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图文并茂,解读在创作中如何营造山水画的“意境”

​​

​ 众所周知,欣赏一幅山水画,远看气势,近看笔墨,深看意境和气韵。具有深邃的意境和生动气韵的画作才称得“上承之作”。本文是著名焦墨山水画家秦国健根据自身的创作实践和体会专项解读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并从七个方面研付如何去营造山水画的“意境”与画友们交流。

​​ 一,如何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画的“意境”,是把自然界的物象、场境,通过画家的提炼,所表现的对象的精神,从而形成画家的“画境”,加上画家触景生情,这种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就是中国画的“意境”。

二,创作中如何营造山水画的“意境“。

1,通过精心的构思布局、幽雅场景的设计和丰富的笔墨来营造意境。

请看《溪桥策杖图》

此图中,前、中、后三景布局巧妙合理,前景线条粗壮浑厚,墨色浓郁滑润,树林密不透风且又通灵透气,润味十足 ; 中景与远景巧妙留白形成多个气场且气流畅通,中景山岩石骨法用笔,构图园浑华兹,整个画面贯穿一条生命线,使山脉象游龙游弋在天地之间呈现灵性,形成了幽雅的场景,意境深邃、气韵生动。

再看二幅山水画《江岸渔家》与《赤壁游》亦有同感。

​​ 2,用“移貌传神”的手法,设置“藏境”和“外延联想”来营造意境。

请看《群山隐居图》与《溪桥策杖图》

这两幅画下半部都有​溪桥和行人,还有一位策杖老者在桥上由右往左方向行走,但图上都没有展现村落山居,这就是作者的“得意忘形”,不追求客观自然属性的“完整性”,致力于精神传达,利用“移貌传神“的手法来设置联想意境,使观者自然会联想左边密林和右边画外有村落场境,这样就大大地提升了画面的审视境界。

3,通过“对比”来营造“意境”。

“对比”是中国画中重要绘画枝法,它能增加山水画的气势,形成幽雅灵空的场境和生动的气韵。

如《观瀑图》

此图中,前景山头上观瀑的人画得很小,显得此山很高,还衬托出对面的瀑布气壮山河并呈现灵空的境界。

再如《溪山舟渡》与《青山秀水牧童归》两图中,把渡船和牛与收童画得很小,与高山形成显明的对比,形成了高远之势,给观者以深远的意境。

4,利用巧妙的留白来营造空灵境界和生动气韵。​​

1),空白能找大画的场面,堵加气势。如《云海松涛》与《石猴观海》

2),空白能形成气场和韵味,如《娇美河山入画屏》

3),空白能营造幽雅的场景与和霭的韵律,如《春风杨柳轻舟行》

4),空白能体现形象的多重性,如《溪山晓韵》

5),空白能强化主题,突出主体,如《江畔苍松》

5,结合民风民情营造“意境”

山水画中设置一些民风民情的景物,如画面上有桥、有人、有动物、有鸟、有鱼鹰 ; 有山、有​​​​​水、有房屋炊烟等等,并且作巧妙的布局、合理安排,给人以幽雅场境与和霭气氛,融合天地人间形成生动的韵律、无穷的情趣。如《故宅秋韵》

如《大雁天际归》

如《依山傍水春意浓》

​​​

如《江南春晓》

​​​​

如《翠谷幽居图》

如《远间层泉落,山村春意浓》

6,利用“六远”山论理念,营造意境和韵律。

1),“高远”形成高远雄伟之势。如《溪山楼观图》

如《溪山幽居图》

2),“平远”与“阔远”形成宽广磅礴之势,如《山水画》

又如《江天渔家》

3),“深远”营造深奥幽灵之场景,如《结伴同行》中间部分的截图

如《大漠魂》中截图

4),“迷远”与“幽远”营造迷茫飘缈幽雅之场境如《溪桥策杖图》中截图

​ 7,优美的树林设置营造“意境”。

​​ 在山水画中优美的树林能营造幽雅灵气的场景,还能“藏境“。但画树丛时要注意不同树种、树型要合理搭配,各树的租细、前后、歪科、高矮等也要错落有致,既做到密不透风又要通灵透气。请看下面一些截图。

以上仅是营造“意境”​​​​​​​的一些途经,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例举,仅此与画友交,交流仅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