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驻守钱塘的“镇潮将军”

▲六和塔

建塔缘由

据史料记载,吴越王钱弘俶建塔是为了镇压钱塘江的江潮。钱塘江自古以来都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是杭州的西南门户和对内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奔流不息的钱塘江不仅哺育了吴越儿女,还形成了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的世界自然奇观——钱江涌潮。“十万军声半夜潮”,潮起潮落,涌潮倾倒世人无数,也带来潮患无穷,严重影响了百姓生活,制约了吴越国日渐兴盛的航运业发展。早在第一任吴越王钱镠时期,就曾多次修海塘、建水闸,但均被潮水冲走。

▲远眺钱塘江

钱镠之孙钱弘俶,为了进一步治理钱塘江,减除潮患,在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听从了延寿、赞宁二位高僧的建议,在皇家南果园,借助威力无边的佛法来镇压肆虐为害的钱江大潮,以为民除害降福百姓。于是,一座“九级浮屠”就建在钱塘江北岸月轮峰侧。“塔内藏有舍利,塔心室供奉佛像,塔顶安装明灯,以示佛祖长明”,始称寿宁院。往来船舰,远远看见江岸一点通明,就知杭州到了。

重建六和

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占领杭州时放火烧城,六和塔遭到焚毁。六和塔遭焚毁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十一月,吏部尚书林大鼐上言,因钱塘江堤屡修屡坏,潮水泛滥成灾,请求重修开元寺、六和塔,高宗准奏。

▲六和塔外檐

学僧智昙自告奋勇主持修建,拍卖衣钵,募集二十万缗民间资本,修建六合塔院近百间建筑。历经26年的漫长修筑,隆兴二年(1164年),新六和塔竣工,改九级为七级,孝宗御赐“慈恩开化教寺”匾额,从此,“江潮平善、舟楫无虞”,六和塔重新成为钱塘江畔最醒目的地标。这一切,被记录在一块名为“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的石碑上,埋进塔基的砖墙。

▲六和塔外景

此后,六和塔又遭到多次破坏和修缮,如今的六和塔,塔高59.89米,八面、十三层。内部的砖塔身是南宋遗物,十三层木构外檐“铠甲”,为光绪年间朱智重修的结果。

▲六和塔内景

1843年,六和塔外檐又遭失火,五十年后,曾任兵部侍郎、后因病返乡的杭州官员朱智,出资主持修建濒临坍塌的海塘,并用余下的银两重修六和塔。工程进行至一半,朱智耗尽心力,一病不起。在朱智去世后的第五年,他的孙子朱应鹏为实现爷爷的遗志,重新主持修建六和塔,工程持续9年,共动用工料银103450两,全系朱智“独力捐办”,未动用朝廷一分一毫公款。

文物遗存

六和塔庄严而又雄伟,远望有拔地参天之势,是杭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标志南宋时期的建筑科技与艺术水准 。六和塔内须弥座上,雕有花卉、飞禽走兽、飞天、伎乐、迦陵频伽等纹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实物资料 。

▲塔内壁画

六和塔内文物有明石刻镇海神像、南宋“救赐开化之寺”石碑以及清乾隆皇帝游塔时手书的六和塔塔碑 。六和塔塔底面有宋隆兴二年(1164年)敕赐开化寺尚书省牒碑,面北壁龛刊明代线刻真武像。六和塔内砖雕近200方 。

▲六和碑亭

六和塔内乾隆御碑,此碑记载了六和塔的兴衰史,以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的切身感受。此碑高4.35米,宽1.5米,字迹清晰。六和塔内铸像是南宋开化寺主持——智昙大师。是后人为纪念,在此塑的一铜像 。六和塔内铜钟高0.95米,重2.3吨,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于1996年放置于此。

▲六和铜钟

保护措施

1953年,六和塔因砖塔顶层屋面漏水严重,进行了一次大修。1957年,六和塔在塔顶安装避雷针 。

1961年3月4日,六和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六和塔解决了木结构霉烂、白蚁危害等问题,并加设铁栏杆,将部分木窗台板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986年,针对六和塔木架构出现不同程度残损等现象,在进行全面勘察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家组按照《威尼斯宪章》精神,以加固、维护为主,确定了维修方案。

1991年5月,六和塔维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主要是调整塔顶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钢结构,同时更换屋瓦。次年12月竣工。

2013年5月,六和塔进入为期半年的保养阶段。

游玩攻略

夏令时:06:00-18: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冬令时:06:30-17:30(冬令时)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景点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16号六和文化公园内

交通

公交:

① 乘坐4、4区间、4B、314、318、318B、公交数字旅游2号线、公交数字旅游4号线、旅游定制11号线至“六和塔”站下即到;

② 或乘坐500、7280、8202(夜间线)、至“之江路六和塔”站下车。

地铁:乘坐杭州地铁4号线至水澄桥站下车,从B口出站。

门票:20元,登塔10元。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