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极度吝啬的父母已经开始从外面捡垃圾了,我该怎么办?

读者:

我想问一个关于父母的问题。

我父母现在都是年过七十,好像从他们退休以来的十几二十年,人变得越来越奇怪了,很多事情都无法理喻,和以前相比简直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以前我们家过日子吧,也是很勤俭节约的,但就是普通人家过的日子,很正常。可是现在,他们已经不能说是勤俭节约了,到了我不能理解的程度。一个就是什么东西都不舍得扔,报纸啦纸箱啦,甚至每个拿回来的塑料袋、宣传单,连喝过的酸奶盒都要好好的留着。

每天还要翻看垃圾桶,看有没有他们觉得值得的东西留下来。不仅不扔,还从外面捡东西回来,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垃圾,玻璃瓶、烂木条、纸皮都往家里捡,家里都装不下了。

我们帮他们收拾家扔掉一些,他们就翻脸骂人,说我们不给他们好好活。但其实我们兄弟姐妹都有给他们生活费,他们自己也有退休金,比一般老人的生活条件应该还要好才对。而且他们在其他地方也特别省,煮个面因为怕费火,都不煮熟就吃了,因为这个还引发了肠胃炎,平时用水,一盆水先拿来洗菜,再拿来洗脸,然后留着洗手,最后洗到很脏了拿去冲厕所。所以厕所永远冲不干净,又臭又脏。

这些问题我反复跟他们说,就是怎么也说不通,真的让我们做儿女的都感觉很崩溃。

付衍清老师

我们一直有个误区,认为人的心智发展是线性的,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智慧。

孔子不是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老人都该按照这种发展阶段而越来越明理通达。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人并非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学习能力,如果一个人忙于生活,却很少思考和反省,那么年龄所带来的并不是智慧的红利,反而是看上去日渐失落日益残酷的外部环境。

事实上,维持成熟心智状态的能力,在人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容易,相反,却是越来越受到严酷的考验。一个人在这个阶段经受的挑战性,并不亚于生命的早年阶段。

而更残酷的是,在精神和情绪上,面对的是生理衰老和死亡的压迫性,是否能顺利度过老年期,考验的是人的心智状态中过去几十年中是否稳固,是否能够很好地面对过去和未来岁月的失落、哀悼、遗憾、后悔、罪恶感、失望、内疚等等。

所以对于你的父母来说,去适应这个人生中的新阶段,其难度至少远超过你的孩子去适应幼儿园、适应小学的全过程。而很明显的是,你所说的父母的所有表现,都是适应不良的症状,格外的吝啬是一种使用行为上的防御措施来避免自己面对真实痛苦的扭曲方式。

在你眼中没有价值的垃圾,在他们眼中却被投射出一些重要的象征意义,他们通过收集这些被人废弃的、无用的、无价值的物品,来感受自己内心人格所呈现的“废弃、无用、无价值的自己”得到了安全妥善的对待和照顾。每收集一样物品,都是在潜意识中确认自己安全的一次体验,除非能建立其他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的机制,不然很难通过外在的说服或强制去改善这种收集瘾。

而对于电、煤气、水等资源的过度节约,则是对于生命资源流失的恐惧,这种节约仿佛在牢牢抓住生命,只要能小心地节制地活,就能让生命消耗得慢一点,离死亡远一点。

作为儿女,如果想要帮助父母,一种方式是让父母感受他们自己有价值、有用、还有生命活力,可以尝试通过帮他们培养爱好来促进生命活力,或者用养花、养宠物、帮忙养孙辈、照顾其他人等方式来体现他们的价值,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不只是纯粹的休息,反而会让他们生活质量更高。

另外还可以经常和父母谈论些心理层面的问题,也许他们一开始不会习惯,还是会重复谈论具体外在的问题,那么可以试着多点耐心,慢慢去引导,使他们建立起谈论心理问题的习惯。而这些深层的情绪问题一旦可以被谈论,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能在肤浅的层面不了了之,而深层潜意识却起伏澎湃,那么心理能量就会得到相应的释放,而因此引发渐进的不自觉的行为改变。

回答者:付衍清

> 厦门大学文学硕士、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情感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

> 父母教育专家,小书房、教育在线等多家网站的特约教育专家。

>《厦门晚报》等报纸特约作家。

> 话剧演员,戏剧工作坊导演,常年带领长程戏剧治疗团体,父母成长团体。

编辑:情子(微:478797840)

原创插画:Bonnie

审稿:刘芳芳(liufangfang1503)

(有成长需求或合作意向可联系小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