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赠送一个有趣的状元故事(二十七)
历史上最能喝酒的状元,给朱棣挣足了面子
自古朝中有人好做官,考场有人同样也能助你一臂之力,比如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曾棨(音同“起”)。
其实,这一科的考官里面,都跟曾棨没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另一位考生——刘子钦。
这位刘同学可不是一般人,在前一年的江西省乡试中,一举夺魁,是名扬天下的江西大才子。殿试的主考官是大名人解缙,也是江西人,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小老乡非常欣赏,有意帮他拿个状元,就暗中提醒他多复习一下关于礼乐的问题。
既然主考官这么说了,那考试的内容肯定就跟礼乐有关,稍微有点脑子的都会赶紧回去多看看关于礼乐的东西,但这位刘大才子却脑子突然进水了,竟然不屑一顾地说:“我刘子钦拿状元靠的是真才实学,绝不会搞这些歪门邪道!”把解缙呛得差点儿摔一大跟头。
回来后,刘子钦对同住的老乡曾棨说:“告诉你一个内部消息,多看看礼乐制度,别到时候抓瞎。”
曾棨吓了一跳,问:“你怎么知道的?”
刘子钦冷笑了一声,算是作了回答。
曾棨又说:“这么重要的消息你怎么跟我说了,就不怕我抢你的状元吗?”
刘子钦又是冷笑一声,说:“我乡试的时候就压你好几头,状元还会怕你抢吗?”说完,叫了几个同学出去喝酒去了。
曾棨得了这个内部消息,自然不敢怠慢,赶紧翻出礼乐制度的书,没命地看。
到了殿试那天,曾棨一看,果然是关于礼乐的,当即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下了洋洋洒洒两万多字,一个字也没改动。
(图:曾棨书法作品)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换成了朱棣,看完曾棨的卷子后,当场拍板,状元就是他!并亲笔御批:“贯通经史,识达天人。有讲习之学,有忠爱之诚。擢魁天下,昭我文明,尚资启沃,惟良显哉。”
至于那位心比天高的刘子钦,因为太过自大,临场没发挥好,只拿了二甲12名,离状元差了14个名次。正应了那句名言:不作死就不会死!
在这儿需要补充一点,这次考试江西的考生大放异彩,不光状元是江西人,一甲的榜眼、探花也是江西的,甚至二甲的前四名也都是,包揽了前七名。而且,总共470名录取进士中,江西的考生占了110人,可谓空前绝后。这是不是跟同为江西人的解缙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曾状元虽然文才不是特别出众,但有一个才能却是古今少有,恐怕在整个科举史上的600多状元里面,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这个才能就是喝酒。
有一次,一个外国的使臣来进贡,进完贡后跟朱棣吹牛说:“我在我们那儿喝酒从来没输过,听说贵国人才济济,不知道有没有能喝过我的?”
中国人在老外面前最在乎的就是面子,朱棣一听,这个小蛮子竟敢笑话我天朝没人,这还得了?于是赶紧让大臣们去找能喝酒的。这时,一个武官推荐了一个人,是个低级小军官,说在军营里从来没喝醉过。但朱棣嫌他官太小,人家堂堂的一国使臣来了,我大明竟然让一个没品的小军官陪人家,传出去丢死人了!
这时,曾状元站了出来,说:“陛下,不如让臣来试试吧。”
朱棣问:“你能喝多少?”
曾状元说:“不知道,从来没醉过。”
朱棣虽然有点不放心,但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脆就让他试试吧。另外,朱棣怕他撑不住,又把那个小军官也叫了来,关键时候帮一把。
于是,三人开始对饮起来。一开始用杯子,后来换成了大碗,再后来直接上酒坛子,直喝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第二天早上,朱棣过去一看,只见外国使臣正趴在那儿呼呼大睡,小军官也正吐得酣畅淋漓,只有曾状元还在那儿喝得不亦乐乎。朱棣大喜,“想不到我家的曾状元还是个酒状元啊!”
后来,英国公张辅想看看他到底多少酒量,就让人按照他的腰围,做了一个皮桶,然后请他来喝酒。曾状元喝一碗,下人就往皮桶里倒一碗。眼看喝到天黑了,陪酒的人也都喝趴下了,曾状元这才起身告辞。张辅怕他喝醉了,就派了个下人扶他回去。
曾状元走后,张辅来到后院一看,好家伙!不光那个皮桶满了,连旁边一口大缸也都快漫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张辅见那个下人没回来,以为一定是曾状元喝醉了,就又派了一个人过去。到了半夜,那两个人还没回来,张辅急了,曾状元可是当今皇上的大红人,要是在我这儿出个什么意外,我可担当不起,于是,又派了一个人过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三个人才摇摇晃晃地回来了。张辅忙问怎么回事,下人这才说:“曾大人回去后,死活要留我们喝酒,他亲自陪着,一直喝到现在,要不是上早朝,现在还在喝呢。”
张辅这才明白过来,感情人家昨天根本就没喝够!
曾状元一辈子爱喝酒,直到临终前,还让家人准备了一大坛子酒,全部喝完后,才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