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书,但却看过就忘, 这套方法助你阅读更高效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唯有知识让我们免于平庸。

不管是在公交地铁上,亦或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里,我们常常能看到或者听到很多人仍然在看书,或者准备有关教师、国考省考以及一些资格证的考取。

大家随时都在给自己充电,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能得到更多选择的机会,为了能有资格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等等。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很大的问题,以致于我们常常骂自己太笨。

这个问题就是“记不住”。

即使我们和自己较劲,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该记不住的还是记不住。就像我们头一天晚上辛辛苦苦背完的材料,到第二天又得重新开始。我们似乎总是在重复这种无效而且无奈的行为。

我们常常能听到周围有这样的声音: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

这里,我们从【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谈谈我们如何克服看过就忘?只是看过这样的情形。

首先,我们要知道阅读的层级,我们平时常在哪个层面上,以及我们该如何改进我们的阅读方式。

阅读分为四类,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就是为了获取资讯而读。就像每天打开的很多自媒体文章那样,什么八卦新闻、时政要点、以及天气股市行情等;这对于小学初中的学生来说比较适合,主要是为了认字,以及初级的读写能力。对于我们现在来说用处不大,或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只是会浪费我们的时间以及让我们有一种“这个我知道”的错觉。

2,检视阅读,才是真正开始进入阅读的层次。在拿到一本书后,我们首先会看看目录,快速地浏览一遍,有系统地略读或者粗读。翻开我们感兴趣的章节读上一两段。然后快速地阅读,或者慢读,这时我们可以刻意地训练我们的阅读速度。这里可以说一下我平时是怎么用这方法训练自己的快读阅读能力的。

市面上有很多复杂而且昂贵的工具,但最好用的工具是我们的双手,你也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逐渐增加手移动的速度,慢慢地阅读速度就快起来了。

3,分析阅读,讲究的是结构与规划,句子与主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拆解文章的框架甚至是整本书的框架来进行阅读,也就是作为读者,我们需要透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

任何一本值得阅读的书,都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否则这本书就会显得乱七八糟,根本没法阅读,烂书真是如此。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可以拆解它的结构,拟一个大纲,并用一两句话把它的核心描述出来。那些能一目十行的人不是真的能那样,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分析阅读的方法,能快速地找到文章的架构,从而忽略解释说明的细节段落。

4,主题阅读,找到相关主题,并多点围攻。

在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可以这样给它们分类:

1)、理论型:我想弄懂一个什么问题?

2)、技能型:我想产出一个什么产品?

3)、灵感型:我可以从中联想到什么?(过去,现在,未来)

想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带着目标、带着我们的问题和思考去阅读,从四面八方来围攻这一个问题。用这样的问题驱动来引导我们阅读,那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的四个层次,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这里推荐两个高效阅读的方法。

1,FCR阅读法。

·先结构,后内容。Framing(框架化):始终在脑海中放一个框架;

·先识别,后精读。Checking(组块):将信息以块为单位进行识别和记忆,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某一种方式进行分类;

·先提炼,后展开。Refactoring(重构):用自己的话提炼出新信息,再写入框架中。

2.QR3T学习法。

QR3T分别代表:Question、Rehearsal、Take note、Tell、Think。

1),Question(问题):主动学习必然优于被动学习。带着问题去获取信息,绝大部分的书都是参考书,当成我们获取知识的工具。

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我们可以同时阅读几本书中的某一章或者某几章只与我们的问题相关的部分。而没有必要通读整本书。

2),Rehearsal(加工):通过深度加工,理解内化知识。

摘抄下来或者Ctrl +C,Ctrl+V记录下来的不是知识,只是一堆知识点的囤积。心中如果没有房子的模型,那永远只是一堆散乱的“砖头”,成不了房屋。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对新知识和已有旧知识的整合和加工,让他们建立起联系,使之能成为一个知识库系统。

3-1)、Take note(做笔记):一个是康奈尔笔记法(框架为:主要内容、关键词、总结);一个人知识卡片(框架为:主题/总结、信息主体、以及来源)

做笔记不是摘抄复制,做文字的搬运工,而是做关键词,并让这些关键词产生某种连接。这些关键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节点。

3-2)、Tell(复述):用自己的话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说出来。而不是“背书”,说给身边的人听,多和别人讨论,或者用笔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写下来。之后再去补充,完善。

在分享中学习(Learn By Sharing)。

3-3)、Think(调用):调用就是我们的输出,把我们学到的做成一个项目或者成为项目的一部分,这样就能进行间隔测试(隔一段时间就自我检测一下),不断加强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

在输出时,可以增强我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信息的重构能力,以及检视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就是,用输出来倒逼自己不断输入。

毕竟没有输入,哪有输出呢?

正如格雷厄姆在八十多岁写回忆录时所引用哲学家和教育家西塞罗的著名诗文:

学习,滋润着年青一代,抚慰着暮年老人。学习,使我们的前景光明,在逆境中给予我们保护和安慰。学习,使我们在家生活充实,在外行动自如。

学习陪伴我们度过了漫漫长夜,学习陪伴我们经历长途跋涉,学习陪伴我们踱步于田野乡村。

人生,唯有学习和成长,不可辜负。

注:部分内容来自L先生智识营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