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故事(147)——查塔努加
鱼到飞鸟内容
文|毕蓝
北方虽然在1863年7月的“葛底斯堡之战”中取胜,迫使罗伯特·李将军退回弗吉尼亚,但“波多马克部队”总指挥米德将军并没有乘胜追击,给了李喘息的机会。李的攻势变成了守势,南方主力尚存,“内战”仍将继续。东部战场的硝烟还没散尽,西部又打起来了。这一次,北方似乎陷入从未有过的危险境地。
事情要从威廉·罗斯克兰斯将军的“坎伯兰部队”的行动说起。1862年12月31日到1863年1月2日的“斯通河之战”后,罗斯克兰斯的部队因人员损失严重,暂停了进军查塔努加的计划。我们在以前的故事中讲过,地处田纳西州和佐治亚州边界的查塔努加堪称南方的“心脏”,是南方仅剩的连接东部和密西西比河谷的交通枢纽。就像维克斯堡和里士满一样,查塔努加是联邦军队的必取之地,占领了它便可直捣亚特兰大,征服“下南方”。本来,林肯想让罗斯克兰斯在1863年春天就行动,与格兰特的维克斯堡战役和胡克的东部战斗一起打响,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但罗斯克兰斯以准备不足为由拒绝了。直到1863年6月,“坎伯兰部队”才开始向南推进。罗斯克兰斯虽然动作慢,但还算有效,逼得南方的“田纳西部队”总指挥布拉克斯顿·布拉格将军节节后退。7月初,布拉格退守查塔努加。
现在,布拉格处境艰难。田纳西东部重镇诺克斯维尔正受到安布罗斯·伯恩赛德将军2万4千人的联邦“俄亥俄部队”的威胁,查塔努加又面对罗斯克兰斯的6万重兵。诺克斯维尔守军有1万人,查塔努加有5万人,都处于劣势。9月3日,伯恩赛德占领诺克斯维尔。布拉格独力难支,为了避免被打包,9月8日,他主动撤离查塔努加,进入佐治亚北部。与此同时,联邦军队在阿肯色州也进展顺利,于9月10日占领首府小石城,阿肯色四分之三的地区落入联邦手中。至此,北方的“后维克斯堡”战事基本上如愿以偿,特别是兵不血刃进入查塔努加,真是梦幻得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梦很快就醒了。
南方丧失了土地,但没丧失信心。杰斐逊·戴维斯总统决定从约翰·约翰斯顿的密西西比部队调援军给布拉格,同时派李的部下朗斯特里特带2万人增援,与他的西点同班同学罗斯克兰斯一决高下。9月18日,罗斯克兰斯与布拉格在奇卡莫加河摆开阵势,佐治亚境内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开始了。从18日到20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两边势均力敌,打得都有点乱,但因罗斯克兰斯判断失误,朗斯特里特捡了个大便宜,几乎在“无意插柳”的情况下捣毁了罗斯克兰斯的指挥部。罗斯克兰斯阵脚大乱,仓皇逃入战场以北8英里处的查塔努加。主将跑了,罗斯克兰斯的部将,那位雷打不动的乔治·托马斯,却率部顽强抵抗,坚如磐石,直到20日夜才缓缓退入查塔努加,为查塔努加的防御赢得了时间。否则,此城难保。托马斯因此得到了“奇卡莫加之石”的美誉。
“奇卡莫加之战”是北方在西部最惨痛的失败,没有之一。北方损失1万6千人,南方伤亡1万8千到2万人,双方三天伤亡总数仅次于葛底斯堡,是“内战”中第二血腥的战斗。然而,危机没有结束。布拉格的军队乘胜占领了查塔努加周围的三个山头,把罗斯克兰斯的人马牢牢箍在城里,只有一条狭小的通道可以勉强与外界联系。以前都是北方围南方,这回破天荒第一次,南方居然围了北方。朗斯特里特劝布拉格趁北方的防御工事没修好猛攻查塔努加,但南方实在没力气了,伤亡率已超30%,伤亡者中包括10位将军,约半数的拖大炮车的马也被打死。布拉格决定把罗斯克兰斯“饿”出查塔努加,到10月中旬时,他似乎就要成功了。罗斯克兰斯的给养消耗殆尽,查塔努加摇摇欲坠。
查塔努加被围的消息震动北方朝野,这可不只是丢一座城,城里的约4万人马都可能丢,西部的形势将大逆转,仿佛之前全白忙活了。不惜一切代价解救查塔努加成了头等要务。9月23日,战争部长埃德温·斯坦顿说服林肯同意把“波多马克部队”的两个军调往西部,由前总指挥约瑟夫·胡克率领,驰援查塔努加。问题是,从华盛顿到查塔努加有1,233英里(将近2,000公里),要穿越阿巴拉契亚山脉,两次渡过俄亥俄河。两条腿跑着去肯定来不及,协调铁路运输也困难重重。斯坦顿的“恶魔”本性大爆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他把所有的铁路公司的总裁叫到办公室,命令所有的列车让道,确保把援军及时送到目的地。11天后,2万多人的军队带着武器、弹药、给养、和3千匹战马来到离查塔努加最近的火车站。这是二十世纪之前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大规模运兵。
兵有了,现在需要一位能统筹兼顾、震慑八方、打破僵局的大将。罗斯克兰斯和胡克不是那块料,伯恩赛德自身难保,托马斯过于低调。只有一人能当此重任,他就是两个多月前在维克斯堡大获全胜的尤利西斯·格兰特。可是,这位理应威风八面的大将军此时正拄着拐杖呢。维克斯堡的战事结束后,格兰特去新奥尔良跟纳森内尔·班克斯将军商量增兵美墨边境的事。9月4日,也不知道是不小心还是喝醉了,格兰特从马上摔下来,一条腿骨折,卧床两个星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只能借助拐杖走路。
斯坦顿电告格兰特立刻带着人马赶往查塔努加,全权负责救援任务。格兰特人还在床上,心可没闲着,在接到命令12个小时之内就派谢尔曼带两个军(约2万人)从维克斯堡乘蒸汽船出发了。随后,格兰特也乘船离开维克斯堡。10月16日,格兰特到达开罗,前往印第安纳波利斯换乘火车。就在他的火车即将离站的时候,一位信使忽然到访,说战争部长斯坦顿和俄亥俄州长要见他。啥?格兰特一脸懵,这俩从哪冒出来的?容不得格兰特多想,矮矮胖胖、正患着重感冒和哮喘的斯坦顿已经走进格兰特的车厢。像林肯一样,斯坦顿从没见过格兰特。他走进来,看看眼前的几位军官,上去握住一位的手,热情地说:“格兰特将军,你好!我见过你的照片。”这位高大英俊、风度翩翩的军官是格兰特的医生,他不好意思地指指身边那位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人说:对不起,这才是格兰特将军。格兰特差点笑喷,幸好斯坦顿脸皮厚,迅速甩掉“以貌取人”的尴尬,心里恐怕还埋怨格兰特:你咋长得这么不像格兰特将军呢?
斯坦顿来是要亲自向格兰特宣布总统的两个最新决定:一,成立密西西比战区,东起阿巴拉契亚山,西至密西西比河,除了班克斯统辖的路易斯安那州,其余全在此战区内;二,任命格兰特为战区最高指挥官,麾下包括三大部队:“俄亥俄部队”,“田纳西部队”, 和“坎伯兰部队”。伯恩赛德继续统率“俄亥俄部队”,“田纳西部队”归谢尔曼。至于“坎伯兰部队”的指挥官,斯坦顿把选择权交给格兰特。格兰特决定撤换罗斯克兰斯,由托马斯接管“坎伯兰部队”。一切安排就绪后,斯坦顿放心地回了华盛顿。格兰特继续风雨兼程,坐完火车坐马车,又骑马在羊肠小道上走完最后60英里。10月23日,格兰特来到查塔努加。
“行动派”格兰特的到来立刻让查塔努加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忽然看到,一切都“动起来了”,而且动得很有章法。格兰特的腿也似乎奇迹般地加速康复,拐杖用得越来越少。格兰特的第一个动作是开出一条新的供给线,因为那条唯一的小道根本无法保障供应。饿着肚子怎么打仗?10月27日晚,满载军需的驳船在胡克的重兵掩护下,悄悄驶向查塔努加郊外田纳西河上的布朗渡口。布拉格根本没想到格兰特会打这里的主意,只派了很少的兵力守卫。胡克的1万6千人轻而易举地拿下码头。接着,工兵在河上搭起浮桥,往城里运兵运粮。28日和29日,联邦军队迅速占领渡口周围的地区,一条宽广的运输线建成了,把南军的包围圈撕开一个大口子。因联邦兵力强大,守卫森严,布拉格的大部分军队又守在三个山头上,无力分兵,只能干瞪眼。城里的“饥饿危机”结束了,吃饱喝足的军队士气大增。此时,格兰特来查塔努加仅一个星期,效率可见一斑。下一步,就是把布拉格的军队打跑,彻底解了查塔努加之围,也打开佐治亚的大门。
11月中旬,北方各路援军到齐,共7万多人,布拉格本来也有将近7万人,但他却派朗斯特里特带着约2万人围攻伯恩赛德驻守的诺克斯维尔,以图分散格兰特的注意力。格兰特根本不上当,命令伯恩赛德死守,先解决布拉格再说。布拉格的分兵给了格兰特机会。11月24日,格兰特命谢尔曼、托马斯、胡克分别进攻布拉格军队驻守的那三座山头。胡克部队的行动最为精彩,这份精彩完全出自战士们自发的勇气和斗志,跟指挥官好像没什么关系。他们攻的是“观景山”。在敌人的炮火中,战士们呐喊着往上冲,气势如虹。他们很快就冲到山顶,把敌人赶下另一面山坡。此时,山间云雾缭绕,战斗好像是在云彩上面进行的。此景如此壮观,以至于人们把这一仗叫做“云端之战”。托马斯的部队也有类似的表现。25日,他们进攻“传教士山”。虽然不在云端,但战士们那副不要命的样子让观战的格兰特惊呆了。他问身边的托马斯:“谁让他们这么干的?”托马斯说:“不知道。我没有。”到25日晚,布拉格大势已去,率部退至奇卡莫加火车站。26日,所有的南方军队撤往佐治亚的道尔顿。围攻诺克斯维尔的朗斯特里特也没什么好折腾的了,率部撤离。
历时两个多月(9月21日至11月25日)的“查塔努加战役”以联邦的胜利告终,不仅解了查塔努加和诺克斯维尔的围,还把南方军队彻底打出田纳西,实现了林肯自战争初期就心心念念的占领田纳西东部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此战让佐治亚和“下南方”门户大开,为“亚特兰大战役”铺好了路。南方的覆灭还远吗?
“查塔努加”是格兰特的又一个杰作。从唐纳尔逊堡到夏洛,从维克斯堡到查塔努加,格兰特一路凯歌,战无不胜。除一些小的失误外,他的表现堪称完美,功劳可以与曾亲自率军攻陷墨西哥城的前美军总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相提并论了。此时的格兰特就是美国人心中的红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国会先是代表人民向他表示感谢,然后开始讨论恢复美军“中将”军衔的法案。此前,“少将”一直是美军的最高军衔,“中将”是名誉称号,乔治·华盛顿独享此殊荣。从军40载、任美军总司令20年的斯科特也只是“名誉晋升”中将,没有被正式授予。虽然国会的讨论没有指名道姓,但大伙心里门儿清,这就是给格兰特量身打造的。一旦通过,总统就会把此衔授予格兰特。
林肯由衷地为格兰特感到高兴,他一向是格兰特最坚定的支持者。他心里琢磨新的美军总司令人选已经好长时间了。从麦克莱伦到哈勒克,林肯的失望毋庸讳言。麦克莱伦的表现我们已经讲过很多了,哈勒克是个官僚,不是军队统帅。自从他成为美军总司令,他的存在感就日渐消退,本应是一军之主的他沦为总统和战争部长的军事顾问。他既怕做决策,又怕担责任,什么事都要请示汇报,搞得林肯和斯坦顿两个律师出身的外行不得不在很多情况下直接介入军队的指挥。虽说林肯的军事判断力相当不错,但他毕竟不是军人;斯坦顿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搞后勤,保障军需,也被赶鸭子上架,指导军事行动。摊上哈勒克这样的总司令,两人都快累死了。现在,已经一再证明了自己能力的格兰特显然是美军总司令的最佳人选。但是,林肯心中还有一丝犹豫。
一重顾虑是格兰特的老毛病:酗酒,他已为此饱受诟病。从年轻时起,格兰特就是逢酒必醉,醉得丧失行动和判断能力。32岁时,他因酗酒问题被军队开除(被迫辞职)。今天,酗酒症已被证明是生理疾病,但在十九世纪,它被认为是道德问题。有病不治,只能靠意志力硬撑。自从重返军队,他就特别自律,在指挥战斗时滴酒不沾。但战斗间隙或庆功宴上难免喝酒,他一开喝就是不醉不休,有人说他这次摔伤腿也是因为醉酒。更糟的是,长期行军打仗让格兰特患上头疼病,而医生最常开的处方就是一杯葡萄酒或白兰地。问题是,医生让他喝一杯,他喝一箱。随着他的军职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应酬越来越多,对自律力的考验也越来越严峻。林肯一直是顶着压力重用格兰特的,他愿意继续信任格兰特。
另一个顾虑比酗酒严重多了,就是格兰特的政治立场。“内战”刚开始时,格兰特是个铁憨憨,一心只想打仗,目标特别单纯:保卫联邦。他妻子茱莉亚来自蓄奴州密苏里,也来自拥有奴隶的家庭。格兰特对废奴一点也不感兴趣,那不是他打仗的理由。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格兰特的不断晋升,他必须面对政治问题。他是林肯各项政策最忠诚的拥护者和最不折不扣的执行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后,格兰特所到之处解放了所有的奴隶,他是解放奴隶最多的将军,因为他占领的南方领土最多。他任命专门的官员处理黑人事务,安排黑人工作。在林肯决定招募黑人参军后,格兰特立刻组建黑人军团,高度评价黑人的战斗力。他在政治上与林肯高度一致,这是林肯特别喜欢他的原因之一。但现在,林肯需要知道:格兰特想当总统吗?
这不是空穴来风。“查塔努加”后,格兰特的威望如日中天,“共和党”内和很多媒体已经有人公开宣称:“格兰特竞选下一任总统!”要知道,当时的政党体系可不像现在这样“自动”提名本党的现任总统,不提名现任总统才是常态。1864年大选在即,林肯当然想连选连任,正积极争取提名,但他面临来自多方的挑战,很多“共和党”大佬,特别是国会议员,不支持提名林肯。前两任美军总司令,麦克莱伦和哈勒克,都是有野心的人,麦克莱伦几乎肯定会被“民主党”提名为候选人。要是格兰特也来个“功高盖主”,问鼎白宫,林肯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事儿必须得掰扯清楚。
那么,格兰特有政治野心吗?有,而且很大,但不是现在。他现在只想一件事:打败南方,结束战争。外面流言四起,格兰特终于忍无可忍。他公开表态:你们还想不想让人好好打仗了?别把我往政治上扯,本将军不感兴趣!这个举动表现了格兰特在政治上的成熟。他也许想当总统,但要在林肯退休之后,而不是跟林肯争短长。林肯闻言大悦,但还想核实一下。有人建议林肯咨询格兰特的好友拉塞尔·琼斯。于是,林肯请琼斯来华盛顿面谈。琼斯住在芝加哥,他在去火车站途中顺便去邮局取信,刚好就有格兰特寄来的信。琼斯到华盛顿当天晚上就被请到白宫见总统。林肯东拉西扯的,不提格兰特的事。琼斯有点抓狂,不得不打断林肯的话:“抱歉,总统先生。我想请你看看这封我在去火车站途中拿到的信。”林肯打开一看,只见格兰特写道:“只要有可能让林肯先生连任,我就不可能考虑竞选总统的事……”林肯不需要再往下看了,他决心已定。
美军将迎来一位什么样的统帅?他的新战略是什么?请看下一个故事:格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