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聊课题研究
(1545)
再聊聊课题研究
今天是省级中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题的集体开题时间。各个课题组的主持人协同他的全部组员,在所在学校的相关领导带领下,将前往三门峡,通过PPT展示及汇报等形式,向相关专家及全市语文教研员汇报其课题立项开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每每提到“课题研究”,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这几乎就是心里一道很难逾越的坎。虽然大家都明白“教不研则浅”的道理,但是长期在一线同学生们打交道,已经使他们对其讳莫很深:
第一,我们是一线实践者,没有理论,更不是专家,总感觉对“研究”,可望而不可即。
第二,我们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实在也无暇挤出一点时间搞“研究”。
第三,即使有一些教师想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往前走走,但却很难找到一个既适合自己又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课题来研究。
第四,即使有了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题目,但是身边却缺少必要的研究氛围和条件,或者说自己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如何去研究。
当然了,由于课题是职评的一个硬条件,一部分老师又不得不从“假”开始,到“假”结束,去抄、去凑、去编课题。于是之,就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繁荣:从事研究的老师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深越前沿,申报的等级越来越高,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这层意义上讲,为了防止一些老师靠冥想研究,靠坐而论道,这次三门峡课题开题研讨会,是一次很实际、也很有意义的会议。至少它倒逼学校和相关老师,去重视、去开展相关的活动,让课题研究努力沿地而行,在一种真实的状态下发生。
也正因为此,对于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
第一,必须接地,也就是说要与自己教育教学的主业紧密相关。否则,不切实际,空空而谈,也就失去了研的意义。
第二,不宜过大过深,也就是说不仅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还要考虑自身的精力、时间等,尽量选择一些在教育教学中最想解决也最需要解决同时也能够解决的小课题来研究。防止由于太大太深,而只能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一点实际问题。
第三,不宜要求过高,也就是说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在做中研,在研中做,将自己的常态教学多留一点心就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因为要研究,今天要干这,明天要干那,让老师们疲于奔命,影响了正常教学。
第四,成果即成长,也就是说研究成果一定要能够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师的业务成长。课题研究必须树立关注成长比关注成果更重要的思想。
总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应该是深刻的,也更应该是简单的。校园里的课题研究,只有是大众的、常态的、实用的,才是有效的。否则,如果仅仅让它成为看似五彩斑斓,却是一群虚无缥缈的肥皂泡,又有何用?
多文本阅读作为对传统阅读的有效补充,我相信,在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这次集体研讨,一定会群策群力、贴地而行,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着静听它拔节的声音。