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枯骨,谁是英雄?
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统治时期,汉帝国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可以归结为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两项,具体来看,就是追求货币统一和土地均分。
自从铁器成为普通农具,中国人始终未曾真正有过自己的土地。战国七雄征战不休,秦始皇时期劳动力都被拉去修长城,紧跟着就是楚汉争霸,男人们都被拉去当兵了。
士兵是一柄双刃剑,它能够帮助你赶走强敌,自然也有可能反噬其主。
但没有人天生就是暴力机器,只要有稳定的生活,谁也不愿意依靠舞刀弄枪吃饭。绝大部分士兵都是普通人,他们只想平静地度过一生,但这在农耕社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要向平稳度日,就必须有稳定收入,要想有稳定收入,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土地。
就此,由刘邦开创、吕雉完善的土地政策奠定了我国此后两千年的社会结构:皇帝是社会最高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之下是封建官僚,拿皇帝的钱,逐级管理小农;最底层是千万小农,他们对帝国纳税,用以养活帝王和封建官僚。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走出“皇权—封建官僚—小农”三位一体的社会框架。
这个社会框架和周王朝“封君—封臣”的框架一样,有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此处先不详细展开,因为本篇文章的题目其实重在重读“吕雉故事”。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位和唐朝武氏并称“女主”的我国第一位掌权太后当做“最毒妇人心”的代表,甚至其名号“吕后”也成为后世封建王朝讽刺女主专政的代名词(以吕后故事作为借鉴在西汉时期已经开始,如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理由是“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史记·外戚世家》)。这主要是因为吕雉临朝称制时期,诛杀刘氏诸王、王诸吕、废少帝,并导致“吕氏为乱”的发生。然而,若是我们真的熟读历史,便会发现其中蹊跷,先不说“诸吕之乱”中发动政变的究竟是吕氏集团还是刘姓宗室和功臣集团,就说吕后贬杀刘氏、分封诸吕所为,其实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中都曾有过,汉高祖刘邦不也为了巩固政权而诛杀了异姓王么,吕后和刘邦所为又有何不同呢?
相较于刘邦,吕后以太后之身执掌政权,她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可想而知,但她依然能够北拒匈奴(无论是统治初年的隐忍,还是后期果断迎战,都是那个时段最为正确的选择),南平叛臣,在诸多诸侯之间盘旋,更是开创性地明确规定了土地私人所有制,实现了孟子“百亩之田、五亩之宅”的理想,这种创举如果放在一个男性君王身上,会被历史忽略千年之久吗?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的最后写道:“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争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61字,描绘了一派安宁太平的景象,这则顾左右而言他的精短妙评,后世之人真的有领会到其中真意了吗?
此处再多嘴一句,吕雉的一生其实颇为坎坷,汉高祖刘邦也绝不是一个好丈夫,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渣男”。吕雉不到20岁就因为父亲一句“臣少好相人,相认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而嫁给了年近四十、“好酒及色”的刘邦,此时刘邦已经有了一个长子(即后来的齐王刘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刘邦在沛县起义响应,杀死县令叛国潜逃,留下吕雉被当地官府抓入监狱。三年的反秦战争之后,刘邦被封汉王,但依然对留在老家的妻儿不闻不问,直到公元前205年,刘邦奇袭彭城,一方面想要打垮项羽,一方面想顺便接走家人(刘邦老家距离彭城仅200余里),然而实际情况是刘邦在彭城彻底忘了吕雉,后来在项羽大军的突击下狼狈撤退,完全没去接人。吕雉和父亲在逃亡过程中被项羽派兵捉住送到彭城做了人质,一关又是两年。此外,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作为吕雉和刘邦的两个亲生骨肉,在这次逃难中被刘邦狠心踹下车数次。(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史记·夏侯婴传》)楚汉之争结束,刘邦登基后,吕雉终于重获自由,却发现“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雉为刘邦生儿育女、赡养父母,被抛弃、被放弃、被牵连入狱两次,等到终于以为苦尽甘来之时却发现丈夫早已“移情别恋”地爱上了其他女人,甚至要废弃自己的儿子。吕雉要是生在现代,恐怕早就一脚踹开刘邦自立门户了,可惜她生错了年代,在那个时代,如果吕雉不争不抢,那么身为刘邦原配、高祖皇后的她以及身为高祖嫡子的刘盈(汉惠帝)恐怕都难逃死亡命运。这是封建时期女子身不由己的悲哀,也是现代女子应该警醒的案例——女子为人,或许本就比男子多了诸多不易,然而能够身在此时此世,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幸运,人生之路该如何走、怎样走,端看你作何选择了。
千年之后,且问一句:
红颜枯骨,谁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