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剑:对董其昌楷书及取法路径的思考

明代是楷、行、草特盛的时代,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明代书家写行草书可小可大,小如日常的书信、文稿,大如丈二长轴,皆能纵横如意。楷书则特擅小楷,不能大楷。如文徵明、王宠、 黄道周诸家,小楷皆极精工古雅,大楷则极为少见。又如王铎,小楷古雅有则,大揩则生硬非常,虽别有拙朴之趣,但毕竟和行草、小楷相去远甚。从宏观上看,似乎可做一个判断:明人不擅大楷
但是,在明季书坛,董其昌是一个特例。董其昌自诩“最得意在小楷书”(《画禅室随笔》卷一),固然是甘苦自知,不过他的大楷和小楷并无悬殊的落差。传世《千字文》《万岁通天帖跋》《五经一论册》《阴符经府君碑卷》等为楷书小字,《崔子玉座右铭轴》《晁文元公语轴》《我行其野轴》《仿颜真卿轴》等为楷书大字,具足高韵。
董其昌《楷书崔子玉座右铭》轴  上海博物馆藏
在明代,为什么会出现小楷独盛的现象?董其昌又为何能够一枝独秀,打通大楷和小楷?
不参死句参活句
以上问题可能涉及很多因素,而有一重要因素恐怕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小楷刻帖失真而晋唐墨迹难以获见。
若论小楷,锺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魏晋法帖历来为无上范本,明人对此用功最深。然而,魏晋名家真迹流传极少,所传者大多为刻在枣木版上或石版上的刻帖。古人无影印技术,除双钩响搨之外,摹勒上石然后制作拓本是最为常见的复制手段。
法书墨迹经过刀刻,总有或多或少的失真,而失真的影响对于小楷而言尤为严重。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刀刻最易失却精微之处。若是较大的字,细微之处有损,或无损于大局,而小楷点画本来精微,又如何耐得损伤。

董其昌小楷《五经一册论》局部(点击图片查阅全文)
小楷刻帖最难保留原初的笔法,董其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现象。他说:“余少时为小楷,刻画世所传《黄庭经》《东方赞》。后见晋唐人真迹,乃知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书月赋后》,《画禅室随笔》卷一)又说:“小楷书乃致难,自临帖者只在形骸,去之益远。当由未见古人真迹,自隔神化耳。宋时唯米芾有解,至今如阿閦一见也。”(《书小楷册题后》,《画禅室随笔》卷一)只有有缘得见晋唐人墨迹,才能看透小楷刻帖失真的现象。在董其昌看来,能从真迹悟入笔法的,米芾之后便再无来者了。
既然刻帖中的小楷与墨迹相去甚远,那么应当如何学习魏晋小楷?刻帖是否还有临习的价值?
董其昌将学书比作参禅,须参活句而不参死句,真迹为活句,枣石为死句。在他看来,如果二者合参,死句亦可成活句。“学书者既从真迹得其用笔用墨之法,然后临仿古帖,即死句亦活,不犯刻画重儓之诮,方契斲轮之意。”(董其昌《墨禅轩说寄吴周生》,见吴升《大观录》卷九)文中“重儓”,意为奴婢之奴婢。刻帖已与真迹隔了一层,模拟刻帖,岂非去真迹逾远?
明代书家擅小楷,但多从刻帖取法。墨迹上石,经过刀刻和反复捶拓,笔画形态会从饱满变得单薄,笔画与笔画的搭接会从紧密变得疏松,结构也因此从茂密而变得松散。
文徵明、王宠堪为明代小楷书之代表人物,文徵明点画细而直,王宠点画钝而短,皆取法并强化了刻帖中的某些特征。文徵明、王宠以刻帖的形态追摹魏晋小楷,自然是“误读”了魏晋小楷,不过,也因着这种“误读”,他们将刻帖中的趣味发扬到了纸上,从而创造了别样的境界。这种取法路径和董其昌从真迹悟入而与刻帖相参是大为不同的。

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局部(点击图片查阅全文)
大小贯通须得势
不同的取法路径导致不同的小楷书法格调,文徵明细劲精严,王宠含蓄空灵,董其昌恬淡生动。
诸家不必以高下相判,因为并不能简单以是否符合魏晋墨迹的真相来衡量书法水准。然而,如果不能逼近真实的晋唐笔法,打通大楷和小楷就会显得困难重重。
细审敦煌六朝隋唐写本以及王僧虔《太子舍人帖》、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名家墨迹,小字与大字虽然不能无异,但用笔的肌理并无二致。试将六朝隋唐写经墨迹展大临写,从小字到大字的过渡是非常自然的。如果将《乐毅论》《黄庭经》等小楷刻帖展大临写,若无将死句参为活句的功夫,则异常艰难。
董其昌亦有类似的体验,并从而悟得大字、小字贯通的要领
他说:“往余以《黄庭》《乐毅》真书为人作榜署书,每悬看辙不得佳。因悟小楷法,使可展为方丈者,乃尽势也;题榜如细书,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阳近之。襄阳少时不能自立家,专事摹帖,人谓之集古字,已有规之者曰:须得势,乃传。正 谓此。”(《书舞鹤赋后》,《画禅室随笔》卷一)
董其昌小楷《鹤舞赋》局部
小楷可以展大才是好的小楷,榜书如小字般跌宕自在才是好的大字。刻帖里的小楷是不足以直接展大的,那么,大字和小字怎样才可以贯通?恰如文中所云——“须得势”
所谓“得势”,贵在点画气脉连贯,笔笔相承,字字呼应。笔势和笔形密切相关,小楷既经刀刻与反复捶拓,已与原初的点画形态相距甚远,固然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但是原本蕴含于点画中的笔势悄然隐退了。追摹刻帖,固然可以成就一种新的小楷风格,但是如果放大书写,就难免捉襟见肘。“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苏轼语),与支离的小楷刻帖很难打通。
董其昌品评王宠说:“近代王雅宜一生学永兴书,独于发笔不似,若其形模,已十得六七矣。”(《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董其昌临破邪论》)起笔处不能与古人相似,自然影响到笔势,因为起笔承上笔,收笔启下笔,对于笔势的连贯是极为重要的。
枣木趣味成就了文徵明和王宠的小楷,但是也为大字和小字的贯通平添了一重障碍。若要会通大楷和小楷的笔法,先须“得势”,而这有赖于体察晋唐墨迹的机缘和功夫。
董其昌有缘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并自诩“吾书无所不临仿”(《画禅室随笔》卷一),所见广而所悟深,故能深入晋唐笔法,大字、小字一以贯之。在刻帖盛行的明代书坛,董其昌能够兼擅楷书大字与小字,深层的原因在于他扮演了晋唐笔法传灯者的角色。

董其昌小楷《五经一册论》局部(点击图片查阅全文)
辨明刀笔有同音
董其昌的书法与书学观念影响深远。清人楷书,若论笔法鲜活,深得晋唐古意,首推刘墉、王文治,二人皆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包世臣评刘墉为“华亭高足”,而刘墉亦许其“一语道破”(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艺舟双楫》卷六)。
王文治对董其昌的推崇则可谓无以复加:“余尝谓晋人书如如来禅,唐人书为菩萨禅,宋人书为祖师禅。自晋而后,虽宗风不坠,然无有敢称佛者矣。惟明董文敏,深证书禅,直入自在神通,游戏三昧,其殆辟支佛乎?”(《快雨堂题跋》卷五)
乾嘉以后,法书墨迹尽归内府,而取法汉碑与南北朝碑之风渐盛,碑学由此兴焉。邓石如、赵之谦、康有为诸家楷书沉雄古朴,清代楷书遂另开一番局面。不过,追摹刻帖者,精于大楷者少;追摹魏碑者,精于小楷者少。从取法刻帖到取法碑石,尽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囿于刀刻而少见六朝隋唐墨迹,则是二者共同的问题所在。刻帖之形细而散,其势难以施于大字,金石之貌迟而涩,其势难以施于小字。若要通贯楷书大字、小字,问题的关键依然是“须得势”。
随着百年来魏晋简牍、敦煌写本、西域残纸等书迹的出土,以及博物馆制度的建立、影印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见到大量六朝隋唐楷书墨迹。而董其昌从真迹领悟笔法进而与刻本相参的书法观念,也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得到了回响。

董其昌小楷《五经一册论》局部(点击图片查阅全文)
董其昌力辨小楷刻帖失真,启功先生亦云:“宋刻汇帖,如《黄庭经》《乐毅论》《画像赞》《遗教经》,等等,点画俱在模糊影响之间,今以出土魏晋简牍字体证之,无一相合者,而世犹斤斤于某肥本、某瘦本、某越州、某秘阁。不知其同归枣石糟粕也。”(《论书绝句》第十一首)又说:“枣石上辨小楷,如蚊睫操刀,只成谐喻”(《论书绝句》第五十一首)。
董其昌倡导从真迹得笔法,进而将刻帖之“死句”激发为“活句”,启功先生所说“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论书札记》)、“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论书绝句》第三十二首)亦有相似的理趣。董其昌的论说是对明代追摹刻帖之风的回应,启功先生则进一步回应了清代的碑学,刀笔之辨因而获得了新的内涵。
从米芾的“石刻不可学”,到启功先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董其昌的书学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0)

相关推荐

  • 初学书法就想写小字?打败你的不是天赋,是天真

    最近有些同学很有疑问. 想学习书法,却不知道先写大字好,还是先写小字好. 还有一些同学,看着自己写下的拳头大的字,再看看<灵飞经><乐毅论>这些精巧绝伦的小字,立刻心生羡慕,想 ...

  • 四大楷书是怎么形成的?

    四大楷书是怎么形成的? 要说当今书坛的顶级流量明星,非欧颜柳赵莫属,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特别是欧阳询公,圈粉亿万,绝对是网红界的杠把子.几十年来,由于几位欧楷大家的推崇和不遗余力的推广传播,稳坐书 ...

  •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批评·崔寒柏

    特邀评论家:王登科 张瑞田 周德聪 杨吉平 庆 旭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 崔寒柏 谷松章 张利安 林景辉 刘长龙 杨科云 陈 靖 林 峤 彭双龙 樊利杰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 ...

  • 犀利!崔寒柏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集评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 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 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 是18个国家级文艺奖项之一 历来为书法界所关注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评奖揭晓.颁奖后 其获奖作品 特别是书法创作类获奖作 ...

  • 邓宝剑:董其昌书论中生、熟之说辨析

    董其昌论书有生.熟之说,历来引人瞩目,比如清代吴德旋便称赞说:"董思翁云,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矣."然而董氏之论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却颇有歧说. 董其昌临米芾<天马赋& ...

  •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勤政励学箴》

    董其昌楷书书法欣赏<勤政励学箴>.纵观此楷书轴,不失为一件以秀美典雅为基调.博采众美.略呈"拙"趣而具有自家面目的集大成之作,笔法圆熟,点画精到,结体端庄,从中可以品味 ...

  • 董其昌楷书《勤政励学箴》立轴

    董其昌楷书《勤政励学箴》立轴

  • 《辛丑•仰山雅集》作品展播 第20集:李月贵 丁嘉耕 邓宝剑 刘曦林

    李月贵 李月贵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敬爱的党: 一百年的栉风沐雨,一百年的不懈奋斗,锻造了坚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党员,我献上对伟大的中国共产 ...

  • 墨里·乾坤|董其昌楷书《杜甫诗立轴》

    墨里·乾坤|董其昌楷书<杜甫诗立轴>--书为心画,禅说苦闷 无心得月中云关注2020-01-01 01:33 书为心画,禅说苦闷书法的创作,本是文雅生活的体现,是一种美学意义的存在.从宋代 ...

  • 董其昌楷书、王铎行书题层岩丛树图

    代巨然层岩丛树图带跋,绢本144.1x5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楷书题巨然层岩丛树图 僧巨然真迹神品.观此图,始知吴仲圭师承有出蓝之能.元四大家之自本自根,非易易也.其昌. 王铎行书题巨 ...

  • 宋高宗赵构书法诗帖,附董其昌楷书题跋!

    宋高宗赵构书法赏析<暮春三月诗帖>,绢本48.7x70.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诗帖以中锋书写杜甫的七言律即事诗,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一,令人看来赏心悦目. 暮春三月巫 ...

  • 邓子恢的楷书巧夺天工,刚柔并济,字字饱满,笔笔惊艳,让人羡慕

    在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些潜质,他们不但是骁勇善战的将军额,而且还擅长书法,书法也是这些革命家们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甚至说是一种标签,在他们的笔下,不仅将传统书法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 ...

  • 董其昌楷书《信心铭》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