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里的村庄︱雅集
县志里的村庄
我的老家,是皖北颍河岸边的一个村庄,名唤池家岗。普普通通的村落,寻寻常常的人。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是,很久很久以前,有池姓人家在这里建产立庄,于是有了这个村庄。
很久是多久?不知道。有人说是唐宋,有人说是明清。无法考证了。但奇特的是,几十年前,池家岗已无池姓人家的身影了。
因为好奇,我查阅了当地的旧县志,寻找池家岗的踪迹。很遗憾,一无所得。看起来,至少在明清时期,池家岗这个村庄,规模还很小,不够在县志上留下一笔的资格。
但我在县志上,找到了距离池家岗不远的另外的村庄
其一是张家瓦房。
张家瓦房在池家岗的西边。直线距离,也不过两公里的样子。我念初中,就是在它挨边的一个学校。我还有亲戚,还不止一家,就是张家瓦房人氏。
那时候说起张家瓦房,我会生出奇怪的感觉。它的瓦房,也不见得就比别的村庄多且好。为啥它以瓦房为名?它那里的瓦房,是何时所建?
从我在县志上所见,张家瓦房该是明清之际,就已经以瓦房的面貌,呈现在方圆十里八乡了。可以想象得到,一片土屋草房面前,突然有瓦房耸立,该是怎样的鹤立鸡群。人们便以张家瓦房称之,理所当然。
我从县志中寻着张家瓦房之后,再去那里走亲戚,会油然而生一种错觉:这个村子,就是从早已泛黄的县志中来的。那里的池塘,草木,泥土路,我总觉得它们仍然带着古时候的气息。
有一回在张家瓦房,我蹲在一处池塘边沿发呆。脚下,是厚厚的一层落叶,杂草丛生;远处,一阵风吹过,细小的波纹荡漾开来,一直到塘边消失。我想的是,在古代,这一方池塘,也是这个样子的吗?它里面游着的小鱼小虾,是不是跟今天的一个品类?
直到亲戚喊我,才把我「拉」回来。亲戚说,这个塘的历史很久了,据说还很「古怪」;哪朝哪代时候的事了,塘里无端漂出来一只红鞋子。
要我说,如果那只红鞋子为真,其中的故事一定有着丰富情调的情节。只可惜,那个故事,已淹没在远去的时光深处,再也无人记起了。
另一个村庄,是朱家岗。
朱家岗在张家瓦房的北侧。相距,不过一里许。现在的朱家岗,已是俗称的「行政村」的所在地,名称也简化了,「朱岗村」。但在附近的若干个村庄中,人们还是习惯叫它朱家岗。
尽管地理上很近,但我一直没去过。记得我有几个初中同学,就是朱家岗人。现在我已经叫不起来他们的名字了,甚至连他们的相貌也都模糊了。时间,在人身上的刻痕,以年纪来体现。我疑心,年纪,就是用来模糊一切的,尤其是人本身。
在我从县志上查到朱家岗的踪迹之后,我突然间对我的那几位已然模糊的同学羡慕起来。他们很幸运,他们的老家朱家岗,竟然在县志上留下个名字。而我所在的池家岗,似乎有些悲催。
非因特殊情况,县志里关于村庄的记载,往往走的是极简路数。二三个字,一个村名,而已。这是县志编纂规范使然。但我在县志里的村庄徜徉时,宁愿把它当成绘画中的留白。
——后人可以在留白处添加想象。先人们树下乘凉,田边小憩;他们的寻常日子,生活习惯,乃至口头语言,有多少穿越时光隧道,倏忽间来到如今乡人的面前?
↓↓点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