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风流 || ​读风流君的《历史的土堆》

读风流君的《历史的土堆》

花非花

在初次读《历史的土堆》的时候,我就直接跳过去了。因为它没有清谷鹅黄的明丽诱人,也没有西溪流水的叮咚琴韵,而这类话题对我来说又有点枯燥,不太感兴趣。当我再次捧起它,一字字读下去的时候,我却被迷住了,接着读了三次,四次,五次,甚至更多次。每读一次都会为风流君所折服,厚重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张弛有度,纵横交错,不疾不徐地向你做着介绍。

他像翱翔在历史的天空中的苍鹰,俯瞰着历史的变迁,历数着这些土堆的风华。他从帝王的土堆,公侯将相的土堆,士子名人的土堆,儒圣的土堆,又荡到了民国中山陵,还有冯玉祥的土堆,乃至毛主席纪念堂。我数过,有名有姓的、有历史遗迹成为旅游景点的就有二十多处。这篇沉甸甸的文字,需要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地理文化知识,还需要超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这点,风流君做到了。渊博的文史知识加上他文字的娴熟和技巧,使他纵横古今,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对比的方法,从土葬的源头到发展,都交代得有条不紊。真是“横也比来竖也比”。有大比,古今的对比,时空的对比,帝王和平民的对比,还有细微处的小比,有历史意义的对比,有历朝历代之间的小对比,有人性的对比,也有荒唐铺张者与革命志士的对比,大比小比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汇聚成一股股有理有据的文字,流淌到你的心底,你的思维都跟着他的笔,驰骋于历史的天空。

枯燥的土堆,掩不住他文笔的风流,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情怀。在《清且涟猗》一书的前面部分,如《肥城桃韵》《桃乡三月天》等眼画和底片部分,体现的是风流君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而《历史的土堆》则汇聚了他深沉的思考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对帝王将相奢侈荒唐、铺张浪费、草菅人命的愤慨,对革命志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赞美。

先说说比。大比中,风流君罗列的帝王的土堆就有:秦始皇陵、黄帝陵、炎帝陵、太昊陵、少昊陵、颛顼陵、尧陵、舜陵、禹陵、明孝陵、十三陵、清北陵、清东陵、宋六陵等,这些帝王陵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空前的,看风流君是用怎样精炼的语言,来写它们的残忍血腥的:“土堆下面,既掩埋着专治与阴谋,血腥与残暴,也安息着平凡与平庸,平静与平和。”寥寥数语就把君主专制下的人民,尤其修建陵墓者的悲惨遭遇隐括在其中了。我记得一本书里说过,往往帝王陵修好的同时,也是这些修建者的末日。

帝王陵的豪华与孔林的庄严,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但是,风流君笔锋一转,又来到了西子湖畔,用岳飞、于谦、秋瑾这些古今英雄人物来对比帝王的土堆和孔林。这里有一段关于西湖的描写,简直出神入化,语言是那么清新,让你在厚重的历史土堆间隙里能舒缓口气:“水光潋滟的西湖,山色空蒙的西湖,接天莲叶的西湖,你是为濯洗后人的泪巾备下的一泓清泉么?”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你仿如重温了西湖的柔情。风流君的文字有一股魅力,有着清澈的诗眼,明丽的文风,旖旎的风情,铿锵的节奏。

范蠡墓前的慨叹,与薛涛和昭君墓的对比,也是小比。范蠡墓前,感受到的是政治的思索,官场的诡秘,薛涛墓前流着的是独立高洁的才情,昭君墓前流连着的是尊敬的目光,对明妃千年的热爱。“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历来连盗墓者也不去盗昭君墓,原因就是她灵魂的伟大和为民族国家牺牲的精神,让任何人都为之赞叹,尊敬。

还有个小小的对比,中山陵和明孝陵的对比,泰山守护着的冯玉祥将军墓和寂寞的宋六陵的对比,都直接地表明了世人的好恶。谁也尊敬和缅怀为国为民的英灵们!这里还有没有土堆的凡夫俗子的看不见的坟头和所有土堆的对比,还有元代帝王的聪明,不在地面暴露一点埋身的痕迹,所以元代帝王应该是所有帝王里睡得最安详的吧?

最后,也是文章的高潮,写到毛主席的六位家人都为国捐躯,尤其毛岸英长眠在异国他乡。毛主席说得好:“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他们自然会铭记在人民心里,英灵自是永存。引用风流君原话:“毛主席纪念堂,更是一座超越历史、横亘眼前、昭示未来的巨大坟墓,——中华民族永远的旗帜。”这是从古至今最值得纪念的土堆。

再说说关于人死后的各种埋葬法。风流君肯定下了一番苦功夫,从远古“暴尸原野,弃之山谷”,到“抛尸天葬,漂尸水葬”,到“悬棺崖葬”,“高僧的塔葬,显贵的火葬,古老的树葬”,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种族等方面对比土葬。究其根本,还是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精神寄托,不论是寄托死者的遗愿还是生者的哀思,土葬都演化成了一幕幕人间的舞台剧。最早的起源,是孔子葬了父母后,立起了坟头,打破了“墓而不坟”的传统,开启了土堆的争相攀比。

人死如灯灭,金银财富再多,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况金银的陪葬,只是给盗墓者一个开启坟墓的借口,一个贪婪的借口,而墓主的尸身,未必可以保全了,还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才好。何况埋到土堆里,一群群虫子也照样吞噬着肉体,而随风飞散,或者撒到大海里,应该是更好的归宿。伟人周总理和邓小平,他们的骨灰就与大海同在,他们的英灵也会一直记在所有人心里。风流君在最后引用了臧克家先生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以此激励活着的一代又一代的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要做龙的传人,这样,就不会在最后仅仅变成“土馒头”里的骨架,就不会后悔虚度人生了。

2019年12月25日

花非花:

一个愿意与文字为知己的女子。喜欢诗和远方,喜欢文学并热烈的追求着诗一样的人生。“莫言性格多乖张,只把诗词当故乡”。

花语风流:

读风流君的《清谷鹅黄》

读风流君的《英谈谈英》

读风流君的《夜行太行》

读风流君的《眼画》——肥城桃韵绽诗香

读风流君的《清且涟猗》——清水涟猗最风流

读风流君的《编席》

读风流君的《赶集》——一个小男孩眼里的赶集

读风流君的《石磨》——石磨圆圆磨岁月

读风流君的《第一件背心》

读风流君的《独轮车》

读风流君的《瓜田月夜》

花语风流 || 读风流君的《穿越冬夜的浓雾》

花语风流 || 读风流君的《清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