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岁月意不明,所思所念难为情

阅读第1211天
记性好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应该是的。不过,这就会带来一个极其不好的后果:大脑的储存很紧张,而且CPU运行会很恼火。
没错,这也许就是我遇见的问题吧。诸多经历过的片段总会时不时在脑海闪现,不管我是否愿意。想必这就是为何我要吃那么多,长这么胖的原因吧。
其实,我这样的记忆,其实想来也不坏。不坏的原因在于,如果哪天,真的有一个记忆卡在我脑中。我想,那样的人生,应该也不是我需要的吧!
01
现在闭上眼,让你想自己最早最早的记忆,会想到什么时候的?七岁?五岁?四岁?还是三岁?
这个没法定论,科学家也没有说过人们的记忆最早应该在好久。说不定有天赋异禀之人,还记得婴孩时的模样呢!
不然,哪来那么多人说:你不记得我了吗?你刚出生那会我还抱过你呢!呵呵……
这样去“想到的”回忆,其实非常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一来,也许可以测试下你的记忆能力怎么样。
如果你能够想起比较早的,而且较多的片段,说明你的大脑储存方面还真的和别人不一样。那自己真的要好好研究下,不要暴殄天物。
二来,幼时的记忆大多数应该是碎片化的,很难串起来。这就形成了很诡异的场景,有时候一个你刚想起来的画面,突然就断片了。
好比你正在看电影,正到高潮部分,吧啦一声就突然黑屏了。不管你怎么重启,就是不显示,急死你。
三来,是我曾提过的,自己也许在“绘制”幼时记忆。没错,一个听起来很玄乎的词,但确实会如此。
成年后的记忆中,尚且会有一个“记忆编排”的过程。编排产生的原因在于你太想此事发生,于是在心里不停地暗示自己。直到你真的相信了。
这就是为何有的人会固执地认为,确实发生了什么,甚至巴不得拿出自己的性命来证明一样。虽然,有时候确实是在扯淡。
那些扯淡,也会是有理由的扯淡。因为他可能是修改了自己的大脑,告诉自己确实如此;或者,被别人暗示,记忆微调呢?
02
当然,最有趣的,是第四点。小时候的回忆起来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人的性格,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他回忆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透露的信息,会直接或间接性地暗示他未来的道路。虽然,不是百分百地准。
历史上有一个极品的现象,那种开国非常牛逼的皇帝,基本上很难把皇位传给开始定的太子。而后继之君也难出牛人。
其原因想来很简单。那些太子自小待在宫廷中,见惯了各类勾心斗角。当皇帝位还在他面前一直摇摆的时候,他的心是很难安定的。
因为从小开始,也许就有人在他耳边告诉他:你是太子,是以后的天下之主。这种话深深地刻在脑中,时时回荡。
现实是,随着慢慢长大,成熟懂事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如履薄冰的太子。因为身边的豺狼太多了,包括那张龙椅上的人。
慢慢地就会形成两种人:一种郁郁而终的;另一种就是想提前实现自己身份转变的,当然,基本上会被灭。
太子当得不好,你受气,或者被废。被废了,就是死路一条。
太子当得好,皇帝很紧张,这时你咋办?要不重复前面那一条,要么就是消除紧张。死人,是没有紧张的!
那最后当上皇帝的,为何很难有大出息呢?因为这个皇位其实来的是较为突然的,虽然和自己争取过有关。
但是前面那一位大佬的丰功伟业已经放在那里压死你了!他是你从小崇拜并畏惧的对象,哪怕换成你现在坐这位置。
也许你少年心性,想去超越他。但是奋力追赶之后,无奈地发现,原来,你和他的差距,还是那么大。
就像小时候他看望你时,你站在脚边仰望着他,就像仰望着那星辰大海一般!这时,一股来自心底的颓然,慢慢地在改造你……
03
普通人的最初记忆,当然没有那么地血雨腥风。不过,如果细细翻动,发现每一个其实都是可以拍成一部80集都市伦理剧。
首当其冲的,也许是很多人没想到,但是一看就了然的:争宠。虽然现实不在皇宫,但甄嬛传的故事却发生在身边。尤其是和家人之间。
那种家庭有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极其容易出现这类情况。也许,有的只是想起来,哦,小时候我喜欢和弟弟妹妹打架。
或者是,哥哥姐姐有时候欺负我,我就会去和爸爸妈妈告状,收拾他(我就是被diss的人)。
这些不是那种影响心性的记忆,更多的是想起时嘴角一抹浅笑,叹息着幼年的少不更事。而如今,依旧和睦。
但是不排除那种家庭宠爱严重不均衡(重男轻女,偏爱老幺),或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心态变化(二胎年龄有差,双胞胎)的家庭。这时候的争宠,也许就被动或主动地发生了。
那种孩子长到四五岁的,你问他要不要再有个弟弟妹妹,很容易得到否定答案。这时的孩子也知道,再多一个人,他就不会那么受重视了。
如果家教好,那定是幸事。争宠源自偏爱,而偏爱,在孩子幼小心灵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没人重视。
或言之,很难有家庭归属感,没有安全感。这种人也许对于感情是小心翼翼的。但稍微一碰到,也许就飞蛾扑火。因为,他太想有个人全心全意地爱他了。
其次,幼时的记忆中出现父母,如果是好的画面,也许说明这个人是很注重家庭;如果是不好的,那就很混乱。
父母争吵,或者父母某一方对自己的偏爱/冷淡,都会导致他的家庭观误入歧途。也许,家庭这个概念,就变得很模糊。哪怕他们成家,也仅仅是不想被这个社会抛弃罢了。
或者,父母其中的一方,心中是充满的憎恨,亦或恨中带着留恋。这就是为何有些人明显具备“恋父”、“恋母”的原因之一吧。
04
如果是小时候的某件事印象极其深刻,不用想,几乎对现在的他会造成全方位的影响。只是,有时候不会表现出来。
很多孩子应该是没有到过菜市场,更没有看过动物宰杀现场的。他们口中吃着开心的红烧肉、辣子鸡和冷吃兔,如果看到最开始制作过程,就不一定有那么香了。
忘记是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女孩误入他们家不远的一条小巷子,结果发现这条街都是屠宰场。
那些平时她喜欢的小兔子,小鸭子,就被人直接从笼中拿出来,割掉脖子或者剁掉脑壳。然后过开水,拔毛,扒皮,剁块……
这个小女孩蒙圈了,浑浑噩噩般地回到家,从此之后,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我不知道素食好不好,但是这样的经历,确实让人要警惕。
小是时候溺过水,或者被烧伤,哪怕随着年龄长大,对于水火都会有种天然的畏惧。不管能不能伤害到他们。
如果遇到了稍大点的孩子或者成人,确实因为小时候的某些经历,造成了奇怪的阴影或者行为习惯,我觉得是可以尝试去疏导的。
疏导的方式,最开始的就是能够学会倾听。不管那件事是多么扯淡或者天方夜谭,或者多幼稚,毕竟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
然后找这件事的核心点在哪里,也就是对他造成影响的地方。也许你关注的在于A,实际上对他影响的却是B。
最后,去慢慢地暗示他,让他记忆深处所看到,或想到的出现一点点偏差。这一点点偏差,就是开启一个心灵的修正过程。
当然,这也只是救那种还想挣扎出来的人。有些已经因为某一段记忆,完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那就只能随缘。
【结语】
世人都说,当开始喜欢回忆,就是已经老了。也许吧。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记忆到底属不属于我们。
到现在,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到”记忆。科学家将大脑里里外外找个遍,都未能发现它。但是不用闭上眼,它还是出现,影响你的喜怒哀乐。
也许,就是因为它,有时才会让人觉得,人生其实是那样的不一般。也许绚丽多彩,也许昏暗无光。那又如何?每一段经历,若只凭选择而规定,岂不无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