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皇帝们的衣锦还乡

小编按:公众号好久没更新了,只好用足球和围棋来凑数,实在是不好意思。承蒙大家不弃,没有取关俺。那就继续写写吧,为兴趣,也为打发无聊的时间。

另外,围棋耗费心神,居然从6降到了5,受了打击就想戒棋;足球则有巴萨2:8的大败,早上又被老婆一通数落。也不好意思再看球了。不下棋,不看球,那还能干什么?还是写写公众号吧?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出身于底层的不太多,刘邦和朱元璋是最典型的两个。

虽然刘备和刘裕也是出身不高,但好歹他们祖上阔过,是皇室根苗,和纯正草根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比,还是有些许优势的。至少在自信心方面,刘玄德和刘寄奴肯定是信心满满,一心要恢复祖宗基业。

黄巢和洪秀全,是历史上没成功的朱元璋。

宋江,是小说中没成功的朱元璋。

这么说来,平民进而成为皇帝,在我朝历史上还是有一些必然性的。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平民进而成为皇帝的,自然是富贵的极品。富贵了就可以一吐胸中块垒,也给当年瞧不起自己的人瞧瞧,该是多么自豪的事儿啊。


  • 刘邦还乡和大风歌

刘邦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创者,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刘邦出身一般,曾经做过泗水亭长。

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车驾,感慨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后来果然如愿以偿,看来他的梦想还是照进了现实。

汉高祖十二年,高祖经过故乡沛,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还起舞助兴,慷慨伤怀,泪流不止。

悲歌慷慨,是秦汉时期的普遍现象,前有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和刘邦的慷慨泪流,虽然境遇不同,但气势上还是很接近的。

大风歌,仅有三句,而且首句和后面两句字数不同。诗歌中用了楚辞常用的'兮',而诗歌的气势也有楚辞的味道。因为刘邦的故乡也历史上曾经被楚国统治过很长时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刘邦和项羽都是楚人。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刘项二人合力灭秦。当然灭秦主要的功劳是项羽,如果没有钜鹿之战的胜利,秦也不会亡。


  • 朱元璋还乡回濠州

朱元璋的出身比刘邦还低。朱氏先祖在沛(和刘邦是老乡),后来迁徙到句容,又到泗州。到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一代,又迁到濠州的钟离。

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濠州一带有旱灾、蝗灾、瘟疫,朱元璋的父亲、母亲、三个哥哥全部病死了,真是祸不单行。当时朱元璋才十七岁,家贫也没有地方可以安葬,也没钱安葬。

还好老乡刘继祖给出了一块坟地,才草草安葬了父母家人。朱元璋也无依无靠,只得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

后来到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濠州,朱元璋前往投军,开始了对于大明王朝的启动。

到了至正二十六年(1368年)夏天,朱元璋已经是吴王,平定了最厉害的对手陈友谅,正在剿灭张士诚的残部,顺道回濠州,看看老乡。

这时的朱元璋,虽然不是皇帝,但离皇帝的宝座也为时不远了。

战事未消,朱元璋不能像汉高祖一样高歌一曲,但也和父老一道饮酒,很是畅快。

朱元璋说:“我离开十几年了,历经百战,才能回乡和父老相见。可惜不能久留,多喝几天酒。大家还是好好种田,别跑到远处做买卖,现在淮河一代还不太平。租税都免了,你们不用担心。”

刘继祖当时已经不在人世,朱元璋就和刘的儿子刘英畅饮了一番。

朱元璋知恩图报,对刘英和汪文还是不错的。

老话儿说的,莫欺少年穷,还是挺有道理的。你怎么知道少年的未来呢?

朱元璋读书不多,他的才能都是在实战中领悟初来的。他也偶尔写写诗,比如咏菊。

明显是针对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元璋就是一个成功版的黄巢。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是成功的黄巢,也是幸运的人。

清末的洪秀全,就是失败版的朱元璋,也有几分不幸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