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补益药(四)——补血药
在中医学里,补益药是对人体正气有补益和扶助作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虚损的病证,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亏损、增强人体活动机能、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补虚药、补养药。
此类药物的作用可概括为补虚扶弱。
根据药性和主治病证的不同,补益药一般分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4类。
相关文章:
2、补阳药
补血药
用于治疗血虚证。
血虚证主要见于心血虚和肝血虚。
心血虚常见面色不华、唇舌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或出现结、代脉。
肝血虚常见面色萎黄、指甲苍白、眩晕耳鸣、视物昏花、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则经闭等。
上述证候均可选用补血药治疗。
因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对一些肾精不足者,也常配用补血药。
常用药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阿胶、龙眼肉等。
当归
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煎服,5~15克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熟地黄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煎服,10~30克
用于补血滋阴(尤其是肾阴)、益精填髓。主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崩漏等症
何首乌
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煎服,10~30克
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主治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煎服,5~10克
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平肝。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胁痛,腹痛
阿胶
甘,平。归肺、肝、肾经。煎服,5~10克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龙眼肉
甘、温。归心、脾经。煎服,9~15克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乌骨鸡
甘,平。归肝、肾经。煮食,或入丸、散
养血补血。主治虚劳羸弱,骨蒸潮热,消渴,脾虚滑泄,下痢口噤,崩中带下
木耳
甘,平。归肝、胃、大肠经。煎服,3~15克
益气,凉血止血。主治气虚体弱,咯血,吐血,肠风,痔血,血痢,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