东后,还没有搞清楚孙权的意图,就迫切地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打曹操。先是与主降派激烈的辩论,再是对孙权积极地劝说,这就完全暴露了诸葛亮想要谈判的底牌。然而孙权,一直没有表达自己的主张,反倒获得了在谈判中敲诈对方的机会。
所以,孙权占尽了谈判的优势,他掐住诸葛亮急于联合的心理,装作很困难的意思,打算投降算了。这就意味着,在将来的利益分配上,诸葛亮就不得不作出巨大让步,以争取孙权联合刘备打曹操。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形象
那么,诸葛亮做的让步,就是——借荆州。如果打败了曹操,整个荆州都是孙权的。刘备最多只能租借荆州。
显然,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刘备似乎只能以这种方法达成联盟,但是孙权与刘备却在“借荆州”这个问题上来回拉扯了数年,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甚至导致了联盟的破裂弥合与孙刘实力的命运转折,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