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散文】王忠明《枣木扁担》
【作者简介】王忠明,笔名:清风明月,1973年生,黑龙江肇东人,大专毕业后做乡村教师至今。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喜好用文字抒发情感,展现内心世界,偶有小文发表小报籍此自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谨以此文作为送给父亲节日的礼物,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幸福安康!)
2016,春日融融。
母亲千挑万选的这个日子,暖风徐徐,太阳朗照。旧屋换新楼的乔迁之喜,亲朋好友也赶来帮忙。我和妻子也一扫连日来装修的疲惫,里里外外忙乎着。母亲脸上皱纹朵朵盛开,桃花一般。
忙乱中,忽听七十多岁的老父在训斥孙子:“快说快说,给我弄哪去了?”只听得儿子委屈地说:“爷爷,我好像仍那边了”“傻孙子,那是你太爷爷留下的东西,是咱们的传家宝,你居然拿着它出去玩,快把我的扁担给我找回来......”
原来,父亲找的是那根枣木扁担!
那是一根普通的扁担:山枣木材质,两端稍窄,中间有一巴掌宽,立起来大约一人高,熟牛皮制作的扁担勾绳。扁担表面已经被摩擦得光滑平整,宛如古器物的包浆,泛出亮亮的古铜色光泽。虽然扁担勾绳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扁担依然如故,所不同的是越来越亮了。
在儿子和父亲焦急的寻找中,关于枣木扁担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在心头。
1958年黄河的那场大洪水,把爷爷的户籍从山东省梁山县改成了黑龙江省肇东县。一家人的行囊,一家人的梦想,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一股脑都聚到了爷爷的肩头。就是用这根枣木扁担,爷爷把家从山东挑到了黑龙江。
齐鲁故地黄河岸边的这根枣木,就这样流浪到了塞北,在甜草岗的黑土地上生了根。
家乡盛产山东大枣。枣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很慢,碗口粗的树干,需要长上几十年,因此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不易变形,适合制作雕刻品。山东家乡出货郎,再加上枣木色红纹美,因而更盛产枣木扁担。
“穷灶头富水缸乃是常理,敬父母爱弟妹方为人伦”。爷爷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也这样做的。屯子很大,记忆中在屯子中间有一口老水井。铺着青石板,木架子上架着木辘轳。每天天不亮,爷爷就拿起扁担,挑起水桶,去村中间的水井排队挑水。等我们起床时,水缸已经是满满的了。爷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肩挑着这根枣木扁担奔走于水井和队房子之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每天往返多少次。因此在挑水的乡亲里,爷爷是每天光顾水井次数最多的人。中国农民的淳朴与勤劳,被爷爷和他的这根枣木扁担,演绎得淋漓尽致。
1983年,生产队解散了,随后年迈的爷爷过世了,这个枣木扁担不再有那么沉重的负担了。再后来,家里打了口水井,这个枣木扁担就享受了更多的悠闲。
1992年,生活渐渐殷实起来。
记得那一年,母亲养了30多只大鹅。父亲早出领着一群鹅,晚归担着一担草,枣木扁担,依然尽职尽责。
上秋了,大鹅养的膘肥体壮,一煞冷,母亲就每天杀掉几只大鹅,一家人贪黑收拾干净,第二天,父亲就用枣木扁担挑着白条大鹅去集市上卖掉,给全家人换回喜欢的物件。
1994年的秋天,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去省城读大学的后生。我从地垄沟中走入象牙塔,带给父亲的,既是光耀门楣的喜悦,更是对未来的无限的希望。尽管父亲的身板已经已经不再挺拔,可是,去省城学校报到那天,他挑着行李,仍然快步走在我前面,他的背影里,我能感受到,他肩上的枣木扁担,不再是沉重和艰难,有浓浓的喜悦,更有甜蜜和心安。
这根枣木扁担,它挑着日月,挑着辛酸,挑着祖辈的艰难,还有父辈的希望,一直走到盛世的今天......
好在有惊无险,儿子把扁担拿出去玩耍,随手就扔一边了。当我看着父亲深情的抚摸着这根扁担时,我知道,父亲舍不得扔掉它。可是,新居哪有地方放这根枣木扁担呢?
“人间的四月天!——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可是眼前这个四月的春天真是太不寻常了,怎么也没有找见林徽因诗中描绘的感觉。刚刚还风和日丽,现在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傍晚放学了,雪花还一直飘飘洒洒,天地间一片诗意盎然。我和儿子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过民俗博物馆。这是我们镇上一家民办的民俗博物馆,专门搜集有着农村发展历史的、传统的、有着时代特征的老物件,小到针头线脑、瓢盆碗罐,大到笸箩碌轴、犁杖车轿。搬家那天,我和父亲商量后,父亲高高兴兴的把那根枣木扁担送到了这里……。
突然儿子叫住了快步赶路的我。
“爸爸,你看,爷爷在那!”
顺着儿子的手指,我分明看到一个人,趴在民俗博物馆窗台前,正在往里看……
正是父亲!他魂牵梦萦的,还是他那根枣木扁担!
此时的父亲,佝偻着身子,浑身上下已经都覆盖了厚厚的雪,一动不动,俨然是一尊雕像。
雪花飘落下来,润湿了我的眼睛……
2016,父亲节前夕
(谨以此文作为送给父亲节日的礼物,愿天下所有的父亲幸福安康!)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顾问:朱鹰 邹开歧
编辑:姚小红 洪与 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