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道(2)君臣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臣关系问题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君臣关系的发展,可以从“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奴处”中清楚地看到它的流变。各朝各代皇帝和臣子的微妙关系,可以说是既合作共处又暗地角逐,这种关系与个人命运乃至国运息息相关,不仅在于制度和社会背景,更有深层的中国文化的潜规则的运行规律在起作用。个人修为的背后隐藏着儒家与法家两种力量的对抗相容。“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奴处”这四种关系是十分严谨的。

第二、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果我们把这段说成白话文,就是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看成为自己的手脚,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自己的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为狗马,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它表述的观念是:“君臣有义”;而不是后世宣扬的那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第三、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史记》记载,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不同层次的管理。第一种,就是“不能欺”。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他的法律监督机制非常的严密,老百姓想欺骗他都做不到,这个就叫“不能欺”。西门豹在治邺的时候,他的法律非常的严苛,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给你严厉的惩罚,以致把老百姓吓得不敢去做违法乱纪的事,他做到了“不敢欺”。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贱在治理单父的时候,他把孔子的“仁爱”思想、“爱民如子,视民如伤”完完全全地运用到他的治理之中,结果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都不忍心欺骗他们的长官,所以他做到了“不忍欺”。究竟哪一个层次是最高的管理层次呢?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知道,当然“不忍欺”是最高的层次。

在《韩诗外传》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有一个宰相叫宋燕,他在齐国做宰相,结果被驱逐了。回来之后,他就召集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说:「诸位大夫,有哪些人愿意和我一起去其他的诸侯国?」结果陈饶等人都伏在地上,没有人回答。宋燕就说:「唉,太可悲了,为什么士大夫容易获得,但却难以使用?」陈饶回答说:「并不是士大夫容易获得而难以使用,是您不能够正确地安抚他们。」宋燕说:「你这话怎么说?」陈饶说:「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您给士人的薪俸是三斗的黍稷,他们都不能够养家糊口,但是您家的野鸭、大雁都有吃不完的粮食。这是您的第一个过失。您家的果园种满了梨子、栗子,后宫的妇女用这些果子互相投掷,但是士人却没有尝到过一颗。这是您的第二大过失。您家的绫罗绸缎,华丽的装饰在厅堂之上,随风而破败,但是士人却不能够用它们做自己衣服的滚边。这是您的第三个过失。钱财是君主您所轻视的,而生命是士人所重视的。您不能付出您所轻视的东西,却希望士人能够付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这就好比是您做的是铅刀(这个铅刀就是铅制做的刀,刀质非常地软,也不锋利),您做的是铅刀,但却希望它有干将的用途(这个干将就是一把名剑的名称),希望它很锋利,这不也是很难办到的吗?」宋燕一听,就知道自己错在何处了。错在何处?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平时不懂得施恩惠于属下,不能够体恤他们的辛劳,对他没有真诚心。所以君仁臣忠,这是一个中国式管理的秘诀所在。

(0)

相关推荐

  •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想要做君主,就要尽君主的责任:想要做臣子,就要尽臣子的责任. 赏 析 这是孟子讲君臣之道的一句话.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与圆的准则:圣人的 ...

  • 人主与臣下

    人主或者说国君,与臣下或者说大臣,彼此间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唐太宗李世民看来,应该是一种彼此恪尽职守,戮力同心,各尽其职,知无不言的关系.而他的这一观点,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一次与臣子们的会 ...

  • 韩非子037难一第三十六

    [一]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 ...

  • “国学”之道(1)为人之道(潘长宏撰)

    第一.防微杜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小善能积成大善,小恶会 ...

  • 国学之道(3)--- 养性之道(潘长宏撰)

    修身养性自古以为就是作为中国民族每一个子民终生所要做的事情,故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人才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社会上的形形式式的问题.养性的本意有三点:1.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活,究竟 ...

  • 国学之道(4)处世之道(潘长宏撰)

    我们大家都知道,处世之道是国学的范畴!何谓处世之道?那就是在尘世间安然.无虞.顺利的生存下去,不招致别人的忌恨.仇视,不被别人打击.报复,讲的就是一个"藏"字. 中国人或许受老庄哲 ...

  • 你知道我国的长城共有多少个关隘(潘长宏撰)

    长城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象征.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 ...

  •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潘长宏撰)

    <道德经>的思想折射出无限的光芒 作者:潘长宏 2021年10月22日 茫茫乾坤 峰峦叠嶂 祥云缭绕 瑞象紫光 九天玄女吞食了李子王 八十一年孕育胚胎 降生了皓首白髯仙风道骨儿郎 修行中李 ...

  • 一首闲庭置若歌(潘长宏撰)

    说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等于闲, 红尘锁事常挂碍,深山隐居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规难,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光头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 力承手脚空费力,瞎炼捣鼓也徒然 ...

  • 劝世醒世警世歌(潘长宏撰)

    天南海北走西东,纵观尘世万物拥, 秋冬枯来春乃荣,人生渺渺在其中. 浮生一世相捉弄,来来往往有何功? 早赶日出晚入梦,换了多少主人翁. 眼看杨柳与春风,人生恰似采花蜂, 金银财宝多少同,死后何曾在手中 ...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潘长宏撰)

    言出做事莫乱行,软弱难欺有神灵, 害人害已怀怵惕,良心天理讲公平. 善恶施处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 虚实只有自家知,祸福因由心肚明! 居心叵测是根基,虚时却问百事疑, 欺世盗名终折福,天道朗朗总归平 ...

  • 中国基本文化常识---【蜀之八仙】(潘长宏撰)

    [蜀之八仙]指的是张道陵.严君平.容成公.李耳.董促舒.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在具体讲述蜀之八仙之前,先将其中二人各讲一故事,大家听. 第一个讲的是张道陵,东汉沛国(今江苏丰县)人,留侯张良的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