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收藏热潮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古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图文)。若将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则称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 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目前在康熙、雍正、干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器物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所致。
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有“彩瓷皇后”之美称。珐琅彩瓷从创烧到衰落全部由皇 家垄断不外传,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 室使用。因而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器造价最贵,艺术水平也最 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铜胎珐琅因为铜料与表面珐琅容易结合,且铜料价格相对低一些,因此铜胎珐琅最为广泛。金胎因本身比较软,不容易成形,又因为造价太高,难以为普通人群所接受,清三代时基本只限内府制作使用,且数量极其有限。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顾名思义,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是瓷器与画珐琅制作工艺的完 美结合,制作要求对两者都要求很高,因此起步与成熟时间较晚。
珐琅彩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 “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所谓的带托爵杯上绘画同样用尽心思,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黄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地蓝勾莲纹带为界将主体纹样分隔为几部分:杯身粉彩描金夔龙纹,足上部绘兽面纹,下部绘变体蝉纹。盘中的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和寿桃纹,盘内底外缘和外壁绘夔龙纹,与爵杯纹饰相呼应。
珐琅彩的这个图案都是经典图案,它不去做实验。很简单,就是你比如你买一块料子去做衣服,你一旦买了一件好料子做衣服的时候,式样反而简单化、标准化,你不愿意用它做实验,瓷器依然是这个道理。珐琅彩一般都画最典型的图案,比如稚鸡牡丹,我们看一看。这件珐琅彩玉壶春瓶藏天津博物馆。像这种雉鸡牡丹这种图案是中国传统图案中最为标准的,我们在彩瓷中,其他彩瓷在斗彩,在粉彩,五彩都没有看见过。
金属锤胎珐琅器简称“锤胎珐琅器”。按照图案设计要求,在金、铜等金属胎上锤出凹凸不平的图案花纹之后,再在花纹内点蓝、烧蓝、镀金而成。珐琅呈隐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辉煌的地子上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锤胎珐琅工艺多用于制造七珍八宝等供器。
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