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特色名小吃——腊肉饼渣煮糍粑
材料:干豆丝,腊肉,糍粑,乌鸡蛋
调料:白胡椒粉,盐,干贝素
做法:1,干豆丝用水浸泡10分钟,方便煮软.2,糍粑切小块,腊内切片.3,热油锅爆香腊肉至透明.4,倒入水煮沸,下入豆丝.5,再次煮沸后下入糍粑.6,调入调料,打入荷包蛋.
腊肉性味咸甘平,健脾开胃。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元素。腌制食品中有较多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且不可过量食用。
其实饼渣也叫豆丝,武汉及湖北大部分地区叫豆丝、黄冈叫豆膏。不过,豆丝在我家乡鄂州方言里,更为地道的叫法是饼渣,也不知在鄂州何叫饼渣,豆丝是湖北的一种特产,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准确,因为它是经过加工得来的,豆丝就是用大米(也有用碎米,俗称细米)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或绿豆经过浸泡,然后磨成浆,摊成饼,切成丝,再经过一整天的晾晒而制作成的半成品食品,晒干后的豆丝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然而,在湖北各地却又有各种不同吃法和做法,而我们鄂州人则喜欢腊肉饼渣(豆丝)煮糍粑,要是其中配上刚从菜园子摘下来的白菜苔,那就更加美不胜收有了,记住千万不能放红菜苔,不然好好的一锅珍馐美味就变得黑乎乎的啦,没有看相。
之所以对腊肉饼渣(豆丝)煮糍粑记忆这么深刻,主要是小时候天气比较寒冷,不像现在这样与空调暖气,最好的暖身体的食物就是腊肉饼渣(豆丝)煮糍粑,一碗下肚绝对大汗淋漓。还有,小时候冬季生活做饭凉得快,没有这东西来得实在,从生火开始做到入肚皮前后也就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
再有一个就是,豆丝做起来简单,本是熟的,只需加进油填以水相煮即可;二是节省柴火,家乡贫瘠,年年为烧柴发愁,而煮豆丝来得快;三是方便,农村家庭人口多,吃饭时,人不一定能凑齐,时常有两三人要先吃或后吃,于是一趟一趟地煮。
但是,之前做豆丝准备工作却是一个大的工程,分别需要从舂米和磨豆开始。舂米需要用石锤将糯米浆液反复敲打出黏性,有了黏性之后则需要更大的力度,经过大半个下午反反复复的捶打后,糯米浆变成胶状,然后压制成型,冷却后切块,泡在水里保存。这项劳作需要极大的力量,往往是由几家的汉子共同操作,做好了的糍粑也不会由一户独享,被装到不同的桶里送到不同的人家里去。小时候,我爷爷奶奶为了糊好我这张嘴年年不辞辛劳的换着花样给我做着吃,而我就只会享受得到劳动成果。
除此之外,豆丝在鄂州地区还有可炒可煮的两种吃法,炒豆丝的绝配是绿豆芽,煮豆糕的绝配是上面提到的糍粑。
尤其是新鲜刚摊好的饼渣,这个时候还是圆圆称饼状,摊凉后用手撕成碎片状,放进锅里用水煮煮,再添加些许菜叶,放点盐就大功告成了。另外,还有一种朝着吃的做法就是摊凉后,同样也是撕成碎片,先在锅里把油烧热,然后打个正宗土鸡蛋,接着将蒜秧和饼渣放进去爆炒数十秒后起锅。不过,我小时候喜欢吃嘎嘣脆的味道,家里的姑姑婶婶们总会多大火炒一回,直到饼渣被炒得硬邦邦的样子才起锅,趁着最佳赏味期一呵气的吃掉,满嘴都是香喷喷的味道。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做法将豆丝叫做饼渣还确有其源。饼渣(豆丝)配上糍粑,腊肉,洒上胡椒粉,适合这时候的天气啊,一碗下肚,从上到下都暖和了。想起来都回味无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