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风文澜】我也说过去 / 巨石

我也说过去

巨石

生在六十年代的人,成长在七十年代,对儿时的记忆,几乎是一片诉苦声。

一个劳动日价值,有人说值一盒火柴钱,有人说值一个鸡蛋钱。八十年代,看到文学作品如是说,感觉很好笑,几十年过去了,已经习惯了。在我的记忆里,我村劳动日值一斤猪肉钱,价值六毛五分钱,而且十几年不曾变化。六毛五分钱在临平并不高,西河有八毛一块的,西原扶风有一块一二的,南面武功还有一块三四的,价值二斤多猪肉。

过去我村六百口人,一千八百亩地,人均三亩地。坡地占四分之一,用来种苜蓿给牲口吃,不打一颗粮食。棉花是战备物资,每年四百亩任务雷打不动,收入不够农药钱。种粮食不到一千亩地。

临平人受益于漆惠渠,漆惠第一支渠在我村东头,零支渠在村西头,不为外人所知,零支渠是土渠,我村单独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天旱时候,临平总是第一批灌溉,农业旱涝保收。在我记忆中,夏季口粮都在二百四十斤以上,没有超过三百斤。秋粮不记得了,但肯定比夏粮多。加上自留地收成,从来没有饿肚子,不知道缺吃少穿的滋味。虽然白米细面不多,至少粗粮有保证。而且家家都养猪,养猪用玉米做饲料。如果人没有粮吃,哪有猪吃的饲料。养猪是农家一笔收入,临平猪市远近有名,是当年一大风景。

我村在临平并不是最好,夏粮三百多斤的村子,在临平并不少见,当然差的村子也有。过去吃粮那么紧张,临平集市上,仍然有粮食交易。麦子价格随天雨波动,天旱无雨,麦价就走高,三毛钱往上。下一场雨,麦价就下跌,三毛钱往下。因为漆惠渠北边人靠天吃饭。有外地人来临平,看到粮食集市兴旺,疑惑不解,感叹临平人卖口粮,岂不知那是多余部分。

过去常有上门乞讨的,一波走了又来一波,从早到晚要打发很多人,这些人多数来自外省,我村却从来没有人出门乞讨。

说道吃肉,每年村上都要杀年猪,年年二十头不能少,人均分二斤肉,剩下的按市场价卖给社员。家里有红白喜事的,几乎都要买头蹄下水。没有说哪一年没肉吃,吃少了都不行,能穷一年不穷一天。五月端午八月十五,村里也有人杀猪,多数人家都割一二斤,要吃一回臊子面。平时谁家有个大房小事,临平食品公司有肉,不过得赶早,去迟就没有了。冬天大家合伙买一只羊,然后摊份子钱,肉煮熟均分各家,吃一顿羊肉泡馍。

菜油也是一样,每过夏忙,新菜籽榨出来油,人均先分二斤,剩下到春节再分。排队分油都是娃们的事,用油罐罐排成一行子,按先来后到过称。每到过年时候,菜籽油冻成了冰块,就用锅烧热融化。分油时候总是很热闹,用油罐罐排成长龙,娃们等着不耐烦,就互相追逐戏闹,有时候油分到罐里了,不见人来提油。

后来推广了新品油菜,由于产量高,油分得就多。村里经常有传说,哪里人分了十斤,哪里人分了八斤,家家用老瓮存油呢,可见我村不是最多的。

每年开始三夏大忙,正好逢五月节,家家都要用新菜油烙一回油饼,给三夏大忙加油。忙天过完了,按传统习惯摞麦草时,各家都要炸一次油饼,就算忙罢了。

过去穿衣靠棉花,种棉花没效益,但穿衣还得有保障。生产队年年分棉花,冬天棉袄棉裤,被褥穿戴,哪样都离不开棉花。穿补丁衣服很正常,穿得不苗条也很正常,也不至于缺衣受冻。

过去大家过的都是穷日子,至少吃饭穿衣有保障。各地条件不同,贫富有差距,有苦说苦,有乐说乐。像《平凡的世界》那种穷苦日子,临平人是看不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巨石,临平人,散文爱好者。有“巨石散文吧”。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0)

相关推荐

  • 有人说,农民卖粮时,一些人不会卖给本村的粮贩,这是为什么?

    说起卖粮时遇到的小伎俩,不少农户有话说,有些是过后才知道,有些当时就发现了,有些到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被骗过,近期处于农闲时候,小帮手和一些农户聊天时,就说起了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大家对此事的看法. 1 ...

  • 勤劳致富的周家村

     勤劳致富的周家村 东营区周家村,不仅有着光荣的历史,自古至今还是一个相对富裕的村庄. 解放前,由于村里人勤.地肥.水土好,富裕人家就比较多,并多系开明人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大多都积极为国家捐钱 ...

  • 329期/王书平作品《看鸡》

    新芽|散文|诗歌|小说|杂文|谭易文字|主编推荐 文 / 王书平 编辑/清慧 看鸡 我们小时候,除了上学之外,还要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我喜欢和有兰,竹竹一块去割猪草,去固市的路东边地里黄鼠草多得 ...

  • 838期 || 张婉茹:母亲(上)/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美丽小语: 读过许多写母亲的文章,我自己也写过一些相关的文字,但是这一篇却读的我不能自已,因为这是我的母亲写他的母亲的文字,因为我的身 ...

  • 天打岩历险记

    文/karen 图/视频 小山 1月17日,爸爸妈妈带我去鄞州区塘溪镇天打岩爬山.这是一次难以忘怀的惊险历程. 上午九点左右,我们驱车到达东西岙村.在与其他几户家庭汇合后,又沿着公路将车停在山脚一处空 ...

  • 【渭风文澜】入伏与交九/ 巨石

    入伏与交九 巨石 每到冬至日,除过吃饺子,大家都记得该交九了.到了夏至日,就有人误以为入伏了.今年夏至那天,朋友圈就有入伏第一天如何养生的文章.其实,夏至并不是入伏之日. 何时入伏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成 ...

  • 【渭风文澜】文化在乡村 / 巨石

    文化在乡村 巨石 我出身农村,小时候以为城市里面有文化,几十年后,才发现文化在乡村. 村里信佛人,阿(e)弥陀佛不离口,从小听惯了阿(e)弥陀佛,到了城市里面,几乎人人念成阿(a)弥陀佛.听着总感觉有 ...

  • 【渭风文澜】雯雯姐 (散文)/ 周海峰

     雯雯姐 周海峰 我6岁那年,家门中的雯雯姐坐着一辆牛车出嫁了.牛车一路颠簸,雯雯姐一路哭泣.从娘屋长到18岁,倏然离家,要和一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结婚,再去遥远的新疆生活,就像昭君出塞,直哭得泪水涟涟. ...

  • 【渭风文澜】慈母出院有感(外一首)/ 郭旭

    慈母出院有感 作者 / 郭旭 喜闻慈母今出院, 倾间涕泪湿衣衫. 七十六岁风中烛, 二十五日浪里船. 妙手回春医术精, 乌鸦反哺孝意显. 扶杖微笑回家去, 康乐幸福享天年. 注:七十六岁慈母因脑梗重病 ...

  • 【渭风文澜】母亲患病有感 / 郭旭

    母亲患病有感 郭旭 九月三十日午后,母亲突患脑梗重症,妹妹.儿子旋送陕中附院救治,我于十八时许接妹妹紧急电话,急同妻子从西阳坊老家返回. 今年来母亲身体欠佳,五六月间,曾住院旬日,此番发病,连同一三年 ...

  • 【渭风文澜】拉煤记 / 周海峰

    拉煤记 周海峰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秋末,村上的食堂解散了,生产队分得的粮食少,煮饭的柴禾短缺,于是父亲决定,我们一人拉一辆架子车去平遥河拉煤.平遥河距我们村150里地,同行者三人,父亲与我,还有一 ...

  • 【渭风文澜】去易俗社看戏 /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 巨石 去易俗社看戏,是我多年的心愿,身居古城却少有机会.国庆适逢<三滴血>上演百年之际,与乾县"范紫东研究会"同仁,10月4日下午去易俗社看戏,一起参观了 ...

  • 【渭风文澜】佯狂(六)/ 巨石

    佯狂(六) 巨石 日子转瞬即逝,雁鸣小区已经接受了拥堵的现实,忘记了过去的宁静.没人围观城管执法,习惯了三轮和城管捉迷藏.清晨,从城管执法车的鸣笛开始,夜晚,在叫卖声中结束.整天能见飞奔逃命的三轮,也 ...

  • 【渭风文澜】佯狂(五) / 巨石

    佯狂(五) 巨石 双雁大厦不断有人在搬家,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容环境恶化,已经使人无法容忍. 在电梯碰见老段,我说,老段你功劳不小,便民市场建成了,把雁鸣大厦的人撵走了.老段说,搬家是人家买了新房子,与 ...

  • 【渭风文澜】佯狂(四) / 巨石

    佯狂(四) 文/巨石 双雁大厦门前,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鱼腥鸡臭味,随风飘荡.清晨,三轮车为争地盘,惊醒梦中人.白天出行,在人流中穿行,晚上回家,菜叶子垃圾遍地,流浪狗四处奔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