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常用处方
上消化道出血
【概要】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次见于肝硬化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胆道疾患等。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黑便,出血量可大可小,失血量大或紧急时,极容易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出血性休克而死亡。本病属中医学的“吐血”“便血”范畴,疾病主因可归于“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于外”两大类。因为中医认为出血是离经之血,离经之血则为瘀血,出血之后瘀阻脉络,瘀血不去则出血难止,所以止血与消瘀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原则。
处方1大黄白及方
【方药与用法】生大黄粉1份、白及粉3份;取上药分别研粉,按照1:3比例混匀,装入胶嚢口服或冷开水调服,维持用药直到大便隐血3次转阴。一般认为,用药时间以1〜3天为宜,最长不可超过1周。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瘀,止血;主治各类上消化道出血。
【简释】方2中大黄与白及都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二药配伍既能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又能使白及内所含的胶质吸附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保护膜,以便促进出血灶血栓形成。
处方1血宁冲剂
【方药与用法】大黄1000g,黄连330g,黄芩500g;上药做成颗粒状冲剂,分装成100包,每包约含生药18g。治疗时,每次1包口服,每日3〜4次。
【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止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证属邪火内炽、迫血妄行者,主要表现为呕血、吐血、便秘、尿赤等。
【简释】本方对胃热、肝火、脾虚不摄所致的出血均可奏效,即可产生清热凉血止血、祛瘀止血、降气止血的功效。此外,也可采用泻心汤加味治疗:生大黄30g、黄连6g、黄芩9g、赭石18g、花蕊石12g,每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处方4五倍子煎
【方药与用法】五倍子6g。上药加水400ml煎汁,以浓缩至100ml为宜,每日分3次服完。检测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须及时予以输血。此外,还可口服五白止血散,即取五倍子、白及各等份,烘干后共研末,每袋约装20g;治疗时,每日取1袋,加冷水150ml煎沸,待凉后分4次口服。
【功能与主治】收敛止血;宜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治疗。
【注意事项】少数患者口服本方可出现恶心或不同程度的便秘,个别病例便秘可以长达1周,有必要时可增加缓泻药物对症处理。但此方对肝、肾功能并无不良影响。
处方5赭石五芡汤
【方药与用法】赭石25g,五倍子、芡实各15g。上药加水煎,取汁频服。
【功能与主治】收涩止血;主治各类上消化道出血。以此方治疗254例患者,服药后呕吐或呕血停止、便血终止者241例,呕血减少或大便隐血降至一个(+)者12例。
处方6黄芪建中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炙黄芪12g,白芍、煅瓦楞子各30g,桂枝、炙甘草各5g,炮姜6g,怀山药、海螵蛸各15g,白及10g,大枣7枚,怡糖(冲服)30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7剂为1疗程。
患者气虚甚重,可加用党参;若湿滞明显,宜加焦白术、半夏;若气滞甚重,可加用陈皮、砂仁、熟附片等。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补气摄血;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呕血、便血、面部无华、头晕心悸、乏力肢软、汗出怕冷、胃脘隐痛、舌淡苔薄、脉濡细等。
【简释】此病因中阳虚弱、寒气内生、络脉受损、气不摄血,造成血自离经而外溢。因此,治宜补气健脾、温中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