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第一周你和孩子都还好吗?巧破“分离焦虑”,从问对问题开始

经过史上最漫长的“非正式”上学状态,中小学终于迎来正常的开学季,一众老母亲饱含热泪送神兽归笼,校外托管班也终于迎来了“春天”。

近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完成了神圣的“交接仪式”,老母亲们终于又嗅到了一丝丝自由的味道。

另一群家长们却像是丢了魂,如坐针毡,时刻关注着手机动态,像极了恋爱的味道——

老师有没有打电话来?有没有新的信息?

孩子有没有想我?会不会又哭了?

他有没有喝水?有没有好好吃饭?

孩子总是爱出汗,小书包里的备用T恤,不知道老师记不记得及时帮他换上?

他中午入睡困难,会不会被老师批评?

他昨天回来说小朋友不喜欢跟他玩,今天能否顺利融入?会不会被欺负?

……

要不打个电话问问。

“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入园一周了,每天都是在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中狠心转身离去。晚上接回来,她的声音都是嘶哑的,好几个晚上,看到她在睡梦中哭醒,我心都要碎了。分离焦虑到底需要多久消除?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学期?”

朋友发来信息如是说。

她女儿性格较胆小内向,如今这个状态让她很焦虑,但每次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她要么情绪激动拒绝回答,要么答非所问,“你说,她会不会被霸凌啊?”

我没有嘲笑她捕风捉影草木皆兵,因为当年我也这样神经质过。

所以,只有更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老母亲才能放下这颗惴惴不安的心,也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

近年,幼儿园体罚、欺凌孩子的消息屡见报端,让我们越来越不敢单方面、无条件信任那些笑容可掬的老师们(这其实非常可悲!)。

孩子作为当事人,当然是最好的切入口,可是孩子性格各异,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家长在几次鸡同鸭讲的“尬聊”之后,还是一无所知!

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表达,是家长不会提问

我们来感受一下——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啊?”

“什么意思?”

“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啊?”

“不记得了。”

“那你今天都玩了些什么啊?”

“没玩什么。”

你的提问方式对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三岁的孩子。

三岁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1、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在发展中,词汇量也不够丰富;

2、孩子能专注的时间很短,并且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的思维可能一秒跳跃到爪洼国;

3、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的敏感期,也许你问的问题正是他想要逃避的事情,好不容易离开那个“可怕”的地方,回到家里,你还要他使劲回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

如果孩子说:“不!我不知道!我不想说!”

你该怎么办?

问题问得好,爸妈没烦恼!

1、向孩子提问的前提与原则

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环境和气氛,尊重孩子,不强行盘问。

可以在接娃回家的路上、享受晚餐美食的时刻、帮孩子洗澡时、讲完睡前故事和孩子在床上亲昵时……

一切与孩子轻松愉快的互动时刻,都可以是沟通的最佳时机,但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马上停止。

2、向孩子提问的方法:如何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简而言之,就是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肢体配合)、问孩子回答得上来的问题。

(1)问问题之前,先简要地跟孩子说说你今天的生活和感受,比如——

“妈妈今天在公司过了非常充分的一天,早上开了一个会,中午和同事一起吃了牛肉火锅,下午的时候我突然非常想你,所以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以便我可以快点下班回家看到你。”

俗称“抛砖引玉”,好处是:

  • 是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立场上,像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倾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 言语中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容易将她代入到你设定的情境中;

  • 具体地表述,不但让孩子了解你一天中的重要时刻,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当你在说完这段话之后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

“你呢?我也好想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问:“你今天都干什么了呀?”,因为问题过于宽泛,一天当中做了很多事,该说哪一件?该怎么说?她就懵了!

但你如果先做个示范,孩子很大概率会下意识模仿:

“我今天在幼儿园过了XX的一天,早上XXXX,中午XXXXX,下午我突然很想你,所以我哭了一次,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这样就能见到你。”

如果孩子不能马上依葫芦画瓢也没关系,至少这样的开头能更容易让孩子主动去回忆,而你再适时引导,鼓励孩子表达,令他滔滔不绝。

(2)如果孩子还不能较完整的表达,为了防止孩子词不达意,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可以将问题变成选择题,比如——

“今天中午,你吃了米饭还是面条呀?”

“今天老师教你们唱歌/画画了吗?”

“中午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老师在干什么呀?”

注意,这个问题可以帮你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睡午觉。哈哈!我真是机智过人!

(3)话匣子打开之后,孩子可能会跳跃性地将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滔滔不绝地讲给你听,即使不是你想了解的话题,也请耐心地听他说完,并且表示出感兴趣,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心不在焉。

回到朋友问我的问题:“分离焦虑到底需要多久消除?”

因人而异!

由于事先有充分的沟通做铺垫,我家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开开心心跟我挥手再见的,我遵守约定准时去接他,当时他情绪有点低落,回家后说:“我明天可不可以不上幼儿园?”

又是一番沟通,发挥母亲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一周后,他再也没有抗拒过上幼儿园。

我见过有些孩子哭闹了一个月,最夸张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哭闹、生病、请假,然后周而复始,一个学期有一半时间都在请假,自然一直无法适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了解“分离焦虑”,对抗分离焦虑,首先要妈妈不焦虑,温柔而坚定,学会正确地沟通,引导孩子表达与分享,从而让我们能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从而让我们在孩子需要安慰、鼓励或是需要家长介入调停的时候,我们都能及时给予最大的支持。

良好的沟通,不仅在孩子幼年时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会拥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还能收获一个条理清晰、善于表达的孩子哦!


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