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灵沼街办回鹤庄村
位于灵沼故址的东侧,距街道办驻地里兆渠不足1公里。6个村民小组,1300亩耕地,292户,1002人。有六大主要姓氏,袁、杨、魏姓各占20%;孙、张姓各占15%,李姓及其他姓氏占10%。全村有五条街道,一条横贯南北的主干道,街道路面硬化,道沿、绿化带整齐有序,花草葱郁。
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回鹤庄古时因回纥族入住,“回纥”与“回鹤”字音相近而得名回鹤。《西安通览》载:回鹤庄本古代回纥人居住于此,后为“回纥官邸”。相传,该村始建于唐代,后经元、明、清各朝各代的繁衍生息,移民变迁,兵灾匪乱,盛旺兴衰,回纥人与回族人有过相互更替迁居于此。曾俗称“回回庄”。现在居住的全是汉族。至今却还流传着回鹤庄的“回”字救了全村父老性命的故事。
清同治年间,此地域为一片荒滩草地,适宜牛羊放牧。回族牧民在沣河西岸马王村、大元村以北,沙河到高桥一带游牧居住,但周边十堡八寨居住的全是以农为本的汉民。回民羊群吃了汉民庄稼的事时有发生,汉民猎杀回民牛、羊也经常出现。回、汉因羊之争打架斗殴,互相残杀已司空见惯。此时却偏偏出了个“黑吃黑”认钱不认理的“西安府台”,挑起回、汉之间矛盾,后升级到战争。
但是人们却不以为然,广为流传和认同的村名来历不是这个正史,却说的是“何仙姑修道成仙,驾鹤游天回望灵沼”的故事。古有灵沼贤姑庙中的《仙境》诗句为证:灵沼古有圣贤宫,仙姑几度闻鹤鸣。涌泉碧水觅仙踪,瑶草异花紫气升。仙鹤在无影河(即灵沼河,因源于地下喷泉)的源头涌泉处侧旁筑巢建窝,侍奉仙姑云游翱翔。每当仙贤驾鹤飞天之时,仙鹤恭敬面西,回望灵沼圣地。现今留给世人的“鹤游西天”就是从这里演绎,回鹤一名也就从此开始。于是叫回鹤庄。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村内修围城寨子,城墙宽六尺、高两丈由夯土筑起四方城池,城寨内有南北街道一条,两头修有南、北城门楼子,四角修有望塔炮台。南门楼子匾额书恒丰大堡,北门楼子匾额书北极毓秀。城堡内中间西侧建有观世音菩萨庙;相传清光绪年间,四川籍一佛教传教士云游回鹤,携同张明益等数名士绅,研习教义,因张家境殷实随选在其家始建佛堂,众居士们拥戴张明益为堂主。并在其家设经堂做法事,香火甚旺,教化四方居士,讲习经典。一度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名闻四方。堂主张明益年过四十收一义子唐尧(户县草庙村人),自幼聪慧,念佛诵经,研习中医,精通针灸推拿,移黄接骨,望闻问切,四方行医。因医术精湛,以善为本,德行高尚,救死扶伤,扶助贫困,美名传扬百里。当时合阳县县令之父身染疾患,久治不愈,危重非常,慕名请唐先生治疗。药到病除,不日见好,县令感激赠银百两,唐先生拒而不受,遂挂匾相谢。唐尧主持堂事从医行善,授传弟子多名,大弟子马文彦悟性颇高,继承师父教诲,几年后也能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另外,追随唐先生学习医术的还有次弟子张振邦和刘、李、闫姓等三3人。新中国成立前,回鹤庄不但有济世佛堂,还有魏家榨油作坊,也名扬乡里。
20世纪70年代初办“综合厂”,兴办电器安装、磷肥厂、机械加工、化工电镀等,培养出一批有技能、有经营头脑的人才。
一个以农为本的传统农业村子,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责任制,由于党的兴农富民政策和科学种田,开始过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生活。现在村内楼房林立,电灯电话,家家用上自来水(供给周围数村的水站建在村东),组织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和党员活动室、健身广场。
1952年长安县农民体育运动会上,以孙志严为首的青年篮球队,在全县比赛中名列榜首。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杨生理为首的文艺爱好者积极倡导组织起回鹤庄秦腔剧团。为了有利排练和演出,五六十名演员协同自己全家编成一个剧团生产队,把排练引到田间地头。西至周至、户县,北至咸阳、东至蓝田,还曾多次去甘肃徽县等地演出。近年来虽销声匿迹,但还有旦角演员带出的康亚婵进了西安易俗社当演员,现今成为名角。
魏炳文,黄埔军校一期学生,抗日战争前夕曾任陕西省会公安局局长,在任时捐资助家乡办学,建起里兆渠小学原最早前身“清阳观小学”,出资盖起28间房舍。抗日战争暴发后曾先后任第十六军中将副军长、北京市城防副总司令。先后参加台儿庄、徐州、淞沪抗日等重大战役。在淞沪战役中率领部属,歼敌、俘虏日军官兵千余名。在古北口战事中,缴获正向自己刺来的日本军刀。此刀曾是“南京大屠杀”的杀人恶魔井敏明及野田毅少尉砍杀数百名同胞的“日本东洋刀”,亦称“百人斩”,军刀上刻有“南京之役杀一O七人”字样。据俘虏的日本军官讲,此刀共计杀害470人。魏脱离军界赋闲在家,收藏并保存这把军刀,后病故台湾,由夫人魏常莲收藏。魏常莲临终前嘱其子女交给台湾“国军”历史文物馆,成为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重要物证。
魏炳超,魏炳文的弟弟,早年追随兄南征北战、抗击日寇,曾相继担任过十六军部队营长、团长之职。随兄到台湾后即脱离军界,专心攻学医理,对中医理论和临床造诣很深。著有《中医指南》《中医理论》《中医根基》等书籍。
魏炳黎,原在杨虎城部队孙蔚如部下任营长,中条山之战,歼灭日军数十人,荣立战功,成为当时轰动西安的抗日英雄。
杨清洁,民国时期在十六军任侍卫队长、团长职务,曾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和淞沪战役,多次荣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初期毕业于民族学院的袁广约、孙绍武,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员公署工作,袁广约任阿尔泰专署党委书记;孙绍武任伊犁地区公署专员。
袁维有,曾在延安革命根据地中央保卫处工作,当过中央首长警卫员和警卫队长、中央警卫团团长。参加过保卫延安和抗击胡宗南进犯的各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兰州军区守备第三师参谋长,后调任宁夏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参谋长。正师级。
魏兴利,1980年考入陕西省轻工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西安某国营企业工作。前几年“儒将从商”,办起“海容公司”和“辰阳公司”。几年来,每年为灵沼地区产生两个百的贡献,即安排100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有70%是妇女);为灵沼地区每年产生100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还数次捐资助学,资助村子绿化街道和扶贫帮困,共计捐资达2万元以上。四川地震受灾时协同全厂职工捐资捐物达2万元。
近年来还走出许多专家学者、仁人志士,铜川师范学院教授袁晓东,退休后在家乡办起了文化大院,同时还组织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宣传小分队到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宣传演出,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文先锋”命名和奖励;还有西安电大教授杨巨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