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究竟是泡着喝好,还是煮着喝更好?困扰无数人的难题解开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秋冬季,煮茶流行季。
但最近听到一个说法。
里面说,煮茶才能煮出好茶的精华。
对此给出的理由,很奇葩。
“泡能泡出30%的内含物质,煮茶则能煮出60%。”
“要想彻底榨出一款好茶的精髓,就非得煮茶不可。”
“尤其是喝老白茶,煮着喝才是正道。”
说句实在话,这样的一番话,很不严谨。
根本经不起推敲。
从实际的饮茶体验中,更是让人难以认同!
《2》
第一,所谓浸出30%和60%等,不是严谨数据。
在此之前,村姑陈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
从楼主的原文里,没有找到这番话的出处。
一来,没有业内知名学者、专家的背书。
二来,没有专业期刊、论文、学术摘要的资料查证。
三来,更是没有经过对照实践,反复对比。
放到网上一搜,这番话的出处完全是个谜,没有任何依据。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推测。
“泡茶能泡出30%茶味,煮茶能煮出60%茶味”等结论,属于对方的一家之辞。
甚至于,极有可能只是随口一说。
丝毫没经过验证,就录了视频公布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误人子弟!
《3》
第二,泡茶只能泡出30%的茶味,不符合专业科普用语。
做学问,讲究的是严谨性。
而不是凭借主观,就随意捏造数据。
按这样做,等同于造谣!
稍微从常理上推测,类似这样的三言两语片面之词,缺漏太过明显。
用语风格上,不符合科普文的客观阐述要求。
毕竟,不论是“泡茶”,还是“茶味”,这两个词都太过笼统。
论泡茶,可选项很多。
用盖碗、用壶、用马克杯、用玻璃杯、用保温杯;
用纯净水,用井水,用自来水,用山泉水,用矿泉水;
用沸水,用温水,用常温冷水,用冰萃;
快出水,浸泡1分钟,浸泡2分钟,浸泡3分钟;
投茶3克,投茶5克,投茶8克,投茶10克……
将这些不同的泡茶选项,排列组合起来,会产生无数种可能性。
试问,所谓泡茶能泡出30%的茶味,又是在哪一种前提下产生呢?
平心而论。
在没有摆明前提,就主观臆断出来的结论,没有任何可信度!
更何况,泡茶时浸出茶味物质,含义更是广泛。
包括有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芳香烃、芳香醇、可溶性糖、茶皂素、黄酮类物质等,不一而足。
从基础茶味组成看,按浙大茶学院王教授的公开课观点。
茶氨酸滋味清甜、鲜爽。
茶多酚,主涩味。
咖啡碱,主苦味,民间俗称苦茶碱。
不同的茶,拥有不同的内质组成。
在煮茶与泡茶过程中,茶香与茶味物质的释放效果,亦有不同。
总之,不能一刀切,直接泛泛而谈,泡茶只能泡出三成茶味。
这种一拍脑袋就得出来的结论,简直太可笑。
《4》
第三,煮茶未必会比泡茶好。
煮茶喝,在如今生活里,仅是饮茶过程中的调剂。
对一众老茶客来说,将茶泡着喝,才是平日喝茶时的主流。
细说起来,这得从盖碗泡茶的诸多好处说起。
盖碗,属于组合式的茶具。
有盖,有碗,部分还会带有底托。
用盖碗泡茶,基本上所有的茶叶,都能兼容。
泡茶前,先将空的盖碗烫热,接着投茶入内。
端起盖碗轻摇,便能够趁热闻干茶香。
通过闻干茶,分辨出没有异样情况后,再往里注入沸水。
注水毕,立即合盖出汤。
内质丰富的好茶,仅需短短数秒时间,便能浸泡出精彩卓绝、不浓不淡、鲜醇甘爽的茶味。
出汤后,揭盖闻香,热乎乎的高沸点茶香扑面而来。
倒茶分汤,细细啜饮,感受茶汤的细滑、饱满、醇厚、以及落水香的馥郁程度。
在喝茶间歇,还可顺手再次揭盖闻香。
待盖子稍凉,从茶叶内部发散出来的中、低沸点芳香物质,便会似一团香雾那般,聚在盖上。
揭盖一闻,香气悠然,分外舒适。
喝完第一冲茶,还可以再接着泡第二冲、第三冲、第四冲……
依常规看,内质丰沛的优质白茶、岩茶、红茶等,泡到近十冲左右,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这期间,大可尽情领略每一道茶汤的香气、滋味层次变化。
但煮茶喝,茶味表现会略逊一筹。
因为,煮茶喝,要比泡茶喝,投茶量要减少大半。
仅需极少量的茶,便足以支撑一壶茶水的滋味。
投茶多,会导致茶味煮浓、煮苦、煮涩。
因此在茶水比例上,煮茶“茶少水多”的配比,注定煮出来的茶汤,不比盖碗冲泡来得醇厚、细腻、饱满、浆感明显。
另外,在高温加热煮茶的过程中,茶味浸出极快。
即便内质再丰厚,也不过是煮出两三壶左右的茶汤。
而且是,第一壶滋味浓郁,第二、第三壶的茶汤滋味下滑明显。
当你在喝茶时,很难再体验到每一道茶汤之间的风味变化意趣。
从品茶角度看,要想完整喝懂茶味,自然还是泡着喝更好。
《5》
第四,煮茶和泡茶,各有所长。
每到秋冬季,随着气温变低,煮茶便会登上茶事讨论的热门榜。
虽说,单论茶味层次表现,煮茶不如盖碗冲泡来得好。
但煮茶喝,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煮茶,拥有古朴的意境美。
尤其是,在深秋、寒冬、早春之际,气温偏低时。
将茶煮着喝,有着不少实用性。
至少,将一大壶热茶煮好后,可以放在电陶炉上温着。
等浇了花、练了字,忙完手上的杂事。
便能随时享用到一杯温暖的热茶。
不用担心,热茶在泡开后,没一会就彻底放凉的问题。
再加上,和泡茶相比,煮茶可以解放泡茶的双手。
只要茶水比例适中,避免长时间煮茶,便能煮出茶味甘美、浓淡适中的茶味,方便又快捷。
如果在招待大批客人喝茶时,一下子有七、八位以上来宾。
此时,单是用盖碗泡茶,茶水不够分配,唯恐怠慢。
相比之下,大可煮一壶茶待客。
改成自助式的“随喝随取”,待客过程会更显从容。
最后,和泡茶相比,每次仅需少量茶叶就能煮出一大壶茶的煮茶法。
在喝茶方面,是比较省茶叶的。
同样买一斤老白茶,煮茶喝,能喝上更长时间,这同样是煮茶的独到优势!
论喝茶,泡茶与煮茶各有所长。
且隐隐中,还带有“互补”优势。
平时喝茶时,大可根据个人饮茶所需,任君所选。
《6》
第五,泡茶泡不出味道,非煮茶不可的茶叶,不可信。
泡茶与煮茶,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但在喝茶时,要警惕诸如“老白茶就是要煮茶喝才好”、“泡着喝不容易泡出味道”等说法。
深究起来,它们大有来头。
我们已知,内质丰富的好茶,不愁泡不出茶味。
尤其是高山茶原料的,精心日光萎凋的,三层包装妥善保存的老白茶。
用盖碗冲泡,短短5秒、7秒,茶味已是甘香、醇厚、绵柔无比。
如果改成闷泡,或者长时间暴力煮茶,反而会破坏好茶的恬淡美感,变成一杯又浓又苦又重的茶汤,根本不讨喜。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内质丰富的好茶,用不着长时间闷泡/暴力煮茶!
反观来看,那些非长时间煮茶,不能煮出茶味的白茶,显然是心虚的表现。
这背后,要么是人为做旧,要么是存坏跑气,要么是原料差劲。
总而言之,猫腻多多!
《7》
老白茶,可冲泡,但不宜长时间闷泡。
老白茶,可煮茶,但不能反复高温持续熬煮。
毕竟,凡事过犹不及。
浸泡/煮茶的时间过长,会破坏优质白茶的鲜醇之美。
而要说到,老白茶适合煮,却不能闷泡的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两者的茶水比例不同。
盖碗泡茶时,110毫升标准碗,投干茶5克。
而煮白茶,煮300-400毫升茶水,仅需2-2.5克干茶。
茶水比例不同,决定白茶闷着喝,味道会过浓。
而煮茶时,只要等水沸后投茶,再沸后立即关火,避开长时间熬煮。
便能煮出茶味顺滑、柔润、甘美的香茗!
泡茶和煮茶,好比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风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
要是说,泡茶不如煮茶释放出来的茶味丰富。
那么,这样一番话,彻头彻尾就是谣言!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