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去世后,开国少将对家人说:我死后要跟他葬在一起

革命年代的情谊,往往是历经生死考验和苦难相依的,其中的深情,让我们今天仍然感动不已,比如开国少将刘秉彦和开国中将旷伏兆。

1996年6月4日,旷伏兆将军病逝,按照生前的约定,已经81岁高龄的刘秉彦将军,不顾家人的劝阻,千里迢迢赶去为战友送葬,并亲手栽下了一棵长青松。

两年后,刘秉彦将军亦追随而去,他的骨灰,就葬在旷伏兆将军的旁边,两人的墓碑只有几米的距离。

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约定,一对生死不离的战友,他们的故事一经报道,立刻感动了无数人!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旷伏兆将军,历史客栈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今天再来看看另一位主人公:刘秉彦。

刘秉彦是河北省蠡县人,从小喜欢读书,17岁时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岁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典型的学霸。

但是,面对日寇的入侵,刘秉彦越来越感到文人的无力感,于是决定投笔从戎,用枪杆子代替笔杆子,跟日寇作战。

因为有文化功底,刘秉彦参加红军后,基本上都是担任特派员、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职,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担任旅长、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秉彦同样没有闲着,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而后又潜心于机械工业和导弹部队的建设。如今我国迅速崛起的航天工业,正是以刘秉彦将军等人作为奠基人和开拓者的。

在刘秉彦留下的作品中,既有《抗日战争中的战术问题》《京津保三角地带的斗争策略问题》这样专业的战争战略作品,亦有《刘秉彦诗词选》这样的人文作品,不愧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

简单说完了刘秉彦将军的军事履历,咱再回到他跟旷伏兆将军的生死约定上来。

时间回到1946年6月,刘秉彦和旷伏兆同在冀中军区工作,刘秉彦是第10军分区司令,旷伏兆是第10军分区政委,两人配合非常默契,关系也非常好。

有一天,第10军分区支队参谋长任子木受了伤,被送来养伤,原本就是老相识的三个人,一同住在了一间屋子,既能照顾伤员,又能谈心聊天。

然而,任子木的伤太重,等到刘秉彦第二天醒来后,突然发现任子木已经停止了呼吸!

昨天晚上还跟他们一起聊天的战友,突然就没了,刘秉彦和旷伏兆非常痛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萌发了“生死约定”的想法。

刘秉彦最先推心置腹,对旷伏兆感慨道:“希望咱们死后,一个埋在大清河畔,一个葬于永定河边,这样己身虽死,仍能护一方周全!”

旷伏兆将军也是性情中人,再加上两人早已经搭档多年,更是直言:“这样太远了!如果我们牺牲了,就和彼此埋在一起,连棺材都不要!”

接着,刘秉彦又补充了一句,“还要栽一棵树,松树最好!不畏严寒,顽强挺拔!”于是,二人就这样许下了身后生死的约定!

新中国成立后,刘秉彦和旷伏兆各自专注于建设事业,鲜有机会再见面,但他们却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

直到1996年6月4日,伴随着旷伏兆将军的离世,刘秉彦明白,快要到践行约定的时候了。

1998年7月21日,刘秉彦将军去世,家人按照他的生前遗嘱,将其骨灰埋葬于旷伏兆将军的墓旁,相隔只有几米远。

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两位老战友时隔半个世纪后,再度相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