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提取方法及原理

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当前通常用其来特指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 DNA分子。

在基因工程领域,质粒常常被当做基因的载体使用。在分子生物学中,质粒 DNA被当做基因运载工具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质粒DNA的应用过程中,其纯度对于酶切、PCR扩增等实验结果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质粒DNA提取的纯度和效率。

在细菌中提取质粒DNA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

第二步,进行细菌的收集和裂解;

第三步,质粒 DNA的分离和纯化。

在质粒DNA的提取过程中,其提取效果和其大小呈现出正比例关系,越小越容易进行提取,这主要是由于,如果质粒DNA比较大的话,其特性机会和染色体DNA比较接近,这样想要将二者分离开来难度就会变大。

在进行质粒DNA的分离时,适宜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pH值、SDS浓度、时间和溶菌温度等,在适宜的条件下质粒DNA和染色体DNA 才能够更好的分离开来。

细菌浓度对于质粒 DNA的提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细菌的浓度比较高,那么在溶菌时,溶菌液很难和细菌液充分混合,导致溶菌不彻底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质粒的回收率比较低;

而如果细菌溶度比较低,溶菌液和菌液均分混合,会造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染色体以及菌体碎片,在这样的情况下,沉淀时质粒回合这些物质共沉,进而导致质粒的回收率也会比较低。

在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之中,细菌质粒DNA的提取是比较常规的技术和操作,主要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以及SDS裂解法等,下面对碱裂解法进行介绍。

碱裂解法

碱裂解法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质粒 DNA提取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提取的质粒DNA纯度高,操作便捷,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提纯时间。研究人员在缩短这一方法的提纯时间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当前这一方法提取 DNA 的时间都在1.5h 以上。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DNA的基本原理:首选,在菌液中加入溶液Ⅰ,细菌细胞悬浮,同时其中的EDTA会和Ca2+以及 Mg2+鳌合,起到抑制DNase活性的作用;然后,加入溶液Ⅱ,将细胞裂解,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和少量质粒将会变质;

再次,加入溶液Ⅲ ,使多数蛋白质以及染色体DNA被沉淀,并使得质粒DNA复性。其中,该方法中起到裂解细菌作用的主要是溶液Ⅱ中的 NaOH,正因如此该方法被称为碱裂解法,如果将其换为SDS,也能够提取出少量的质粒DNA,这是由于SDS也是碱性的,可以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注意,NaOH溶液要现用现配,这个主要是由于其能够和空气中的CO2反应,从而使溶液的碱性降低,这样会影响提纯的效率。

另外在加入溶液Ⅱ之后,操作时间不能够过长,这是因为染色体DNA在碱性条件下片段会慢慢断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混匀是一定要轻柔,从而在保证细菌沉淀可以充分的扩散在试剂中的前提下,避免已变性质粒 DNA和染色体基因组 DNA被机械剪切。

此外,在溶液Ⅲ加入之后,其中的SDS会和蛋白质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沉淀, SDS 还会和醋酸钾结合,生成PDS,这一物质的溶解度远低于SDS,从而可以将大部分蛋白质和染色体DNA共沉淀,进而获得质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