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地佬话的特点
地佬话的特点
语音
声调数最多的汉语方言
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而入声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博白地佬话不仅保留了古汉语中的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而且还保留了入声的古老形式。在入声中又分为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声调数目高达10个。
广西语文学会会长、广西大学中文系主任秦似(原名王缉和)在美国《美洲华侨日报》发表《回乡散记》说:“谈到乡音,我们乡里讲的是一种土话,……属于粤语的分支。这种土话保存了《广韵》(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完整的韵书)的声调系统,至今仍有10个调数。在中国,大概是声调最多的汉语方言。这一点与我的父亲(王力)成为汉语音韵学专家不无关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唐作藩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杰出的开拓者》一文说:“王力早年留学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1931年完成的论文《博白方音实验录》,用科学的方法描述了博白方言的语音系统,发现博白方音有十个调类(这是到目前为止所了解的汉语方言调类最多的一种),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语言研究院给王力颁发了特别奖金,使该书能以法文在法国出版,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中古音韵的活化石
博白地老话有声母24个,韵母46个,声调10个,保留了《广韵》的语音系统。《广韵》是一税研究中国中古语言的书,书中将所收的26194字分四声206韵。而真正有把这206韵区别得比较清楚的,只有地佬话和闽南话,可以称得上是中古音韵的活化石。跟现代普通话比较,地佬话的韵母数要多出三分之一以上,声调数要多出一倍以上,故普通话与地佬话根本无法通话。与广州话相比,地佬话比广州话更接近古音。
中古汉语三十六个字母中的牙喉音(见、溪、群、疑、影、匣)在前高元音前面,现代普通话及某些方言已转化为舌面音,而地佬话却依然保留了舌根音的读法。如奇、技、寄等字。古见系母字基本读舌根音和喉擦音,但在臻、宕摄武器三等字,通摄三等晓匣母字有颚化现象,此与玉林话相同。
地佬话的疑母字全部保留了古读法,甚至“范”、“法”还保留有-m、-p收尾的读法。又和“吾”在古代的声母都是“疑”母,韵部亦相同,都属上古的“鱼”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战国策》有句话:“鱼欲用所善”。这里的“鱼”何义?根据古音通假的原则考释,此“鱼”可通假为“吾”。
地佬话系统保留了中古汉语韵母中带塞音韵尾的入声韵。从中古汉语到现代普通话,韵尾变化最突出的是收[-p]、[-t]、[-k]尾一类入声韵消失了。而博白地老话则保存得比较完整。如“十、一、六”三个数字,是个入声字,正好反映了古音的三种不同韵尾。十收[-p]、一收[-t]、六收[-k]。又如:“法”字在中古是收[-p]的,据语言普查,今天除博白地老话还保留着收[-p]的古读法外,其余粤方言的各县都已变成[-k]了。古全浊塞擦音清化后,基本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知、照”系声母的字,地老话用“ts’、 ts、s这套舌叶音与广州话近似。”“产”原是“生”字母,桂南许多县也同广州一样读ts’母了,可是博白还读s字,保留了古读法。
地老话保持了中古汉双辱鼻音韵尾。中古汉语有三种鼻音韵尾韵[-m]、[-n]、[-η],现代普通话和吴、湘、赣等方言韵都已丧失,合并到[-n]韵中,而地老话还保存着[-m]韵自成体系。如“凡”韵之“凡”、“范”、“犯”字,博白地老话很好地保留了[-m]收尾,而桂南其它各县都已读入[-n]尾了。博白的n能自成音节,所管的字大约有:“吾、梧、五、午、伍、误、悟、唔”等。否定副词“唔”字用处较少,一般仅用在“唔该”、“唔曾”、“唔充”等方言词中。
地老话声母系统比广州话多的两个声母为边擦音d和舌面鼻音n。边擦音d来源于古“心”母字,是比较特殊的声母,在汉语其它方言中很少见。其例字读法有:心、新、所、些、四、雪、线、速等。舌面鼻音n来源于古“日”母字,其例字如:“儿、二、耳、日、惹、染、人、认、弱、肉、牛”等。
以鼻音收尾的叫做阳声韵。如“音、英、因”三个字的发音,在古代分别收[-m]尾,[-η]尾,[-n]尾,而现代普通话和许多方言已经“音”、“因”不辩,有的方言甚至于“音,因,英”三个字音不分了。而地老话对古代这三种鼻音保存得最完整,对其音能清晰分辨。
此外,地老话还有一些语音现象和特点在汉语方言里也是比较特殊的。
如:博白地老话没有撮口呼。它把汉语撮口呼的字音读成齐齿呼。凡是广州话的y或y为首的韵母,地老话都变作i,如“猪、知”都读titsi’。北京话读y的韵的,地老话读入ui韵,所以“虑、泪”同音,都读lui。这些特点也与玉林话不同。
地老话的ai韵所管的字如“体、米”等,在其它桂南各县则读ei。而其它县读ai韵的字,博白却读эi韵。
古全浊声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就桂南农村地区说,不论平声仄声,都读不送气声母。但县城的情况不一样。下面举古平声“皮、蒲、团、庭、渠、求、厨、虫”;古上声“被、簿、艇、巨、舅、柱、重”;古去声“避、步、段、定,县、旧,住、仲”;古入声“夺、伞、轴、蝶”等28个古全浊声母字为例。从现代语音学看来,“全浊”是指不送气的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如、[α]、[g]、[dz]、[dz]、[dэ]、[z]。玉林,岑溪,苍梧夏郢、昭平、蒙山五处基本上读不送气声母。而博白除“被、簿、夺”三字外,古平上入其它字都读送气声母,但古去声“八”字也读不送声母。而博白除“被、簿、夺”三字外,古平上入其它字都读送气声母,但古去声“八”字也读不送气声母。
Ei是博白特有的韵,地佬话读ei韵的字,在其它县读i,如“比、资、此、丝”等字的韵母不读i,而读ei。
εu在博白则作为很重要的韵出现,所管的字很多。在地佬话中全部“豪”韵字读入εu韵。博白县城柑子园话没有Dm韵,在南宁读en的字,如“针、心、林”等,已全部读入en韵,所以“三、心”同音。但离博白县城外一里多路的王力故里岐山坡,am与em就能区别,岐山坡话把三读dan,心读den。
博白城内陆佬话“十、集、立”等与“答、甲、腊”等同韵,但离城一里多的岐山却能把这两个韵状分开,前者是ep,后者是ap。
词汇
1、地佬话中的古词
地老话除了系统保留古音外,还保留了大量的古词。如:睇(看)、企(站)、食(吃)、饮(喝)、落(下)、行(走)、髀(腿)、面(脸)、衫(衣服)、屐(木鞋)、(深烂稀泥)、斟(叙谈)、搦(握拿)、捋(音劣、顺摸)、畀(给)等。
2、方言字
此外,地老话还保留了许多方言字,今用国际音标注录如下:
山(k han,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