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滦镇街道红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据《长安县地名志》载:“(红庙)村始建于明代朱祈钰景泰(1450—1456)年间。该村有三官庙,以其墙为红色,人称红庙,得名红庙村。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红庙村。”
村民姓氏有李、王、骆、张、卢、袁等,以李、王两姓居多。查其根由,多说其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下。
村子呈矩尺形,作盘龙态。龙头在东,龙尾在北,没有南门和西门。一条曲折的主街道两旁分设为五条小巷:李家巷、王家巷、殷氏巷、祝家巷和袁家巷。据老人传说,直至清康熙年间不过200人,清末至中华民国间不过300人,新中国成立土改时不足500人,2010年1097人。
(伯夷叔齐)
乡谚说:“先有三官庙,后有红庙村。”三官庙,在村子东门外的南边200米处,占地2亩左右,上殿中塑有3尊神像:伯夷、叔齐和他们的仆人周博。该庙“文化大革命”中拆毁,大殿脊檩书有“大明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字样。
东门外路北有关帝庙,五进三间,香火很盛;关帝庙隔路正前方,有一个约三分地大的圆形水潭,潭经池门向南流入护城河。要有信士真的许下大的心愿,便让庙祝(武秀才)请出关帝10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来,去磨刀池口的大磨石上磨过,骑马演示一趟,准灵;东门里有土地庙,北门外的菩萨庙、马王庙、牛王庙、火神庙等。除关帝庙外,就要数菩萨庙的香火盛了。夏历二月十九,观音大士华诞,四面八方的虔男信女给观世音菩萨祝寿。庙门上常贴一副对联:“我是一片婆心,抱个孩儿给你;汝必多行善事,积些阴德与人。”横批:“有求必应”。
村子东北300米处,有一座七层砖塔,名曰镇龙塔,也叫锁龙墩,俗名叫墩台(位置在今村民王应举家处)。村周围有护城河,宽约15米,深3—4米,随城墙曲折有致。
(金屋藏娇 陈阿娇)
村南一里外,地名叫做东岗和西岗,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里河塘。五里河塘以前可能是一个深泽大湖的中心,历史演化,便成了一片沼泽地。代代相传有许多地吃人(人陷入地下,不能自拔)的故事。后因地制宜,种了莲藕。传说在汉代,这里有一种野莲,汉武帝幸御宿川,要与宫妃饮酒,便派专使来此采莲。陈皇后最喜欢吃这儿的莲藕,武帝派专使采集,送入未央宫中。据大唐圣医孙思邈所言,此处莲藕,为天下名品。据说,唐王李世民,最喜欢吃这东西。元世祖忽必烈求之而不得,还为此诛杀了几个大臣。清康熙年间,更将此物定做御用贡品,敕令陕西巡抚按时用600里加急送入京师。慈禧太后时,塘干水竭,莲藕不生。自民国初年以来莲藕特旺。
东岗和西岗之间有一眼甘泉,俗名官水泉,一年四季汩汩流出,热气腾腾,村东北有村民王乃民、骆毅等集资开挖的温泉一眼,深130米,水温高达52℃,正待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前,贫富分化严重,豪强巧取豪夺。村民或上山砍樵,或佣工豪门,或浪迹他乡,或冻饿街头,或铤而走险,结帮为匪者大有其人。国民党统治时期,红庙村有“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个匀和家”的说法。富有和温饱者不过30户,其余均属于贫窘难熬者。
“土改”后至1957年,努力发展生产,出现丰衣足食的大好局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后,由于“左”倾思潮影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粮食年亩产一直徘徊在250—300公斤之间。有两首民谣:如今干活凭混哩,喝的米汤“跃进”哩,拿的黄土顶粪哩。其结果:包谷响棒槌儿,谷子娃牛牛儿,洋芋“毛老胡儿”,棉花没骨朵儿。
改革开放后,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小麦亩产350—500公斤,玉米亩产400—500公斤。家家有余粮,80%的家庭有存款。村民从事种养业,如养鱼、养鸡、种蘑菇、种葡萄的越来越多。王东风、李军海等走出村子开办餐馆酒店,生意走红,收入可观;葡萄种植大户王铁娃,经营14亩地。
2009年,村委会和区农技站签订456亩葡萄种植和农业生态观光园合同,2010年正式启动。
与近邻的徐家巷、下滦村、上滦村、翁家寨、小留堡、东留堡和西留堡合称“留八堡”。“留八堡”的社火与细柳大吉村、大羊村的社火并称南北双绝。其特点高、险、大、美。社火场设在红庙村北门外橡林寨一带,场地周长约4公里,围观者多至达万余人。红庙村为八堡社火坛的盟主,每年元宵节早饭后,盟主(村政权头目)率锣鼓队,骑彩妆牛马,整队举旗,赴各村邀请,拔旗订约,三请不出,则拔旗粪门,或演“争气逛会”戏文以辱之。
清末民国间,村中出了几个享誉三秦的秦腔演员:骆福生,人称活老旦,代表剧目《太君辞朝》;须生演员王庆民,代表剧目《搜衙》《背鞭》;小生演员李益中,人称活赵云,代表剧目《激友》《斋》《拷寇》《回荆州》;骆彦芳,代表剧目《折桂斧》《争印》《叫关》;王景民,艺名麻子红,代表剧目《辕门斩子》《葫芦峪》《打镇台》等;王建华,代表剧目《五典坡》《河湾洗衣》;高义中,代表剧目《临潼山》;还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著名丑角演员王升堂,在《白先生教学》《白先生看病》《荒郊义救》等剧目中扮演的人物,个性突出,形象生动,颇有影响,有碟片畅销。
因这些艺人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村业余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与留堡村联合组建的业余剧团,多次赴县、市汇报演出。
骆家骏,字升伯(1891—1959),早年肄业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曾供职于国民党军何建部,任大校团长。1944年前后,回籍办实业,计有西安骆记钱庄、西安三酸厂、沣峪口造纸厂等。1946年主持创办红庙村三官庙小学,任校董事会主任。
骆伦(1910—),升伯先生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张家口大学副校长,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
骆兰(岚)(1920—2006),升伯先生次女,系三五九旅政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夫人。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83年在吉林省统战部副部长岗位上离休。2002年回籍探亲,捐款3万元,修建红庙村小学。
1960年后出生的博士生3人,研究生3人。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