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3000万个“神经元节点”赋能“城市大脑”,千兆光网和5G打通“城市经脉”

3000万个“城市神经元节点”、900万家庭千兆覆盖、1万个5G基站、8000幢万兆商务楼宇……近日,上海市发布了《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届时,上海将形成一张“海、陆、空、天”一体化的多层级高效网络,城市的每根“毛细血管”将变得可感知,上海在全球信息通信格局中的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并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

对于这座城市中的企业和市民而言,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城市又将发生哪些实质性变化?

为“城市大脑”供血

“上海和北京是国内最核心的两个网络节点,尤其是上海,无论从网络质量、带宽容量还是运营商的服务水平来看,都称得上是国内最好,甚至与东京、洛杉矶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也不遑多让。”Ucolud是国内顶尖的公有云服务商,也是上海孵化出的“独角兽”,其运维部总经理王凯告诉《IT时报》记者,一直以来,上海作为国内最优质的网络节点,是Ucolud 数据中心(IDC)重点布设的城市。

王凯的感受并非孤例。刘欣是一位普通的上海市民,这几年来,她家里的网速实现了指数级的提升,20M、100M、200M、1000M……几乎每年都有量级突破。根据国内宽带测速的权威机构——宽带发展联盟每个季度公布的国内网速报告,上海网速始终蝉联国内第一。在千兆宽带发展上,上海也处于领先,今年10月上海电信宣布,千兆网络覆盖申城近2万个小区,上海建成“千兆第一城”。

“随着宽带网络能级和用户感知度持续提升,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了‘内涵不断深化、外延持续拓展’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新格局,”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IT时报》记者,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上海千兆网络覆盖840万户,全市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到134M,4G 网络基本全市覆盖,4G 用户达2942万,占全市移动电话的85%;窄带物联网(NB-IoT)已基本覆盖全市,5G网络组网试验也已经开始……

信息基础网络如同城市中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的“血管”,正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大脑供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走出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第一步。

不过, “作为城市发展新动能的基础设施,对标新的目标,上海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目前还存在顶层设计滞后、统筹力度不够、创新引领不力、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位业内专家分析,尽管上海的信息网络有较好的基础,但面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创新技术对网络提出的智能、自适应要求,并不能完全满足。

因此,上海市以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为目标推出了《行动计划》,从连接、枢纽、计算、感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目标规划,而据记者了解,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也一再提前,从原定的2021年提前至2020年底。

网络按需使用,在家自主调整带宽

Ucloud目前在全球都建有数据中心,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全球云服务。在将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对比之后,王凯发现,一些全球大型电信运营商可以提供跨国的综合性服务,有利于资源整合、降本增效,但国内的网络服务,在网络运营、开通流程、监管体系等方面,节奏似乎慢了一些,哪怕是在长三角地区,不同运营商之间,甚至同一家运营商网络的“智能运营系统的对接还是不太能及时满足需求,自动化能力相对欠缺。”

高容量、开放、智能、可控、可调度是王凯对下一代网络的要求,作为云计算服务商,Ucloud的客户大多是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和云网络的特性,除了对带宽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外,开源的网络交换设备、可灵活调度的网络资源、足够稳定的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Ucloud的需求单中。

“传统以硬件为主的通信网络,面对各种互联网新兴技术提出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对于面临的挑战,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工程师傅志仁并不讳言,除了技术驱动之外,他认为,下一代信息基础网络面临的用户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是单纯的带宽需求,现在客户要求运营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应用;以往只有语音需求,现在是视频为主的多媒体通信和城市管理等信息化应用;以往是互联网,现在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上网设备将爆发式增长,“这些新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基础设施提出了‘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要求,这需要运营商所提供的网络更加开放、灵活和经济,业务创新更加简单和高效。”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要继续加快接入设施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SDN、NFV)改造,建成智能、敏捷、安全的新一代网络,信息通信服务实现按需供给,信息网络应用实现个性定制、即开即用。

简单言之,便是网络带宽变得因需而用。

“很多技术方面的演进和测试已经开始。”傅志仁介绍,目前,中国电信正聚焦ABCDHI5G(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云Cloud、大数据Big Data、智慧家庭Smart Home、物联网IoT、5G),以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网络,尤其是正在改造的以SDN/NFV为核心的网络,可以使所有调整均在控制层通过SDN控制器远端操作,甚至是由系统自行调整,对资源进行全网调配。

比如,以往在应对DDoS攻击时,从发现攻击到调动资源引流,至少需要20-30分钟,而一般攻击只有几分钟,这样的防护通常是无效的,在新的网络架构下,系统一旦发现攻击便自动启动防护措施,从而确保攻击失效,“未来的网络将是一张简洁、智能、开放、集约的柔性网络。”

据《IT时报》记者了解,如今上海电信城域网已经实现了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可以通过远程配置,根据需要任意指配上下业务的波长),实现了交换节点光化,也即进入真正的全光网时代。

对于家庭用户而言,未来网络带宽的调整将完全变得自主可控。比如游戏玩家在玩某款游戏的时候,可以自己选择购买相应服务,从而获得网络加速的权益,或者某个电商企业可以在双11等特殊促销期,购买临时带宽以应对暴涨的流量,而且这些操作完全可以由用户自主完成,无需通过电信运营商人工处理。

“神经元网络”遍布,感知整座城市

今年元旦过后,上海市虹口区中虹花园小区里多了不少“新玩意”:能够自动开门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自动检测高空抛物的智能摄像头、感应烟雾的无线独立式烟感探头……井盖、停车位、水箱、垃圾箱统统“会说话”了,“坐在办公室里便可以看到小区里有没有违停、垃圾需不需要清理、水质是否安全。”小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童华明告诉记者,作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小区”,利用传感器和NB-IoT(窄带物联网),小区的“神经末梢”也都变得可感知。

这只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小小缩影。与以往信息基础设施单纯以容量作为进阶标准不同,随着各种新技术兴起,城市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再是孤立的网络、硬件、系统,而是能为城市这个“有机体”提供智慧。

在《行动计划》中,上海将构筑“城市神经元系统”,在全市部署超过3000万个神经元节点,实现亿级物物连接的能力。这意味着,整座城市的要素都将变成数据,街边的一棵树、头顶的一盏灯、马路上的一辆车、路边的一个垃圾桶等等,在“城市大脑”中不再是一个个实体,而是被数字化后成为城市管理者“上天入地”感知的触角,通过连接、数据、算法等技术适配,上海将建成一个神经元感知综合服务平台。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末,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聚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部署感知灵敏、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城市神经元系统”,部署超过100项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应用,助力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智能化,创建深度感知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标杆。

编辑:挨踢妹

图片: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