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大椎穴,调病多

大椎穴:
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即共有7条经脉在此穴交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因此是阳气汇聚的点。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颈根后,第七颈椎棘突起和第一胸椎棘突起之间。简单的说,将头稍微往前垂下,不动肩膀只动头颈部,会发现有的突起会动,有的突起不动,会动的突起数为颈椎,取穴时只要找会动突起的最下方即可。

主治疾病:
感冒发烧,头疼,咳嗽,哮喘,肩背痛,腰脊僵硬,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黄疸,风疹,增强免疫力等等刺血疗法是泻法,不能经常用,拔罐可泻可补,针对穴位少拔几处是补法,穴位多,面积大,就是泻法,艾灸疗法是温补。一般来说,泻法不可以长期应用,轻易智谋气虚。拔一段时间,停一停,平时还要多吃补血补气的,补养身体比较适宜。因此推举,刺血拔罐+艾灸结合比较好。下面是具体的做法:

(一)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艾灸大椎,肺俞,天突,膻中穴。也可以用拔罐的方法,大椎,肺俞,拔罐后拍打揉搓大椎穴,按摩风池,太阳,迎香穴。上火,口腔溃疡,也可以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效果更好。日常保健,可以经常揉搓大椎穴,真的可以不感冒的哟!发烧,点刺大椎,肺俞,少商穴,可以很快退烧。我经常用这个方法给孩子退烧,效果显著,一般一次就好了。

(二)风湿劳累,月子病:导致的肩膀疼,腰腿疼痛,膝盖疼及其余关节疼。可以先拔罐,后进行艾灸,疏通经络,祛除寒湿,行气活血,会有很显著的效果。用拔罐+艾灸(或紫外线灯烤灸)的方法医疗月子病-肩膀疼,颈椎疼。也可以用艾盐包热敷作为日常保健医疗的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法。有朋友也用拔罐的方法治好了折磨她很久的颈椎病。就是拔大椎及四周觉得僵硬疼痛的部位。

(三)过敏性湿疹,鼻炎,哮喘:大椎和肺俞两个穴位是异常针对性的穴位。

  1. 过敏性湿疹:大椎,肺俞,隔俞,肾俞,依照膀胱经的位子拔罐,也可以刺血后拔罐,效果更好。还可以加上胳膊上的曲池,大腿上的阴陵泉。拔罐后再进行艾灸,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说不定,就把其余的什么病一齐治好了呢。对于局部比较顽固的皮肤病,都可以用刺血拔罐的方法医疗。

2.鼻咽:膀胱经大椎,肺俞,肾俞穴加上面部迎香穴,印堂穴,太阳穴。艾灸或者拔罐结合艾灸。

3.哮喘:膀胱经大椎,肺俞,肾俞穴加上定喘穴,天突穴。可以用单纯用艾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就是把艾绒放在2mm厚的扎了小孔的姜片上艾灸),也可以用拔罐结合艾灸的方法,效果应该更显著的

四肢凉可常按大椎穴:冬季气温降低,很多人出现手脚凉、关节疼、颈腰椎疼痛等不适,其实这都和气血不通畅有关。通过按摩大椎、合谷等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御寒保暖的目的。 

大椎穴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病的患者可以搓擦腰部,具体操作是两手搓热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经常揉按大椎穴。而合谷穴是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合谷穴还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此外,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于保护心血管也有好处.

大椎穴功效的临证体会: 大椎穴为督脉之腧穴,又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统领诸阳经,主一身之表宣通诸阳,故为调整全身机能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应用范围颇广。

一、有温通诸阳,解肌发汗之作用,治感冒风寒。病例:姚某女,三十五,二天前,因感受风寒而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在大椎穴施以针刺,并拨一火罐,十五分钟后,起罐拨针,二次后病痊愈体会: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出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证,针灸大椎穴能振奋阳气、调和营卫,达到解肌发汗,驱邪外出的作用。实为治疗伤风感冒之效穴。

妙用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约与肩平齐,属于督脉穴。大椎穴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应用得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临床治疗热病-头项强痛-神志病及脑病-咳嗽-哮喘等病时,可以大椎穴为主,再根据其他症状加以辨证配穴。针刺手法一般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针刺方向一般向下斜刺0.2--2.5厘米,。现介绍大椎穴在以下病症治疗中的运用。

1.热病:大椎有通阳解表,退热驱邪的作用,为全身退热之要穴。常配以风池-外关-合谷,用泻法,不留针,或在大椎穴以三棱针散刺出血,然后拔火罐,使邪热从血而出。
2. 头项强痛:大椎穴可通调诸阳经脉,又位于颈部,故可用于头项痛症,尤其是颈椎病-落枕-引起的头项强痛,疼痛,疗效颇佳。临床治疗时常合以-风池-天柱-后溪,方法是先针双侧后溪,捻转法,强刺激,令患者活动颈项部,至疼痛-强硬缓解后,再针大椎等上述诸穴,留针一小时。
3. 神志病及脑病: 大椎穴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志病及脑源性疾病,如癫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等。临床治疗癫痫时常配百会-间使-申脉(白天发病取)-照海(夜间发病取)-丰隆及足三里(痰多口吐白沫时取),发作时用泻法,平时用平补平泻法。治疗癫狂时可配百会-内关,风池-人中-丰隆等。治疗大脑发育不全可配四神聪-后溪-悬钟等。
4. 外感风寒无汗: 大椎穴可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等表证,常配合谷-风池解表发汗,诸穴用泻法。
5. 咳嗽-哮喘: 大椎穴常用于咳嗽-哮喘-气喘等症,临床常选配中俯,檀中-肺腧-定喘等穴治疗此病。
6. 脱证: 大椎穴可用于主治昏迷,或大汗吐泻,元阳虚脱,临床常取大椎穴-关元穴,用大壮艾柱直接灸,直至阳气复至,病人苏醒后卧床休息。
7. 虚劳: 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大椎穴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故临床多用于虚症的治疗。常配合足三里-膏盲-脾腧-,针刺用补法并加灸

大椎穴的临床应用: 大椎穴为督脉本经穴,又为诸阳之会,故大椎穴在临床上应用甚广,关于大椎穴的治疗作用,古书中记载颇多,大椎穴之临床应用在古代时就十分广泛,现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临床应用归纳总结如下:

1.1温经通阳鸭

① 温阳解表: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证,可针刺大椎穴,起到振奋阳气,疏风散寒,解肌发汗,驱邪外出的作用,为治疗伤风感冒,全身退热之有效穴。

② 温经通络: 督脉统督一身之阳,阳主表,凡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气血阳滞,经络不通,发为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风寒湿痹诸症。大椎穴有通经络,和气血,散瘀滞,止痛正疼痛之作用,对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及督脉疾病如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腰脊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疗效。大椎灸之,施针肩井,曲池,留针3O分钟,每日一次,1O次为一疗程,针法:平补平泻,中等刺激量,针刺2个疗程后治愈。

③ 回阳固脱: 督脉为诸阳之海,统督一身之阳,凡猝然昏倒,个不省人事肢冷脉浮欲等阳虚欲脱的症候,以及寒邪中于肌肤,阳气被寒邪所遇,不能外达,而呈现四肢厥逆,寒战鼓傈,脉微细或浮,可温灸大椎穴,用艾条灸大椎穴,以收回阳通脉。散寒救逆之功。

1.2清热解表

① 清热开窍: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全,主通一身之阳气,可治邪客于表,致三阳经气闭遏之发热,以及热极生风,惊悸不安等症。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神气未充,肌肤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极易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风抽搐。针刺大椎穴3次,热退而愈。

②清热敛汗: 凡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表虚易感风寒,而致发热,咳嗽,倦怠,午后潮热,夜主盗汗之患者,取大椎有益固表,济阴安营。清热敛汗之效,故常灸大椎,对体弱多病易感风寒之人,有预防感冒的作用。故《铜人腧穴图经》之:大椎“疗五劳七伤”“风劳食气”对骨蒸、潮热、盗汗喘促,之虚劳证亦有较好的疗效,平素身体虚弱,易感风寒,时感冒而多日不愈,深为其苦,每日下午潮热、汗出、伴咳嗽、胸痛、倦怠等症。脉细弱无力,舌质红而少津,针刺大椎,曲池,内关等穴,起针后用艾条灸大椎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针灸两个疗程后,其病渐愈,并嘱其常灸大椎穴,经常易患的感冒,亦随之而愈。

1.3清脑醒志

针瘢止狂: 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全,主通一身之阳气,大椎穴属督脉,督脉入脑,络心,癫狂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等脏器间的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又由于督脉分布于脑脊部位又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头巅。因此,督脉的经气发生阻滞,则可出现脊背强直,督脉是人体诸阳经的总汇,针刺大椎穴,能激发督脉的经气,调整和振奋全身的阳气,使经络疏通,在临诊时常用深刺大椎穴以70°角从椎间隙正中进针,针尖稍向下压进1.5寸强刺激,使针感沿督脉向腰背中放射,配百会、内关、丰隆、足三里、中脘等穴治疗。

来源:莲花宝典微信公众号

编辑整理: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通讯员:秦沙沙 孙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