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十五课《游子吟》

阿雷吟诵讲堂(高)第十五课《游子吟》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中的《游子吟》。一首伟大无私的母爱诗说到关于母爱的诗,大家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游子吟》这首诗呢?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表达母爱及渴望回馈母爱的诗句影响了多少人啊!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我们今天就走进这首影响力非凡的诗,一探究竟吧!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诗的大意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那么这首流传千古的赞扬母爱的诗是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所作呢?《游子吟》的作者是唐代的孟郊,这首诗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穷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位,结束了常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于是把老家的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发觉得亲情之可贵,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一位精思苦吟的孟诗囚孟郊,唐代诗人,时人称他为孟东野,生逢盛世,却没能欣赏到盛世之下的最后一抹余晖,他的一生,无疑是命运极其多舛极其坎坷的一生。“幼年失怙百事谙,晚岁穷愁形影单。留得清寒苦吟句,游子天涯竟何堪?”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惨事都被孟郊一人碰上了。在璀璨的中华文明史灿若星河的天才巨匠中,一生悲苦如孟郊者,恐怕并不多见。我们上文说孟郊五十岁才获得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搁到现在,差不多到了退休年龄啦。其实在母亲的一再督促下,孟郊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复读生”,四十六岁是才中了进士,后来做了个县尉,但大多文人总是清高,他觉得实在不能施展他的远大抱负,于是便不好好工作,整日流连山水之间,吟诗作赋,不问政事,以至于荒废公务,据说县令便用他的一半工资另外聘了一位县尉来代替他。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工资更是难以养家糊口了。再加上上面说的家里一些人祸之事,这个被叫做“苦吟”诗人的真的是够命苦的。有了以上的命运多舛,生活艰难的生活经历,故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被称为“诗囚”也是名副其实呀。当然,和他有着差不多经历的另一位诗人贾岛,也以“苦吟”著称,难怪人们把这两位诗人并称“郊寒岛瘦”!两人是够寒酸瘦弱的!不过他们人虽穷,但诗却富,据说孟郊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歌,但苦于没有钱“出版”,结果流失了了不少,不过就这还存诗500余首,如此,留下千古名句也就不足为奇啦!一点吟诵方面的小知识今天我们来讲讲古诗文的体裁,也就是文体。对于古诗文的文体,大家要有个简单的概括印象。徐健顺老师曾经告诉大家,记住古诗文体裁时,心里要有一个“田”字格。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以表格形式展示一下。汉诗文体裁汉诗文诗文古体四言诗(《风》《雅》《颂》)楚辞体(骚体、九歌体、四言体)乐府(乐府、拟乐府、新乐府)五言古体七言古体(歌行)童谣体(三言、四言)其他(六言、三五七言)等古经古文古赋近体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词曲骈文骈赋制艺以上这张表囊括了古诗文的体裁,大家慢慢消化。

一曲歌颂母爱的游子吟《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在第一部分里,有这样对最后两句的解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自古以来,人们把孟郊的这首诗配乐而歌,传诵至今,成为歌咏母爱的经典之作。大家可以上网搜一下这首诗改变的歌曲,一起唱一唱,体会着伟大无私的母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